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我来答
yanzhi219
2017-10-14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20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这是我第二次去刘强东办公室,见到办公桌上多出来的告示。2012年春节他去哈佛商学院读了四十多天的书。那时候我还在《全球商业经典》,试图联系京东公关,对方告诉我,他在国外。这个告示看起来很好笑,但我很佩服他的学习劲头。有些人英语不好,藏着掖着学习,刘强东却不怕丢面子。这从侧面显示一点,他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办公室的装修非常气派。2007年京东还在苏州街银丰大厦的时候,刘强东的办公室也很大,办公室里还有假山。我在网上见过有人诟病这一点,的确他的办公室装修不像一个创业者,尤其是互联网的创业者。我特意问过刘强东,这装修是谁做主,他说是同事做的,他看一下就过去了。派代网总裁邢孔育解释过,讲排场是因为供应商的缘故。大大小小的供应商都是从九十年代做起来的,很讲究从一个人的车、办公室看你有没有钱。这话我信,因为我知道一位做鞋的创业者挤出钱来买奔驰,因为那些代工厂的老板看重这个,奔驰还可以抵押在那里等着货款打过来。
2011年3月11日和2012年8月16日,我总共采访了两次刘强东,均是专访,共3个半小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回答问题特别快,多数答案都短小,专注于现在做的事。不擅长讲故事(例如黄怒波),也不擅长讲理论(例如柳传志)。可以对比一下,8月16日那次2个小时他回答了70多个问题;而我第一次采访陈年的时候,4个小时,陈年回答了50多个问题。
2012年8月17日晚,刘强东邀请我参加他们在亚运村一餐厅举行的五周年老员工酒宴。在这些下属面前,他是一个相当温和、亲切的人。和在微博上所见的强势、尖锐,甚至有些语言带有人身攻击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我在想,这究竟是营销的需要,还是因为高压之下他也变得急躁尖锐起来?他在微博上的话,一些前高管也不赞同,认为打人不打脸。
有关8.15电商,碰巧9月初我又拜访了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当时苏宁这边真的是被打懵了,尤其是媒体又报道刘强东说“没想到苏宁会真的打”(他没有对我说这句话),孙为民说,有人跟他说互联网就是这种玩法,用很二的方式来玩。孙感叹,价格战这么严肃的事,怎么能这么玩呢?
就是在这次酒宴上,我才发现京东的酒文化很有意思(在我来之前,刘强东就问我,能不能喝酒,说京东有酒文化)。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个果冻,吃掉果冻,留下果冻盒做酒杯。我采访了一些高管和老员工(匿名,按照京东规定,副总以下不能接受采访),都说这个果冻盒是传统。像老员工们私下聚餐,都养成习惯,带着一袋果冻去。为什么是传统?没人给个合理的理由,都说是人多,准备这么多酒杯麻烦。像京东年会,基本是千人以上的规模。我觉得也不是能说服人的理由,能准备那么多碗筷,就能准备那么多酒杯。估计这个需要问刘强东本人了。
早年刘强东爱请基层员工吃饭,无论是在银丰大厦的时候,还是2008年下配送站的时候。员工加班晚,下班的时候他就请大家吃饭。他和基层员工吃饭的时候,从不让高管在场。饭桌子上就是沟通渠道,员工们告诉他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他多数时候在听,不说话。但事后,员工发现问题给解决了。
而且,刘强东喝了再多的酒,第二天都很早到公司上班。摘引一段我写刘强东的文章(发表于《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10月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f92f75010186bg.html):“创业14年,只要他在北京,每天早晨8点半的晨会,他必定出席。前几年刘强东常请基层员工吃饭喝酒,每次不管喝到多晚、喝了多少——他往往是喝得最多的人,第二天早晨必然准时出现在公司开晨会,已到公司的前10名员工必然有他。这是无形的压力,老员工说:‘我喝多了难受、想赖床,一想到老板比我喝得还多,我就会坚持不迟到。’”
刘强东给我讲了一段往事。1992年,他怀揣500元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决定不再向父母要一分钱。当时国家每月发97元生活费,他做家教,推销图书,卖电脑,一个月能赚几百元,食堂的伙食一顿大概是1.5元。1996年春节期间,从腊月28日起到大年初一,他身上只剩1.4元。大年初一那天,他冒着大雪去朋友处解决肚子问题,从人民大学步行七、八公里到北京体育大学,吃了两顿饭后又步行回宿舍。“我可以向父母要钱,但我没有要。已经决定的事,不可以改变。随随便便屈服,就会不断给自己找理由”。
刘强东的执行力很强,他的高管们执行力也很强。举例来说,京东高级副总裁李大学租了一套别墅,带着十几个年轻人连打3个月的地铺,每天只睡3-4个小时,重做一套系统。负责平台的副总张守川,出生于1965年,我采访的当天早晨还在流鼻血。他每天7点多钟到公司,睡眠极少,疲倦的时候记忆力也下降。他说:“说不定哪天我就倒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我在经济上已经解放,现在是为理想而战。”
负责图书业务的副总裁石涛原来在亚马逊做,亚马逊系统搬迁协调了半年——因为公司前前后后换了很多拨人,一些做开发的人已经离开了。而刘强东为图书业务打通公司内部各部门协调,只需要开一个会。有个细节是,图书是海量品种,原来向供应商下订单的系统数量有上限,石涛希望IT部门打开限制,IT部门说,不可以,得按规定来。在协调会上,石涛直接向刘强东提出来,刘强东就说直接打开,马上得到执行。
第一,这说明刘强东很熟悉业务的任一细节,石涛谈到什么问题,他马上就能反应过来,也知道问题关键点在哪里(在采访的时候,我也有所体会,2011年3月11日那次采访,碰巧是他做快递员回来,穿着一身京东快递员的红色工作服。)。他抓战略与细节,中间就放给管理层来做——不仅仅是刘强东,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家也是这样。第二,这也说明一个公司始终保持稳定,有一个强势的负责人,对推进业务有多重要。
不过,刘的强势,也有弊端——如果他决策做错了,怎么办?
NOP创始人刘爽原来是刘强东的助理。2007年他第一次见刘强东,还是以用户身份参加京东用户见面会,他提的问题给刘强东留下很深印象。这一次见面,刘强东给刘爽的印象是,有大格局的人,京东势头挡不住。刘强东谈品类、谈物流,考虑的是未来的布局,而非是一个小老板常琢磨的利润。2009年,刘爽去了京东做刘强东的助理,准备筹建战略发展部。刘强东有危机感,公司大了需要有人旁观,一是看未来行业走向、竞争格局,京东该怎么走;二是看看内部有啥问题。
京东是个务实的公司,管理层崇尚埋头苦干,不看别人,只跟自己比。刘爽的职位“务虚”,高管们不大看得上:你有真本事就跟我们一块卖东西、打仗。刘爽做了一份人力配比合理性的报告,发给高管们整改,有人嫌他指手画脚。刘爽并未告诉刘强东,但刘强东知道了,在第二天的晨会上,对在座的20多名高管说:这个职位很重要,以后还要成立部门,大家不要对他有看法,要配合他的工作。当时刘爽入职不到一个月。刘爽很震惊,事后还写了一封邮件对刘强东:您找我来是帮您解决问题的,不是给您添麻烦的。我很感激您,但以后不要再这么做了,我自己和他们磨合。
这一个细节,足以见刘强东在内部的强势。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下属对你是什么感觉,他说:“因尊重而产生的害怕。”
在2012年采访京东,最有意思的经历是去京东快递的配送站。(这一部分后来因为字数的原因给删掉了,我初稿15000字,上版删到12000字左右)。有一位站长,他原来在老家当老师,一个月2800元,现在在京东收入6000元。
我走之前,最后问刘强东,西红柿是怎么回事?他似笑非笑地说,不都在网上说了么?那个表情,真的很生动。无论是褒是贬,刘强东本身就是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作者:李志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20692/answer/156620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