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钱还是先会投资,怎么选?
不同时期,我们对怎么理财的认识也不一样,最近看到了很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讨论,其实就是:先有百万身家再理财效果好?还是靠理财能不能理出百万?
不讲大道理,先讲个身边人的真实故事。
朋友A,某小公司CEO,35岁,二次创业青年,理论上一年能赚百八十万(但新领域的业绩不好说,也许还要倒贴钱)。他在我们眼中算成功人士了吧?
其实,他在30岁之前就有了千万身家。那时,他毕业就去的那家公司筹备上市,他是中层管理人员,按规定分配了几万股员工股,用他的话说是“按照上市当天股价大约值3千万”。可是,上市前一年他跟着老大跟原东家拆伙,退了股份出来创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经常搞笑说:我还算好的,有个一起出来的哥们儿当初股份比我多,按股价算至少上亿,结果被坑,创业失败。现在给人打工,年薪即便百万,也要一百年才能把那一个亿赚回来。
我们简单的猜测一下五年前拿到3千万的两种人生:
A拿到3千万,在北京买房,到今天大概拥有价值6千万以上的房子;
B拿了3千万出来创业,到今天也许还是拥有一间“小公司”。
选择哪个结果的可能性更大呢?
我估计是第二个。毕竟你不确定房子一定会涨价,不会把所有的钱都压在房子上;而且,某一领域取得成就的人,更相信自己还能创造辉煌。
所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讨论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不理财的人有了一百万也还是不理财;理财的人也不会因为理出一百万就停止。最好的办法是,把每天都当成最好的那天,努力生活,努力快乐,百万身家来临那天,你会发现跟昨天没什么不一样。
最后总结一下:
真本事=百万身家,吸取教训=多赚百万,了解自己=省了百万。
那个被坑的、曾经有一个亿摆在眼前不珍惜的“哥们”,现在的东家又要上市了。虽然不能重现当年上亿身家的辉煌,但经历过失败,大约也不会轻易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事业了。比真的有一个亿过得好。
合自己的事业了。比真的有一个亿过得好。
理财也不难,想清楚过程很重要
有朋友问我,个人的资产配置和攒钱消费平衡怎么做,以及这样做的理由。我想,理财这事儿没有一定之规,也不是什么商业机密,关键是想清楚过程。下面就具体回答朋友的问题。
1.小盒家目前的资产是如何配置的?
主要分布在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块。
固定资产比例略高,占90%吧;金融资产只有10%,目前在基金、攒钱助手里,股市里只有两万左右。
因为2015年下半年股市不好,就把大部分短期投资的钱转到了房子上。也因此,负债率有所提高,但基本是良性负债。
目前月负债率是25%,也没什么压力。
2.对于攒钱和消费的平衡,小盒怎么看?
我一向不主张攒钱,或者说不主张为了攒钱而攒钱。我根本攒不住钱,想留下钱只能增加资产、增加负债率。这也是我为什么现在固定资产奇高的原因——以后卖房子养老。
我昨天恰好看了一集“晓松奇谈”,说美国的消费,几个数字我记得。按照中
位数,美国中产工作五年可以买个house,工作一年可以买辆宝马,吃喝消费占年收入的10%,穿衣打扮占年收入的17%,生活硬成本只占收入的30%。那剩下的70%去哪儿了?不攒钱,去玩儿!
我们得想明白为什么攒钱。为了买房?为了养老?为了供子女上学?
再想清楚消费的目的,为了兴趣爱好?为了生活舒适?还是为了健康长寿?
28岁前我都是年光,年底前清空账户,或者是旅行花了或者是买件很棒的奢侈品送人——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小时候的生活其实没那么宽裕,都是平常生活过来的,所以自己花钱买奢侈品万般不舍得用,但是买来送给别人,心理负担应该就小一点。
然后,我觉得女人的消费欲是有高峰期的,大约25~35岁吧?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但什么都想要,尤其是脸和身材还不错,确实也需要花一些钱显得更好。其实就是“攀比”,很多是潜意识的,并没弄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弄清楚后,欲望就低了,只花需要花的钱。
其实,攒钱和消费不需要平衡,需要平衡的是赚钱能力和消费欲望。举例来说,如果你想买辆车,按照美国人的标准,工作一年买辆车,所以年薪20万的可以买宝马、年薪10万的就买丰田,5万大约就买夏利吧?一个月薪5000元的人想买宝马,与其攒四年钱不如奋发一下想办法让自己一年赚20万,或者找个赚20万的另一半儿也好,总之是朝着“变化”努力了。
3.目前,小盒有什么理财计划?
1.适度增加负债率,比如贷款给爸妈换个房什么的,现在借钱利率下行,不借可惜。
2.增加定投,从头开始买基金。从现在往后一年,下行趋势避免不了了,基本都是买点。
3.资产同样面临下行,手里留足现金,这时候才能“捡漏儿”。比如前几天朋友看房,卖家便宜出售,因为急要200万现金,没200万这个便宜占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