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2道高中历史选择题及详解,谢谢!

 我来答
fhd602054950
2012-03-18 · TA获得超过1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1万
展开全部
答案已发出,请查收
追问
在哪里啊?
追答
你的题在哪儿答案就在哪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骑士的召唤兽
2012-03-18 · TA获得超过2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5万
展开全部
题在哪里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03-19
展开全部
历史选择题是高考拿高分的基础,但个别题目很让学生头疼,尤其是在经过筛选只剩下两个选项时,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往往无从下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对付难题的六种方法。
一、排除法。这是解题时最先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个干扰选项。排除的依据有以下三类:
⑴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错误或有部分错误。
[例1]、(2002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 《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 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 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联合国这个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求精确到位,难度一般。A项本身错,符合其特征的应是一战后成立的国联;B项本身错,联合国构想的提出应在雅尔塔会议上;C项本身错,符合其特征的应是联合国安理会。所以D为正确答案。
[例2]、(2002年高考广东卷)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B. 德国一度成为会员国
C. 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D. 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
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国联这个重要知识点的精确掌握,难度不大。国联成立后,美国并未加入,即A项本身错;它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表面上是反对的,即C项本身错;对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也进行了一定的制裁,即D项本身错;而在英美的扶植下,德国一度成为会员国。所以正确答案为B.
⑵待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可细分为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这类题本身不难,但稍一马虎就会弄错。
[例3]、(2002年高考上海卷)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该题属材料选择题。先把材料读懂,然后综合分析。既然要利用资本主义,则B明显不符(性质不符)。而C和D是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要政策,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时间和性质都不符)。所以只有A是正确答案。
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组合式选择题中,巧用排除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例4]、(99年高考全国卷)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主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可知,②的表述明显错误,帝国主义时刻妄想灭亡中国。则首先排除B和D。而③的表述正确,以华治华是侵略者常用的手段,所以正确答案为C.
[例5]、(99年高考全国卷)《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菲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比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①资本原始积累②资产阶级革命③海外扩张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据马克思关于殖民者作用的“双重使命”的理论分析,工业革命和海外扩张肯定有题干所述积极作用,则排除A和B,而资本原始积累尽管有血腥和残酷的一面,但也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正确答案为D.
二、转化法或翻译法。此法引进数学思维,意在化曲为直、化浊为清从而化难为易,尤其适于那些乍一看与所学知识关联太少甚至毫无关联的题目。操作程序为:首先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分析题干及题肢所给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然后在自己的知识库里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未知为已知。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经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本法的实质是知识的迁移,即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因为高考题,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必然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事件的显形反映或隐性折射。
[例6]、(2002年高考上海卷)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 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 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C. 对外殖民获得相当的成功
D.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解答该题分两步。首先翻译出“事”的含义,这是关键。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的事必然是国家的统一。而法国人同一时期 “自下而上干的事”肯定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它们的“事”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第二步则只需“对号入座”,去找它的实质即可。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质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只有B项符合,其余的都是现象。
[例7]、(上海高考卷)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分析可知,甘薯是明朝中期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那么只有明朝及以后的相关著作中才能有记载。则题干相当于“下列4本书哪本是明朝或以后的著作”,从而答案迎刃而解(D)。
[例8]、今天的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果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本题既考察了历史与地理的综合,又要运用迁移思维,难度较大。首先“化今为古”——桂林与长沙之间水路交通必然要通过湘江和漓江,古称分别为湘水和离水。则题干转化为“连接湘水和离水的水利工程最早开通于哪个时期”,答案很明显是秦朝修筑的灵渠。
三、包含法。此法引进数学思维。但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所有待选项都符合题干之意,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与多个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则那个包含其它的待选项必是最佳答案。此法运用得当,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例9]、(2002年高考上海卷)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会相威胁,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 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 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 海军军备和其比例之争
D. 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四个选项所述均是英法之间当时的矛盾。但欧洲大陆霸权及世界殖民霸权之争是其核心的矛盾,它决定和包含了其他三对矛盾。所以选D.
[例10]、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抗意识增加
B. 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 各殖民地之间初步形成统一市场
D.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分析可知,四个选项所述均是出现转变的原因,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明显包含了其它三个原因,所以D是正确答案。
[例11]、(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分析可知,四个选项所述均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明显包含了其它三个目的,由此确定C是正确答案。
四、反证法。此法引进数学思维,多用于常规方法不能判断的某一个或几个选项。即在正面思考无法取得突破时,进行逆向思惟,“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法尤其适合否定式选择题。
[例12]、(2000年全国高考普通卷)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 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C. 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
D. 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如果直接作选,学生按直觉推断很容易错选A。因为教材没有说明除苏联、中国外当时的其它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是否是无产阶级专政(事实上当时很多东欧国家是多党联合执政——此项考察明显超纲)。但如果反向考虑,先排除不符合的,则可轻松作答。首先很容易排除B和D,A项难以判断,先跳过。认真分析C项可知,它符合当时所有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史实。即为正确答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