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一步步“废”掉的?
不思考、活在自己画的圈里,基本上人就废掉了。
废掉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懒惰。懒惰会让人不想思考,只愿意接受信息密度低的信息,比如现在很多人,每天沉浸在刷抖音刷快手,接触一些明星绯闻、看搞笑综艺。这些不用动脑子的东西,是很多人喜欢做的事情。
动脑子的事情,都很排斥去做。举个很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我所在的学校,上课很多学生不听课,课后作业学生也不想自己写,抄一抄完成任务。这些人不愿意动脑子,上课觉得听不懂,作业觉得太难了。
懒惰让人不想思考,不想思考的人不会去学习,所以懒惰的人极难有进步。生活里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需要消化吸收的,这个消化吸收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最终我们只能与那些对我们提升能力有利的东西隔绝。
懒惰是废掉的关键,对现状的自我满足是废掉的推动因素。你现在每天没有思考,这种状态让你觉得不错,不用改变。这是你自己给自己画的一个圈子,简称为舒适圈,你不愿意迈出去。这个舒适圈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环境影响。
别人对你一味地追捧,周围对你的肯定,让你觉得自己很强很不错。但其实你目前能力并未能与此匹配,你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只是觉得自己现在很能干,很不错,想着家里是村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人人都在夸我,我就是这么能干。这种舒适让你内心满足,让你无法认清自己,让你觉得这个圈子非常好。
上面一点是环境的给予的舒适,下面来讲一下自身的舒适。当自己获得短期收益的时候,便不再努力。满足于目前的短期绩效,并沉溺其中。这里简单举例,当自己英语四级考了个600分+,就觉得自己英语水平已经很顶尖了,已经不用再学习了。
满足于舒适圈,会让人没有追求,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努力的方向都没有。
人要常思考,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为此努力,这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反之,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浑然不知直至废掉。
其中一位网友总结得精辟:
“懒、闲、不思考、不学习,四者结合必废,神仙都不换。”
看到这条回复时,我顿时有一种“切莫沦落至此”的警戒感。
因为,毁掉一个人有时真的可以很简单。
若不时时刻刻保持自我警惕,或许你会浑然不知地一步一步毁掉你自己。
1
不够努力
彭于晏这几年可谓大红大紫。
然而,他也曾经历过低迷期,也曾陷入过焦虑:为什么别人会有那么多戏演?有那么多粉丝?赚那么多钱?拍那么多广告?
对于这些问题,他在一次采访中总结道:这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
后来,彭于晏接拍了电影《翻滚吧,阿信》。
这部电影对演员身体的要求很高,因为要完成大量的体操动作且难度系数极高,所以一开始根本没人敢接。
为了这部电影,彭于晏用尽了全力,他苦练了八个月,几乎每天都进行10个小时以上的体操练习,为了保持八块腹肌的身材,他只吃水煮餐,不加任何调料。
他所做的,就如电影中的一句台词:
“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就要用尽全力。”
后来,这部电影也彻底让他从谷底翻身了。
他说:“我没有才华,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学不到东西。”
努力,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态度和行为。兼顾态度与行动,你的努力就会有所回报。
记得电视剧《奋斗》中有一句台词:“年轻人就是要有那么一点傲气。如果连自己的路都不敢走的话,那叫没出息。”
平日里,我们看视频、电视剧、非专业类书籍这些东西,基本不需要动脑筋,但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却大量地吞噬了你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占用了你生命的1/3。有些人看了很多管理类、为人处世的道理,但却没有自己整理表达、没有实践,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认识,那么久而久之,任何东西在你大脑里都会形成短暂停留,水过地皮干的状态,几年后,你还是没有任何进步,你的生命还是没有任何质的飞跃和提升。因为你没有深度学习思考、输出,而这些都是需要动脑子和从实践中悟出的。只有动脑子、实践,这些东西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你的思维和反应才会慢慢进化,最终把你接触和学到的东西变为真知。
有想法,就多表达,或者书写出来;有计划,就要执行,再思考矫正;想学习一门新技能,那就要边学边输出可衡量的成果……只有保持输出,所听、所看、所想才能内化成本身的素质,逐渐进化。
所以,这第一个坏习惯我们要最先改掉,树立与之相对的好习惯。
2,三分钟热度,无持久性
现代社会,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事物都是碎片式的,尤其是在资讯和媒体方面,很难自称体系。由于这种时代特点,使得我们的性格也趋向于三分钟热度,无法做到持久和耐力。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有核心价值、有普及意义的事情,都不是能短期取得回报。如果一个人没能延迟满足感,总是沉迷一些短期成就感的事,那么很可能永远是个新手。一个月学会×××、33天精通×××、6个月达到×××……这些东西都是抓住人急于求成的心理。
一件有价值的事,必须忍受寂寞,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很多精华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但现实中,很多人做一点点就放弃了。这种放弃的结果就是,你无论进入哪个行业,都只是新手,而且永远吃不到最后的果实,那么这样不断重复和放弃,貌似尝试了很多东西,其实每一件都没有做精做专,最终人也废掉了。
3,拒绝交流
一个年轻人进入社会,如果完全凭借自己摸索,必然是要碰很多壁。交流表达,向前辈学习,打通自己的信息网和人脉圈,能够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指一指路,提供一些宝贵意见。有时候一步走错,几年的时间就没有了,要回头可能机会再也没有了,人也就慢慢沉沦。所以,我们不要养成闭门造车、不与外界交流的恶习,要学会打开自己,拥抱世界。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舍不得走出这个舒适区。想要完美的身材,却迈不开步子;想要考出好成绩,却不花更多时间在读书上;想要年薪百万,却又不想努力。这些人永远只是停留着响亮的口号上!而事实上,那些曾经过得安逸的人,以后的路会更加难走;而那些生活中一直在折腾的人,日子会过得越来越自由!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想要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就要要求自己有所付出!
有些人天生遇事就怨言不断,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任何事都觉得不爽!每天总是抱怨工作太多,难度太大。上级一安排工作任务,还没看具体什么工作,执行难度如何?就开始抱怨工作量太大,难度太大。这种人生活里注定是一团糟,更加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性的发展。
做任何事情,如果你老是抱怨,其实也是自己一种无能的表现。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反而会恶性循环,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而已!这种人在生活中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颓废,自然生活的品质也不会有明显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