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韩信为了刘邦打天下,可为何刘邦除韩信时,张良为何不救?
历史上张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物,也是西汉三杰之首。他和萧何韩信为了刘邦打天下立下盖世功劳。天下平定之后,张良积极隐退,称病不出,跟着赤仙子学道,被封为留侯。不像韩信着急称王,他为何面对刘邦与吕后的屠刀,不去救韩信。
张良不阻止刘邦杀韩信,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刘邦建立汉朝,摇身一变成为皇帝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同患难共享受的刘邦了,而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君主了,他觉得身边的功臣都是危险份子,只要他们存在,就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社稷,为此想除之而后快。而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也就成了他最为看重的眼中钉了。
刘邦之所以会对韩信下杀手,其实除去刘邦的原因,韩信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要知道萧何和刘邦是老乡,刘邦还没有发迹时,萧何便追随他,推荐他为泗水亭长,甚至能娶上吕后也是他牵的线搭的桥,革命后,萧何坐镇后方,为刘邦免去了后顾之忧,可以说萧何无论是战功还是个人情分都是旁人无法相比的,因此,刘邦再怎么心狠,也不会直接对萧何下毒手。而萧何也是聪明人,为了彻底消除刘邦对自己的警备之心,不他不惜放荡自己,损坏自己的名声,甚至当吕后要求其配合设计诛杀韩信时,他也无可奈何的选择地支持,落得“成败萧何、败也萧何”的结局。
而韩信却不识时务,他在楚汉这争中,原本就立下赫赫战功,原本就功高震主,被封为楚王后,还不知道韬光养晦,收敛起来。因此,很快刘邦就把他从楚王降到淮阴侯。然后还韩信谈话。
和韩信不懂得“藏锋”相比,张良就显得深沉和老练多了。自从刘邦当了皇帝,他已看出功高震主是件危险的事,因此马上深居简出,开始“归隐”了。放下朝中一切事,张良以这种“淡泊名利”的方式,终于为自己保全了性命。张良能保全自己已属不易,要想再保全韩信,更何况是功高震主、不知藏锋的韩信,那是比登天还难。所以说,不是张良不想阻止刘邦杀韩信,而是张良没有能力阻止刘邦杀韩信。
说到张良的政治志向。张良作为韩国贵族,年轻时志向大约是除灭暴君秦始皇,为韩国报仇,所以有博浪沙刺秦失败。中年时大约是恢复韩国。但等到与刘邦遭遇之后,可以判断,他的志向已经变成了辅佐在他看来能力出众又有气度,且懂得对百姓好的刘邦,成就一番功业。为此,他甚至不惜抛弃韩国跟随刘邦,导致韩王被项羽报复杀害。现在,经过数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统一了天下,张良可以说是心愿已足。为此,他甚至抛下三万户侯的超级殊荣,隐居修道。
这种情况下,韩信的死活意义在哪里呢?韩信作为一个军事天才,政治白痴,又并非那种毫无雄心的烂好人。当初他之所以没有听从蒯彻的话背叛刘邦,完全是因为被刘邦的厚黑给忽悠住了。如今,对于新建立的大汉帝国而言,即使韩信此刻无反心,终究不能担保永远无反心,这是个潜在威胁。更何况韩信的粉丝陈郗已经勾结匈奴造反了。所以,杀掉韩信,无论对刘邦,对汉朝江山,或者对天下百姓,都是没啥害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