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学习的对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套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就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个套子式的过程。而要打破这种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如此,课堂气氛才能融洽、热烈,学生才能乐学、好思,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才能按质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讲《雷雨》时,课前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进去;上课时演员用心演,观众用心体会;演完后,我趁热打铁,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讨论。如:①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 ②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③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 ④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让学生们都动脑筋思考,动口回答,并逐层深入地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学进去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这就避开了那种对人物形象分析贴标签的传统套子式做法,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之道,贵在善导。一个良好的导语,让课堂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过描绘肃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苦闷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导入,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引入课文,我说:六月的西湖荷叶满湖,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在朦胧的月色里又是怎样一种风韵呢?这样引用诗句来导入,无疑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学非常认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风韵。
我曾在教授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时,结合学生熟悉的话题来引入课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三年后就要考大学了,如果是考广东省的学校,要考就考广东最好的大学——中山大学。同学们知道中山大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广东省历史名人中最有影响力,贡献最大的一个人——孙中山。提起孙中山,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并倡导了三民主义。那么,孙中山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来看看孙中山的日常生活怎么样。
事实证明,注重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标鲜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便可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电教媒体可听可视,形象直观,辅以音乐和动态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会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会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利用软件和录像展现宁静幽美的荷塘,淡雅朦胧的月色,“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叶,“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逼真的形象,美妙的意境感染学生。
又如我教学《长亭送别》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主人公“厚嘴辱”、“英子”的形象,我根据课文内容播放相关视频文件。学生看后都作品的内容理解得非常到位、深刻。
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化难为易,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大增,似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注意激励,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目的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因此,在生活方面对学生爱护体贴,在思想行为上理解尊重,在学习方面培养指导,让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形成一种积极、和谐、愉快的教学心理环境,以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在作文评讲中,决不放过学生的每一处“优点” ,例如“你的作文语言活泼自然,如同你的人”,“读你的作文,简直是一种享受,谢谢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语文活动中,我及时地表扬、鼓励,“你的记忆力惊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质真好”,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唤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在具体教学中的途径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套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就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个套子式的过程。而要打破这种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如此,课堂气氛才能融洽、热烈,学生才能乐学、好思,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才能按质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讲《雷雨》时,课前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进去;上课时演员用心演,观众用心体会;演完后,我趁热打铁,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讨论。如:①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 ②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③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 ④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让学生们都动脑筋思考,动口回答,并逐层深入地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学进去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这就避开了那种对人物形象分析贴标签的传统套子式做法,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之道,贵在善导。一个良好的导语,让课堂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过描绘肃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苦闷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导入,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引入课文,我说:六月的西湖荷叶满湖,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在朦胧的月色里又是怎样一种风韵呢?这样引用诗句来导入,无疑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学非常认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风韵。
我曾在教授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时,结合学生熟悉的话题来引入课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三年后就要考大学了,如果是考广东省的学校,要考就考广东最好的大学——中山大学。同学们知道中山大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广东省历史名人中最有影响力,贡献最大的一个人——孙中山。提起孙中山,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并倡导了三民主义。那么,孙中山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来看看孙中山的日常生活怎么样。
事实证明,注重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标鲜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便可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电教媒体可听可视,形象直观,辅以音乐和动态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会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会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利用软件和录像展现宁静幽美的荷塘,淡雅朦胧的月色,“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叶,“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逼真的形象,美妙的意境感染学生。
又如我教学《长亭送别》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主人公“厚嘴辱”、“英子”的形象,我根据课文内容播放相关视频文件。学生看后都作品的内容理解得非常到位、深刻。
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化难为易,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大增,似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注意激励,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目的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因此,在生活方面对学生爱护体贴,在思想行为上理解尊重,在学习方面培养指导,让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形成一种积极、和谐、愉快的教学心理环境,以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在作文评讲中,决不放过学生的每一处“优点” ,例如“你的作文语言活泼自然,如同你的人”,“读你的作文,简直是一种享受,谢谢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语文活动中,我及时地表扬、鼓励,“你的记忆力惊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质真好”,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唤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在具体教学中的途径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