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重视教育?

 我来答
爱奋斗的小明
互联网爱好者

2017-08-05 · 随时了解一些互联网详情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8058万
展开全部

事实上,不止中国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整个儒家文化圈都极其重视教育。

汇丰银行(HSBC)对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还显示,从小学到大学,父母在孩子身上的平均教育支出达到了4.4万美金(约合30万人民币)。

在这份排名中,除了阿联酋和美国,位居前列的基本都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父母们以13.2万美金的教育支出位列第一,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大陆分别以7万、5.6万、4.3万美金排到了第三、第五和第六。







说到底,以儒家文化为底色的文化圈,重视教育,舍得在子女身上投资。

日韩自不必说,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亚洲的家长们每年为孩子补习的开支达百亿美元以上。

报告估计,韩国的补习开支相当于公共教育开支的80%;仅在2010年,日本的家长为孩子支付的补习费就高达120亿美元。

而被称为“家教大国”的新加坡有一个词叫“kiasui”,它来源于福建方言,意思是“怕输”。由于竞争压力大,这种“怕输”的文化深入到新加坡人的骨髓之中。从小家长们就紧盯着孩子的分数,课后为了不让孩子落于人后,还花钱给他们报各种辅导班。

除了重视分数和课外补课,父母们还不忘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来提高竞争力。大量的课外投入也成为拉高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的主要原因。







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东亚文化圈,为何如此重视教育?

不得不说,这与我们的传统有关。

儒家创始人孔子本身就是一位教育家,他首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大大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对象。

机缘巧合也好,历史的选择也罢,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在中国思想界树起了绝对权威。

后世即使偶有衰落,也终有士人扛起恢复儒学的旗帜,终奉儒学为正统。而儒家一向也把教育尊为上位,重视教育的功能性与目的性。

隋唐以来,科学取士,平民通过科举可以封侯拜相,这也保证了普通农民阶层,只要认真读书,就可能凭借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旧时代,中国人重视教育,是出仕,是做官,是改变个体与家族命运的强烈诉求。

看看古代传统戏曲、小说、天文学甚至宗教活动里,也都充斥着大量与“金榜题名”相关的素材。很多人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当做自己一生汲汲追求的目标。

到了现代社会,职业纷繁多样,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行业、新职业层出不穷,读书的路径指向不再只是唯一的入仕,但是,中国家长那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早已流淌进血液中,无法清除。

历史的发展业已注定,我们对教育的重视,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教育的主流观点不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是出人头地、改变命运。如果当下父母的生活已经算得上中产,那未来起码生活衣食无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