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基本特征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与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比较,地质环境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累积性、难控性和一旦酿成地质灾害的不可逆性等基本特征[20]。
(1)隐蔽性:地质环境位于地表以下,不如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那样能够直接观察得到,只能通过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专门的监测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索其特点和规律。由于技术方法和资金的限制,人们对于地质环境的近地表部分了解得多一些,而对于其深部部分则知之甚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地震、火山等地球内动力活动灾害的预测至今仍是困扰全球地学界的难题。
(2)复杂性:地质环境是一个受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影响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与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不稳定的、不确定的,所以要精细地刻画这些过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同时,在不同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差异很大,地质环境要素时空分布千差万别。对于如此复杂的巨系统,只能从整体入手,而不能将各组成要素分开来进行分析与处理。
(3)累积性:与人类活动相比,地质环境变化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累积的过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质环境达到了相对的平衡和稳定。当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与作用超过了地质环境自我调整的范围时,其能量流与物质流缓慢发生变化,可能在本地与远离本地的区域内产生连锁反应。以地震为例,地壳运动在地壳的某些部位造成地应力积聚,而地应力的积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数十年,长达数百、数千年,当地应力积累到超过当地岩石的剪切强度时,地应力以岩层破裂方式释放,即发生地震。
(4)难控性:地球内动力活动所导致的地震、火山、构造隆起与沉降,人们至今尚未掌握其发生机理,没有足够的能力予以调控。对于影响地质环境的外部自然条件,如气候、水文、植被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局域内对其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但是由于这些条件的复杂性、随机性、跨区域性或全球性,人类目前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于经济社会所进行的各种工程经济活动,虽然能够基于目前对地质环境的认识而对其进行约束与规范,但是由于地质环境的隐蔽性、复杂性、累积性,往往引发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在系统深入研究地质环境的基础上,顺应地质环境内在规律,约束各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社会与地质环境的和谐相处。
(5)一旦酿成地质灾害的不可逆性:在天然的或人为的地质作用超过了某一临界点后,地质环境可能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例如,在平原区或盆地大量汲取地下水,粘土层释水后不会再重新吸水,导致永久性的地面沉降。在外界自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特定的地质环境可以承受工程经济活动的最大潜能,称为地质环境容量。在地质环境容量的范围内,工程经济活动不会明显影响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10-2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