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金矿找矿的两个问题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本项研究工作中,涉及到豫西金矿找矿的如下两个问题。
1.小秦岭金矿田内矿脉的空间分布及找矿问题
小秦岭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是豫西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但这一类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河南及毗邻河南的陕西潼关及洛南县境内的小秦岭东部地区。此区域仅占现今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分布区域约1/4的面积,而占小秦岭变质核杂岩总面积3/4的陕西境内核杂岩的中部及西部地区,至今却未发现大型金矿床。这一现象如何解释是矿田构造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胡正国曾认为这是由于河南境内的小秦岭剥蚀较深的缘故,按此认识,则陕西境内的小秦岭深部应存在大量的金矿床。时至今日,现今河南小秦岭金矿的保有储量仅占探明储量的约1/5,因此深部找矿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以往有人提出“小秦岭下部还有一个小秦岭”,从而对现今小秦岭金矿区的深部找矿远景极为乐观。据笔者所知,近年来已在小秦岭北侧的阳平至南侧的朱阳之间,大约在海拔800m的高程耗巨资施工了穿透小秦岭的坑道,期待在现今小秦岭地表金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找到深部埋藏的矿床。笔者的研究结果恰好与胡正国相反,即河南境内处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东部倾伏端,地表剥蚀较浅,其中在杨砦峪沟脑等高山顶的片麻岩中,仍可见到强度稍弱的具S-L组构的伸展层流,即近水平的片麻岩面理和云母类矿物构成的NWW-SEE向矿物生长线理,郑亚东教授认为此相当Davis等提出的拆离伸展剪切带模式图(图5-9)的伸展层流,其应位于边缘糜棱岩带的下部,表明河南境内的小秦岭现今剥蚀的深度较浅,仅将边缘伸展拆离剪切带的包络面及紧靠其下部的一部分片麻岩剥蚀掉了。在图6-1中笔者示意表示小秦岭金矿区矿脉的空间分布受控于边缘伸展拆离剪切带。前面笔者已经强调,无论是“拆离断层型”的矿床还是“变质核杂岩型”矿床,其空间分布均靠近拆离断层系(边缘伸展拆离剪切带)附近,而陕西境内的小秦岭由于剥蚀较深,已远离边缘剪切带,因此靠近核杂岩顶部的含矿部位多已剥蚀殆尽(图6-18)。而河南境内施工的穿过小秦岭深部的探矿坑道其所处部位相当于在陕西潼关以西的地表找金矿,其效果可想而知。潼关以西缺乏金矿床的另一个原因是西部元古宙及中生代的花岗岩基大面积分布,而花岗岩作为围岩对成矿是不利的,这可从河南境内小秦岭的元古代桂家峪岩体、燕山期文峪岩体、娘娘山岩体中虽然都有金矿化但却找不到金矿床作为佐证。至于朱嘉伟的燕山期花岗岩边缘2~5km成矿的理论,从陕西的情况来看正好相反,这里大的花岗岩体很多而金矿化却十分微弱。
图6-18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控矿构造与地形剥蚀的关系示意图
A—潼关以西的小秦岭;B—灵宝的小秦岭
综上所述,“小秦岭深部还有一个小秦岭”的找矿远景认识是言过其实了,因为按笔者的控矿构造研究思路,紧靠小秦岭变质核杂岩表壳拆离断层系下部的矿带毕竟出露的金矿脉已采得差不多了,再来一个“小秦岭”是不可能的,但是否因此完全悲观,认为无所作为了呢?情况又并非如此。例如小秦岭东端的找矿仅限于紧靠拆离断层系的成矿部位顶部,往下似仍在拆离断层系影响范围内,应还有可能找到金矿;另外小秦岭两侧的金矿脉随拆离断层带向下隐伏,其中大湖峪金矿往北在新生界覆盖层下仍往下延伸,已勘探的深度在海拔高程0m之下,由此可见已有的金矿脉可能往北及往南隐伏延伸。小秦岭目前矿化地段地表的无矿地段或贫矿地段,仍有可能找到盲矿脉或富矿地段。因而沿表壳带还会发现新的含金剪切带,而有些贫矿带类似于桐沟金矿305剪切带,虽仅发生了早期黄铁矿-石英阶段的矿化,但却有可能在一些局部地段叠加了晚期韧脆性变形而出现晚期矿化。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小秦岭仍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2.新类型金矿的寻找问题
拆离断层型的金矿在国内是新的金矿类型,豫西迄今未在此类金矿中发现中型以上的矿床。此类金矿由于多产于破碎带中,矿化带较厚且多为氧化矿石而有利于选矿及开采,但按石英脉型或蚀变破碎带型金矿的品位要求去开展工作是难以取得找矿突破的,如果考虑寻找埋藏浅(许多在黄土层下)、可露天开采的低品位氧化矿作为找矿目标,有可能找到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