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
3个回答
2012-03-18
展开全部
指导学生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和“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然而,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悖离。因此,在教学实际中如何把握,如何正确理解、诚心地接受有效地实施则是摆在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呢?
第一、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主题。教与学是互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选定所要的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的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可以自主开展学习,老师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到选择问题的价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拔与督促。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第二、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展板、手抄报、主题演讲、口头报告、研究笔记、活动设计的方案)。
第三、注重总结、交流、分享。每次主题学习的过程结束不能将成果放置一边或束之高阁,还要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或存在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大家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共同展示出来互相分享。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的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敢于申辩、善于申辩。
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多元整合,其目的是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自主开发,因地制宜用好课程资源。
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限的,每位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比如联系地方特色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间风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再比如根据课文延伸,像三年级上册中有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上完这组课文后,就可以开展“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谚语、诗词、歌曲、美文等,开展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的活动,使课内外真正有机联系,此外,社会生活的关注、学生身边事件的处理都可以成为我们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一一开发。
第二、重视自主,让学习成为喜乐的活动。
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应始终注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自主意识,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为不同学习个性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方式和空间,尤其大力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结果创造更多的呈现可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使综合性学习活动充满趣味与张力。这样学生就能在自我选择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在相同选择中找到合作伙伴,在实践选择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三、搭建平台,充分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集中展览、个别展示、成果汇编、推荐评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成果认定”,让综合性学习在不断的激励下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平等对话,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自主选择、自由组合、主动探究的新特点,这容易导致教师成为局外人或旁观者。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起始阶段,指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比如提出一些框架性的学习主题和建议,让学生讨论、研究、形成实施计划或方案;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启发学生提炼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以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查和改进。
2、实施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心理疏导,方法指导和价值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方法指导主要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价值引导主要指培养研究兴趣和良好的探究习惯等。
3、总结阶段,主要是进行评价。组织学生自我评价,成果展示。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变了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了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每一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都经历了确定主题,策划活动、协作实施、展示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包括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又包括了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口述观察、调查所得,在浏览的基础上处理、运用资料,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用写建议书、办手抄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方式表达综合性的成果,整合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和“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然而,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悖离。因此,在教学实际中如何把握,如何正确理解、诚心地接受有效地实施则是摆在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呢?
第一、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主题。教与学是互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选定所要的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的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可以自主开展学习,老师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到选择问题的价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拔与督促。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第二、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展板、手抄报、主题演讲、口头报告、研究笔记、活动设计的方案)。
第三、注重总结、交流、分享。每次主题学习的过程结束不能将成果放置一边或束之高阁,还要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或存在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大家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共同展示出来互相分享。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的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敢于申辩、善于申辩。
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多元整合,其目的是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自主开发,因地制宜用好课程资源。
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限的,每位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比如联系地方特色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间风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再比如根据课文延伸,像三年级上册中有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上完这组课文后,就可以开展“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谚语、诗词、歌曲、美文等,开展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的活动,使课内外真正有机联系,此外,社会生活的关注、学生身边事件的处理都可以成为我们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一一开发。
第二、重视自主,让学习成为喜乐的活动。
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应始终注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自主意识,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为不同学习个性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方式和空间,尤其大力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结果创造更多的呈现可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使综合性学习活动充满趣味与张力。这样学生就能在自我选择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在相同选择中找到合作伙伴,在实践选择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三、搭建平台,充分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集中展览、个别展示、成果汇编、推荐评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成果认定”,让综合性学习在不断的激励下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平等对话,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自主选择、自由组合、主动探究的新特点,这容易导致教师成为局外人或旁观者。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起始阶段,指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比如提出一些框架性的学习主题和建议,让学生讨论、研究、形成实施计划或方案;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启发学生提炼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以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查和改进。
2、实施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心理疏导,方法指导和价值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方法指导主要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价值引导主要指培养研究兴趣和良好的探究习惯等。
3、总结阶段,主要是进行评价。组织学生自我评价,成果展示。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变了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了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每一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都经历了确定主题,策划活动、协作实施、展示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包括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又包括了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口述观察、调查所得,在浏览的基础上处理、运用资料,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用写建议书、办手抄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方式表达综合性的成果,整合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