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什么意思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译文】:有病不可以治的,是在心脏与膈膜之间,心尖脂肪的下面,药效达不到,再也挽回不了。
扩展资料
病入膏肓的近义词
一、无可救药 [ wú kě jiù yào ]
【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__,不可救药。”
【译文】: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作昏愦荒唐。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二、不可救疗 [ bù kě jiù liáo ]
【解释】: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译文】:现在楚国滥用刑罚,他们的大夫逃向四面八方,而做这件事的主谋,以这种形式来危害楚国,真的是无法治疗。
病入膏肓,读音bìng rù gāo huāng,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膏肓:古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注意:“肓”不能写作“盲”;不能读作máng。
扩展资料
病入膏肓的典故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
晋景公病重 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给晋景公诊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儿童,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
另一个说:"我们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拿我们怎么办?"医生来了,说:"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入膏肓
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