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概述一 明朝的建立及前期统治
元朝中叶以后,政治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元朝末年,统治更加黑暗,经济濒临崩溃,同时黄河决口,灾害连年。同时元朝廷对外不断的征战以及对内的残酷压迫,激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起义,各地农民积极响应。 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兵北取中原,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称皇帝,建立明朝,史称明太祖。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八月,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宣告结束,元亡。以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
1368年,明太祖建立明朝,明太祖又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各种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他善于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他颁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大规模兴修水利,鼓励手工业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生产力大大解放,也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明朝前期,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垦荒,进行屯田,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除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载种。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烟草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也是明代农业的一个特色。明朝的纺织、制瓷、冶铁等手工业生产,规模更加扩大,技术更为先进。明朝的商业和城市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发展。
另一方面,为把明王朝建成一个极度中央集权的政权, 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同时他也对他的朋友、旧手下和大臣等进行大屠杀,而这种残酷的高压专制也成为明朝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措施有效的保持王了王朝的稳定,但也把中国笼罩于恐怖的气氛中。明王朝对科举的范围只局限在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写文章只用八股文。而同时期的欧洲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相较而言这样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更大的发展。
1399年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在1402年夺得皇帝位,并于1421年(永乐十九年)迁都于北京(今北京市)。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1405年到1433年),并到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近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自此之后,明朝长期实行海禁封闭政策,不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直到1617年(隆庆元年),明朝才宣布解除海禁,准许百姓到东、西二洋经商。但一些商人为利不惜用武力与朝廷对抗,甚至与倭寇勾结扰害海疆。嘉靖末年,在戚继光等人领导下,明军平定倭患。
概述二 明朝中后期的发展及灭亡
自成祖死后,明代历继位者为仁宗、宣宗、英宗。1449年(正统十四年),明英宗率师北伐瓦剌,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即皇帝位,是为景帝。景帝任用兵部尚书于谦击败瓦剌,迎还英宗。英宗于1457年(景泰八年)复辟"土木之变"后,明朝国势由盛转衰。再后历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从穆宗到神宗几十年期间,宰相张居正总揽朝朝政,整饬纲纪,充裕国力,并在其主持下实行"一条鞭法"。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方面,商品经济因素日益增加,生产中雇佣劳动开始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公元1620年光宗继位,仅三十日卒,长子由校继位,即熹宗。事实上,正统(1436-1443年)以后,明王朝已由盛转衰,社会矛盾逐步尖锐化,虽然历经了张居正改革,暂缓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但改革触及大官僚地主一些利益,因此遭到了更强烈的反对,最终改革被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愈严重。从1555年至1568年。戚继光等爱国将领,在人民支援下,肃清东南沿海侵扰的倭寇,这是历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一次胜利。16世纪,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中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此时北方后金不断对金起兵犯境,荷兰人于1624年再占据台湾。
明朝后期, 当时知识阶层的自我意识提高,各种各样的社团普遍出现,他们强烈要求参政和干预社会生活。东林党人和其后的复社成为影响朝政的重要的政治势力。但此时明政府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残酷地迫害异己、镇压人民。而不断加税更是给百姓加深负担。另一方面,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地步。加上灾荒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但1644年4月底,李自成在清军和的明朝降清将领导吴三桂的联合进攻下,兵败,被迫退出北京,清军入关后占领北京建立清朝。 1645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遭到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而明思宗自缢后,福王即位于南京,1645年(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明亡。也有不少史家以1644年作为明朝灭亡之年。
元朝中叶以后,政治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元朝末年,统治更加黑暗,经济濒临崩溃,同时黄河决口,灾害连年。同时元朝廷对外不断的征战以及对内的残酷压迫,激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起义,各地农民积极响应。 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兵北取中原,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称皇帝,建立明朝,史称明太祖。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八月,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宣告结束,元亡。以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
1368年,明太祖建立明朝,明太祖又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各种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他善于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他颁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大规模兴修水利,鼓励手工业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生产力大大解放,也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明朝前期,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垦荒,进行屯田,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除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载种。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烟草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也是明代农业的一个特色。明朝的纺织、制瓷、冶铁等手工业生产,规模更加扩大,技术更为先进。明朝的商业和城市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发展。
另一方面,为把明王朝建成一个极度中央集权的政权, 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同时他也对他的朋友、旧手下和大臣等进行大屠杀,而这种残酷的高压专制也成为明朝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措施有效的保持王了王朝的稳定,但也把中国笼罩于恐怖的气氛中。明王朝对科举的范围只局限在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写文章只用八股文。而同时期的欧洲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相较而言这样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更大的发展。
1399年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在1402年夺得皇帝位,并于1421年(永乐十九年)迁都于北京(今北京市)。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1405年到1433年),并到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近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自此之后,明朝长期实行海禁封闭政策,不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直到1617年(隆庆元年),明朝才宣布解除海禁,准许百姓到东、西二洋经商。但一些商人为利不惜用武力与朝廷对抗,甚至与倭寇勾结扰害海疆。嘉靖末年,在戚继光等人领导下,明军平定倭患。
概述二 明朝中后期的发展及灭亡
自成祖死后,明代历继位者为仁宗、宣宗、英宗。1449年(正统十四年),明英宗率师北伐瓦剌,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即皇帝位,是为景帝。景帝任用兵部尚书于谦击败瓦剌,迎还英宗。英宗于1457年(景泰八年)复辟"土木之变"后,明朝国势由盛转衰。再后历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从穆宗到神宗几十年期间,宰相张居正总揽朝朝政,整饬纲纪,充裕国力,并在其主持下实行"一条鞭法"。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方面,商品经济因素日益增加,生产中雇佣劳动开始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公元1620年光宗继位,仅三十日卒,长子由校继位,即熹宗。事实上,正统(1436-1443年)以后,明王朝已由盛转衰,社会矛盾逐步尖锐化,虽然历经了张居正改革,暂缓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但改革触及大官僚地主一些利益,因此遭到了更强烈的反对,最终改革被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愈严重。从1555年至1568年。戚继光等爱国将领,在人民支援下,肃清东南沿海侵扰的倭寇,这是历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一次胜利。16世纪,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中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此时北方后金不断对金起兵犯境,荷兰人于1624年再占据台湾。
明朝后期, 当时知识阶层的自我意识提高,各种各样的社团普遍出现,他们强烈要求参政和干预社会生活。东林党人和其后的复社成为影响朝政的重要的政治势力。但此时明政府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残酷地迫害异己、镇压人民。而不断加税更是给百姓加深负担。另一方面,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地步。加上灾荒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但1644年4月底,李自成在清军和的明朝降清将领导吴三桂的联合进攻下,兵败,被迫退出北京,清军入关后占领北京建立清朝。 1645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遭到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而明思宗自缢后,福王即位于南京,1645年(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明亡。也有不少史家以1644年作为明朝灭亡之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