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芳草地”一词,最早可能出现在宋词之中。先是张榘的《浪淘沙》中写道:雨过暮天南,高下青峦。小楼燕子话春寒。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后是陈允平的《玉楼春》里:迢迢春梦频东里,堪恨洛阳花渐已。斜阳日日自相思,三十六陂芳草地。前一首借由春雨、燕子、夕阳和芳草地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时伤春、抒发离愁别恨的情怀;第二首则通过渐已的花朵和斜阳下的芳草地表现出无尽的相思之苦。到了元曲时代,使用“芳草地”一词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如刘唐卿《白兔记》第三十二出牧童唱的山歌:“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在汤舜民散曲《书赠王莲卿》里,也有“锁魂桥、芳草地几度离别,折柳亭、拂尘会几场宴赏,落花天、残灯夜几样思量”之句。
“芳草”在文字流转之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渴求,业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永恒的象征。
文学芳草地:承载了文学领域里许许多多的学者和读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渴求,充满朝气和激情向上的意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