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流动的基本特点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沉积盆地地下水始终处于持续不断地运动状态,其流动态势主要存在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当盆地地下水补给来自周边山区(或高地),大气降水(含融雪水)由补给区入渗,在水静压力驱动作用下顺沿含水系统倾伏方向侧向流动,入渗深度可达数公里,流经距离可达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朝向区域排泄基准面方向运动,在盆地的低位能带排泄,抑或排泄于海洋。这是开敞型水文地质构造系统中地下水流动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潜水,也有浅层承压地下水。
二是当含水系统在盆内深埋于地下,位于区域排泄基准面之下,且无外泄通道,但在盆地周边存在裸露区和补给区,大气降水在盆地周边入渗,地下径流离补给区愈远,渗透距离和渗透面积愈大,侧向渗透阻力愈大,侧向径流渐趋消失,转化为以垂向渗透为主,由地静压力驱动地下水流动,在含水系统埋藏最深的地方沿着含水系统的上倾方向形成上升水流。前者形成向心型流动,而后者形成离心型流动,两种水流对接的地方形成水压平衡带。通常在盆内靠近补给区的一侧,分布着不规则的渗入水环形水带。这是半开型或半闭型水文地质构造系统中地下水流动的基本特点。
三是当含水系统在盆内和盆外周边无裸露区,不存在大气降水或地表水入渗补给的通道,其上为新沉积层覆盖,含水系统处在沉压埋藏的封闭环境,地下水流动取决于上覆沉积层产生的地静压力。地下水在地静压力作用下的流动存在两种基本形式:
(1)细粒物质组成的泥质岩层比粗粒物质组成的砂质岩层的抗压强度小,但压缩强度大,则泥质岩层压挤出的水向相邻砂质岩层中作垂向运移。
(2)从盆地中部至边部,沉积层厚度和埋深渐趋减小,则盆地中部为地静压力为高值带,是水压形成带,而盆地边部地静压力渐趋减小,是水压的减压带。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在地静压力作用驱动下由盆地中部沉降最深的部位朝向盆地周边形成上升的侧向水流,形成离心型流动,以面状或线状形式排泄。这是闭型水文地质构造系统中地下水流动的基本特点。
2024-10-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