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铅锌矿床分类问题
2020-01-21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铅锌矿床分类是一个复杂和争论的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矿床学家对铅锌矿床的分类原则和类型划分提出了许多方案,反映了不同时期对铅锌成矿作用的认识和研究新进展。
最早比较系统的铅锌矿床成因分类方案是林格伦(W.Lindgren,1933)提出的,其后尼格里(Niggli)、贝特曼(A.M.Bateman,1950)、德赫姆(K.C.Dunham)、马加基扬(Магакьян,1955)、施奈德曼(щнейдерман,1958)等相继提出了分类方案。他们从岩浆分异观点出发,把铅锌矿作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以成矿温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原则。1959年,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共9个建造,其中以铅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由于铅锌成矿作用的复杂性给矿床普查勘探应用带来了困难,克列特尔(В.М.Клейтер,1960)首先提出铅锌矿床工业类型分类方案。其后,阿米拉斯拉诺夫(А.А.Амирасланов,1957)、斯米尔诺夫(В.И.Смирнов,1974)等原苏联矿床学家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案,他们是以围岩性质、矿体形态和矿石矿物成分为基础进行分类。1958和1963年,孟宪民等对中国铅锌矿床的分类方案就是以围岩条件为划分准则的。根据容矿围岩和矿体产状的不同,把铅锌矿床划分为以下5类,即:①变质岩中整合产出的似层状矿床;②碳酸盐类岩层中的矿床;③石灰岩与硅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内不规则矿床;④喷出杂岩中的矿床;⑤各种岩石中的铅锌矿脉。这些分类反映了60年代以前大多数矿床学家对铅锌成矿作用的认识,对该时期铅锌矿床研究、普查勘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随着西方矿床学家提出同生论、层控和时控观点以及热泉、热卤水和环流地下热水成矿学说的兴起,新的成矿理论得到迅速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思维境界。早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孟宪民(1963)已经注意到我国许多铁、铜、铅、锌、锑、汞和锡矿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赋矿层位,提出了同生论观点和沿层找矿的思想。1973年,布罗布斯特和普拉特(D.A.Brobst and W.P.Pratt)在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中首次分出层控型矿床。1979年,涂光炽对中国铅锌矿床提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分类方案,即划分为5大类:①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②与海、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③与沉积作用、沉积改造作用及后成作用有关的矿床;④与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矿床;⑤砂铅矿床。1989年,《中国矿床》中铅锌矿床分类强调了赋矿围岩的分类原则。这些分类反映了对铅锌成矿作用认识上的飞跃,对铅锌矿普查勘探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就是在这些分类基础上分为5大类(图4-1,4-2):
图4-1 不同成因类型铅矿床保有储量所占比例
图4-2 不同成因类型锌矿床保有储量所占比例
1.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矿床
1)夕卡岩型铅锌矿床,如湖南水口山、内蒙古白音诺;
2)斑岩型铅锌矿床,如江西冷水坑;
3)热液型脉状铅锌矿床,如湖南桃林、河北蔡家营。
2.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铅锌矿床
1)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如浙江五部、江西银山;
2)海相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型铅锌矿床,如甘肃小铁山、青海锡铁山、四川呷村。
3.与热(卤)水活动有关的铅锌矿床
1)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如广东凡口、四川大梁子、江苏栖霞山;
2)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如甘肃厂坝;
3)砂岩和砾岩型铅锌矿床,如云南金顶。
4.与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沉积变质型)
如内蒙古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和甲生盘。
5.与表生氧化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
1)残积型铅锌矿床,如四川纳交系;
2)铅锌砂矿,如贵州榨子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