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闻一多是行的高标

hsycy0323
2013-04-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万
展开全部
一、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让学生明确: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文章摆出了闻先生的语言片段以后,就围绕这一点记述他有关的“行”的事实。作者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力描叙:先叙他攀高钻坚的研究志趣,继写他研究的目的,再写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写他辛苦凝结而成的硕果。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应了引文。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衰微”“文化药方”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当然,今日看来,任何文化药方也救不了衰微民族的命,只有采取革命的暴力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但是,作者这样记叙,正是真实地反映了30年代闻先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古代典籍研究的目的。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只用了书写的一个细节,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这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群蚁排衙”比喻的缘故。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一“腻友”一“伴侣”,既深刻,又形象。
三、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使学生理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再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部分写法是先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这部分写法是把闻先生的话插入作者所叙事实之中,而这些话又是闻先生致作者信中亲笔所书,言导行,行证言,情真意切。作者在记“言”叙“行”的基础上,连用三节文字进行议论,展现民主战士形象,讴歌他献身民主事业的无畏精神。
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结尾部分的排比段绘出了闻先生“说”的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情状,再现了他“说”的坚强不屈的声音、昂首挺进的形象。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四、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通过朗读、讨论,使学生领会:这篇文章虽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但其中不少语言含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四句十六个字,内容丰厚,气势流畅,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当,凝练。又如,“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两个“不”,两个“无”,看来普通,但细细咀嚼,颇有韵味。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再如“他‘说’了。”“他‘说’了:”“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如冲开闸门的潮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倾泻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结尾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节奏分明,言深意赅。
散文中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添文章的浓度,能更为形象更为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
在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掌握文章精髓的基础上,为了启迪学生思维,可设计一两个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比如: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意图何在?让学生懂得: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现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这样记述,虽只是言行片段,但形象丰满,孜孜与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
教这篇文章也可采用学生讲演的方法,由学生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作者书面的文字变成学生口头的语言,培养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讲演介绍之前一问二读,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落实字词知识,解决疑难之处,熟悉课文内容。问,教师提问和学生质疑并举;读,以学生朗诵为主,教师对某些词句、段落略作示范。
zxb86930
2012-03-31 · TA获得超过6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7万
展开全部
气冲斗牛 声天震地 慷慨淋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孔雀黄昏泪
2012-03-20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5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521万
展开全部
闻一多的说和做 文段中1.“气冲斗牛”,2.“声天震地”。3.“慷慨淋漓”词语最能体现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 (三选一)
句子:1.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最后一节)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泪S墨雪
2012-03-18 · TA获得超过5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7万
展开全部
闻一多的说和做 文段中1.“气冲斗牛”,2.“声天震地”。3.“慷慨淋漓”词语最能体现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 (三选一)
句子:1.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最后一节)

学者:“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革命家:“说”了就“做”。 敢“说”敢“做”。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