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朝代皇帝列表(包括姓名,谥号,庙号,出生日期,在位时间,使用过的年号)
4个回答
2012-03-18
展开全部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星)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孝文王(嬴柱)
庄襄王(嬴子楚)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永平
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
和帝(刘肇)——永元、元兴
殇帝(刘隆)——延平
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冲帝(刘炳)——永嘉
质帝(刘缵)——本初
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三国(220——280)[魏、蜀汉、吴]
魏(220——265)
文帝(曹丕)——黄初
明帝(曹壑)——太和、青龙、景初
齐王(曹芳)——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
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
蜀汉(221——263)
昭烈帝(刘备)——章武
后主(刘禅)——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吴(222——280)
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
景帝(孙休)——永安
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晋(265——420)[东晋、西晋]
西晋(265-317)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怀帝(司马炽)——永嘉
愍帝(司马邺)——建兴
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
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
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
康帝(司马岳)——建元
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
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宋(420——479)
武帝(刘裕)——永初
少帝(刘义符)——景平
文帝(刘义隆)——元嘉
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
明帝(刘彧)——泰始、泰豫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
顺帝(刘淮)——升明
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建元
武帝(萧赜)——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延兴
明帝(萧鸾)——建武、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和帝(萧宝融)——中兴
梁(502——557)
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简文帝(萧纲)——大宝
元帝(萧绎)——承圣
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
陈(557——589)
武帝(陈霸先)——永定
文帝(陈倩)——天嘉、天康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
宣帝(陈顼)——太建
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圭)——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神瑞、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永(承)平
文成帝(拓跋睿)——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建明
节闵帝(元恭)——普泰
安定王(元朗)——中兴
孝武帝(元攸)——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天保
废帝(高殷)——乾明
孝昭帝(高演)——皇建
武成帝(高湛)——太宁、河清
后主(高纬)——天统、武平、隆化
幼主(高恒)——承光
西魏(536——556)
文帝(元宝炬)——大统
废帝(元钦)
恭帝(元廓)
北周(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
炀帝(杨广)——大业
恭帝(杨侑)——义宁
唐(618——907)
高祖(李渊)——武德
太宗(李世民)——贞观
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哲)——嗣圣
睿宗(李旦)——文明
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景云、太极、延和
玄宗(李隆基)——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建中、兴元、贞元
顺宗(李诵)——永贞
宪宗(李纯)——元和
穆宗(李恒)——长庆
敬宗(李湛)——宝历
文宗(李昂)——宝历、大(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会昌
宣宗(李忱)——大中
懿宗(李崔)——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哀帝(李柷)——天佑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乾化
末帝(朱真)——乾化、贞明、龙德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同光
明宗(李亶)——天成、长兴
闵帝(李从厚)——应顺
末帝(李从珂)——清泰
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天福
出帝(石重贵)——天福、开运
后汉(947——950)
高祖(刘皓,本名知远)——天福、乾佑
隐帝(刘承佑)——乾佑
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广顺、显德
世宗(柴荣)——显德
恭帝(柴宗训)——显德
宋(960——1279)[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
南宋(1127——1279)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
孝宗(赵慎)——隆兴、乾道、淳熙
光宗(赵敦)——绍熙
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度宗(赵祺)——咸淳
恭宗(赵显)——德佑
端宗(赵是)——景炎
帝丙(赵丙)——祥兴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会同、大同
世宗(耶律阮)——天禄
穆宗(耶律璟)——应历
景宗(耶律贤)——保宁、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天庆、保大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大德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佑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天历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文)——建文
成祖(朱棣)——永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璁)——嘉靖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光宗(朱常洛)——泰昌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宣统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月10月1日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星)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孝文王(嬴柱)
庄襄王(嬴子楚)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永平
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
和帝(刘肇)——永元、元兴
殇帝(刘隆)——延平
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冲帝(刘炳)——永嘉
质帝(刘缵)——本初
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三国(220——280)[魏、蜀汉、吴]
魏(220——265)
文帝(曹丕)——黄初
明帝(曹壑)——太和、青龙、景初
齐王(曹芳)——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
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
蜀汉(221——263)
昭烈帝(刘备)——章武
后主(刘禅)——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吴(222——280)
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
景帝(孙休)——永安
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晋(265——420)[东晋、西晋]
西晋(265-317)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怀帝(司马炽)——永嘉
愍帝(司马邺)——建兴
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
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
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
康帝(司马岳)——建元
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
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宋(420——479)
武帝(刘裕)——永初
少帝(刘义符)——景平
文帝(刘义隆)——元嘉
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
明帝(刘彧)——泰始、泰豫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
顺帝(刘淮)——升明
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建元
武帝(萧赜)——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延兴
明帝(萧鸾)——建武、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和帝(萧宝融)——中兴
梁(502——557)
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简文帝(萧纲)——大宝
元帝(萧绎)——承圣
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
陈(557——589)
武帝(陈霸先)——永定
文帝(陈倩)——天嘉、天康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
宣帝(陈顼)——太建
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圭)——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神瑞、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永(承)平
文成帝(拓跋睿)——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建明
节闵帝(元恭)——普泰
安定王(元朗)——中兴
孝武帝(元攸)——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天保
废帝(高殷)——乾明
孝昭帝(高演)——皇建
武成帝(高湛)——太宁、河清
后主(高纬)——天统、武平、隆化
幼主(高恒)——承光
西魏(536——556)
文帝(元宝炬)——大统
废帝(元钦)
恭帝(元廓)
北周(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
炀帝(杨广)——大业
恭帝(杨侑)——义宁
唐(618——907)
高祖(李渊)——武德
太宗(李世民)——贞观
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哲)——嗣圣
睿宗(李旦)——文明
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景云、太极、延和
玄宗(李隆基)——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建中、兴元、贞元
顺宗(李诵)——永贞
宪宗(李纯)——元和
穆宗(李恒)——长庆
敬宗(李湛)——宝历
文宗(李昂)——宝历、大(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会昌
宣宗(李忱)——大中
懿宗(李崔)——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哀帝(李柷)——天佑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乾化
末帝(朱真)——乾化、贞明、龙德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同光
明宗(李亶)——天成、长兴
闵帝(李从厚)——应顺
末帝(李从珂)——清泰
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天福
出帝(石重贵)——天福、开运
后汉(947——950)
高祖(刘皓,本名知远)——天福、乾佑
隐帝(刘承佑)——乾佑
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广顺、显德
世宗(柴荣)——显德
恭帝(柴宗训)——显德
宋(960——1279)[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
南宋(1127——1279)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
孝宗(赵慎)——隆兴、乾道、淳熙
光宗(赵敦)——绍熙
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度宗(赵祺)——咸淳
恭宗(赵显)——德佑
端宗(赵是)——景炎
帝丙(赵丙)——祥兴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会同、大同
世宗(耶律阮)——天禄
穆宗(耶律璟)——应历
景宗(耶律贤)——保宁、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天庆、保大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大德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佑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天历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文)——建文
成祖(朱棣)——永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璁)——嘉靖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光宗(朱常洛)——泰昌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宣统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月10月1日
展开全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 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 西 周 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 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 西 汉 公元前206-公元23
东 汉 25-220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 晋 265-316
东晋 十六国 东 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 朝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 朝 北 魏 386-534
东 魏 534-550
北 齐 550-577
西 魏 535-557
北 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后 梁 907-923
后 唐 923-936
后 晋 936-946
后 汉 947-950
后 周 951-960
十 国 902-979
宋 北 宋 960-1127
南 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 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已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星)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孝文王(嬴柱)
庄襄王(嬴子楚)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永平
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
和帝(刘肇)——永元、元兴
殇帝(刘隆)——延平
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冲帝(刘炳)——永嘉
质帝(刘缵)——本初
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三国(220——280)[魏、蜀汉、吴]
魏(220——265)
文帝(曹丕)——黄初
明帝(曹壑)——太和、青龙、景初
齐王(曹芳)——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
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
蜀汉(221——263)
昭烈帝(刘备)——章武
后主(刘禅)——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吴(222——280)
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
景帝(孙休)——永安
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晋(265——420)[东晋、西晋]
西晋(265-317)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怀帝(司马炽)——永嘉
愍帝(司马邺)——建兴
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
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
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
康帝(司马岳)——建元
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
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宋(420——479)
武帝(刘裕)——永初
少帝(刘义符)——景平
文帝(刘义隆)——元嘉
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
明帝(刘彧)——泰始、泰豫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
顺帝(刘淮)——升明
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建元
武帝(萧赜)——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延兴
明帝(萧鸾)——建武、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和帝(萧宝融)——中兴
梁(502——557)
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简文帝(萧纲)——大宝
元帝(萧绎)——承圣
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
陈(557——589)
武帝(陈霸先)——永定
文帝(陈倩)——天嘉、天康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
宣帝(陈顼)——太建
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圭)——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神瑞、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永(承)平
文成帝(拓跋睿)——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建明
节闵帝(元恭)——普泰
安定王(元朗)——中兴
孝武帝(元攸)——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天保
废帝(高殷)——乾明
孝昭帝(高演)——皇建
武成帝(高湛)——太宁、河清
后主(高纬)——天统、武平、隆化
幼主(高恒)——承光
西魏(536——556)
文帝(元宝炬)——大统
废帝(元钦)
恭帝(元廓)
北周(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
炀帝(杨广)——大业
恭帝(杨侑)——义宁
唐(618——907)
高祖(李渊)——武德
太宗(李世民)——贞观
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哲)——嗣圣
睿宗(李旦)——文明
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景云、太极、延和
玄宗(李隆基)——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建中、兴元、贞元
顺宗(李诵)——永贞
宪宗(李纯)——元和
穆宗(李恒)——长庆
敬宗(李湛)——宝历
文宗(李昂)——宝历、大(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会昌
宣宗(李忱)——大中
懿宗(李崔)——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哀帝(李柷)——天佑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乾化
末帝(朱真)——乾化、贞明、龙德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同光
明宗(李亶)——天成、长兴
闵帝(李从厚)——应顺
末帝(李从珂)——清泰
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天福
出帝(石重贵)——天福、开运
后汉(947——950)
高祖(刘皓,本名知远)——天福、乾佑
隐帝(刘承佑)——乾佑
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广顺、显德
世宗(柴荣)——显德
恭帝(柴宗训)——显德
宋(960——1279)[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
南宋(1127——1279)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
孝宗(赵慎)——隆兴、乾道、淳熙
光宗(赵敦)——绍熙
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度宗(赵祺)——咸淳
恭宗(赵显)——德佑
端宗(赵是)——景炎
帝丙(赵丙)——祥兴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会同、大同
世宗(耶律阮)——天禄
穆宗(耶律璟)——应历
景宗(耶律贤)——保宁、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天庆、保大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大德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佑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天历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文)——建文
成祖(朱棣)——永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璁)——嘉靖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光宗(朱常洛)——泰昌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宣统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月10月1日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 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 西 周 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 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 西 汉 公元前206-公元23
东 汉 25-220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 晋 265-316
东晋 十六国 东 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 朝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 朝 北 魏 386-534
东 魏 534-550
北 齐 550-577
西 魏 535-557
北 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后 梁 907-923
后 唐 923-936
后 晋 936-946
后 汉 947-950
后 周 951-960
十 国 902-979
宋 北 宋 960-1127
南 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 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已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星)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孝文王(嬴柱)
庄襄王(嬴子楚)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永平
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
和帝(刘肇)——永元、元兴
殇帝(刘隆)——延平
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冲帝(刘炳)——永嘉
质帝(刘缵)——本初
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三国(220——280)[魏、蜀汉、吴]
魏(220——265)
文帝(曹丕)——黄初
明帝(曹壑)——太和、青龙、景初
齐王(曹芳)——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
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
蜀汉(221——263)
昭烈帝(刘备)——章武
后主(刘禅)——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吴(222——280)
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
景帝(孙休)——永安
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晋(265——420)[东晋、西晋]
西晋(265-317)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怀帝(司马炽)——永嘉
愍帝(司马邺)——建兴
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
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
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
康帝(司马岳)——建元
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
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宋(420——479)
武帝(刘裕)——永初
少帝(刘义符)——景平
文帝(刘义隆)——元嘉
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
明帝(刘彧)——泰始、泰豫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
顺帝(刘淮)——升明
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建元
武帝(萧赜)——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延兴
明帝(萧鸾)——建武、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和帝(萧宝融)——中兴
梁(502——557)
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简文帝(萧纲)——大宝
元帝(萧绎)——承圣
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
陈(557——589)
武帝(陈霸先)——永定
文帝(陈倩)——天嘉、天康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
宣帝(陈顼)——太建
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圭)——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神瑞、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永(承)平
文成帝(拓跋睿)——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建明
节闵帝(元恭)——普泰
安定王(元朗)——中兴
孝武帝(元攸)——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天保
废帝(高殷)——乾明
孝昭帝(高演)——皇建
武成帝(高湛)——太宁、河清
后主(高纬)——天统、武平、隆化
幼主(高恒)——承光
西魏(536——556)
文帝(元宝炬)——大统
废帝(元钦)
恭帝(元廓)
北周(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
炀帝(杨广)——大业
恭帝(杨侑)——义宁
唐(618——907)
高祖(李渊)——武德
太宗(李世民)——贞观
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哲)——嗣圣
睿宗(李旦)——文明
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景云、太极、延和
玄宗(李隆基)——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建中、兴元、贞元
顺宗(李诵)——永贞
宪宗(李纯)——元和
穆宗(李恒)——长庆
敬宗(李湛)——宝历
文宗(李昂)——宝历、大(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会昌
宣宗(李忱)——大中
懿宗(李崔)——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哀帝(李柷)——天佑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乾化
末帝(朱真)——乾化、贞明、龙德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同光
明宗(李亶)——天成、长兴
闵帝(李从厚)——应顺
末帝(李从珂)——清泰
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天福
出帝(石重贵)——天福、开运
后汉(947——950)
高祖(刘皓,本名知远)——天福、乾佑
隐帝(刘承佑)——乾佑
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广顺、显德
世宗(柴荣)——显德
恭帝(柴宗训)——显德
宋(960——1279)[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
南宋(1127——1279)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
孝宗(赵慎)——隆兴、乾道、淳熙
光宗(赵敦)——绍熙
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度宗(赵祺)——咸淳
恭宗(赵显)——德佑
端宗(赵是)——景炎
帝丙(赵丙)——祥兴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会同、大同
世宗(耶律阮)——天禄
穆宗(耶律璟)——应历
景宗(耶律贤)——保宁、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天庆、保大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大德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佑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天历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文)——建文
成祖(朱棣)——永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璁)——嘉靖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光宗(朱常洛)——泰昌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宣统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月10月1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翻看现代汉语大辞典后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哥们你真黑,没分还要这么详细。鄙视之O(∩_∩)O~!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