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浓度过高,为什么会引起中毒?
氧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因此有人会想当然以为氧气浓度越高越好。殊不知,氧气浓度过高是会引起中毒的。主要是氧气可以产生氧自由基,会损伤生物膜结构,导致人类衰老,长期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氧气是一种氧化剂,而生物体是由具有还原性的有机物构成的,所以氧气势必会对生物体造成一定损伤。我们今天的生物体长期生活在氧气浓度为21%的环境中,已经适应了,我们体内的抗氧化酶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能帮助我们消灭氧自由基,保护我们的机体正常运转。
地球本没有氧气,氧气是地球生物的产物。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蓝细菌,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所需的有机质,同时将氧气作为副产物释放出来。这些源源不断产生的氧气用了十亿年时间将当时海洋中的亚铁离子全部氧化了,当时浅绿色的海洋从那时起就变成今天的样子了。
氧气在诞生之初是一种有毒气体,因为当时的生物已经适应了几乎无氧的大气和水环境。24亿年前,当海洋中的亚铁离子被完全耗尽,大气中氧气浓度达到了空前的4%(今天为21%),这给当时的生命带来了一场大浩劫,科学家称之为“大氧化事件”。
这是地球上有史以来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绝大多数古细菌和真细菌从此消失了,只有少数的细菌适应了较高浓度的氧气并活了下来,今天,我们只能在海底火山、盐碱湖底等极端缺氧的环境中见到古细菌了。从那时候,好氧动物才开始繁盛,地球生命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2024-08-28 广告
挛,同时会减少视觉范围,延长视觉适应黑暗的时间。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进入人体的氧气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进而变成脂褐素,这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它堆积在心肌,使心肌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至衰弱状态。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堆积在肝脏,削弱肝功能。堆积在大脑,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会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会形成老年斑。空气当中氧气的浓度占比为百分之二十一,氧气通过这个浓度在肺泡里弥漫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正常人呼吸普通的空气就完全足够。
希望我的建议能给到你帮助!
假如地球上氧气含量变成百分之百,那么地球上发生火灾的次数就会大幅度上升。我们可能刚刚扑灭一场大火,其他的地方又发生火灾。如果是在夏季,森林中的温度非常的高,如果这个时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非常高,那么就特别容易发生火灾。而且这种大火很难被扑灭,森林很有可能会被摧毁,随着火势的蔓延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是平常消防员还有可能将火势扑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早就自顾不暇了,怎么可能去扑灭。就算人类试图将火势扑灭,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可能也无法成功。
人类目前已经适应了在当前氧气浓度下生活,如果有一天氧气含量突然增多,人类很有可能因为无法适应而氧气中毒。科学家通过研究表明,如果人类吸入过多的氧气,体内会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是非常活跃的东西,他们轻轻松松的就能够杀死我们体内的细胞,甚至是癌细胞。没多久我们的器官也会遭到破坏,接着我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例如水肿出血等等,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脑中毒脑细胞坏死等情况,最后失去我们的生命。
但一般来说,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吸氧的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不会引发氧中毒。
并且,在缺氧的情况下,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却是必要的。因为氧气是人体进行一系列组织代谢、维持多器官正常功能等所必需的物质。当人体缺氧时,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会出现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在缺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以快速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态,挽救生命。
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有可能会存在缺氧的状况,会在家中自备制氧机氧疗,在氧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浓度。一般来说,日常保健,吸氧浓度在1-2升左右,但具体的吸氧浓度应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需要调整在3升以下;如果是气胸、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以给予3升以上的供氧,但是供氧流量不可太高,防止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2. 在吸氧过程中,需要保持雾化保湿吸入,同时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等,则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及时告知医生,寻找原因并处理。
3. 特殊的疾病,需要24小时长时间供氧,并且氧浓度要保持稳定,噪音较少需要选择可靠、品质较好的制氧机,比如维德医疗的医用制氧机。
氧中毒可以是形成ARDS的重要因素。早期肺部出现以渗出为主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可有胸闷、咳嗽、呼吸道刺激症状等,病程2周以上,出现以增殖为主的病理变化,临床上紫绀和呼吸困难加重。氧中毒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长时间给氧,吸入氧浓度不要超过50~60%。
吸氧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长期吸入高浓度氧,会出现氧中毒症状。咳嗽、胸闷、胸痛是氧中毒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氧中毒患者会出现眼底出血,严重者可因视网膜剥离、晶体后白斑等导致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