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指的是什么?

 我来答
小溪趣谈电子数码
高粉答主

2019-07-17 · 专注解答各类电子数码疑问
小溪趣谈电子数码
采纳数:2103 获赞数:58483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高中数学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指:指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标准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      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扩展资料:

告知数学血库学业质量标准中5个模块的内容为:

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小蓉蓉0901
2019-07-04 · TA获得超过12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43
展开全部

高中数学学业质量标准是: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标准如下:

  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2. 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      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          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

扩展资料:

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包括5个模块,共10学分,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

其内容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二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5个模块的内容为: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

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数学学科标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职场达人涂涂
高粉答主

2017-01-09 · 每一个情感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职场达人涂涂
采纳数:7942 获赞数:1189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并为之困扰的问题。本人曾苦苦寻求答案,尽管“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屡屡与“灯火阑珊处”失之交臂。今年通过学习,终于让我茅塞顿开,对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一.关注学生,面向全体。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而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二.关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芦咏莉博士在谈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话题时说:“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三.注重应用,学用结合。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四.关注生命,着眼发展。一节好的数学课,应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为了在课堂上能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