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钢琴最早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在现在中国是学习者最为众多的一件乐器,几乎每个县城都有钢琴培训机构。钢琴受到了中国为数众多的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钢琴这件欧洲的乐器最初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呢?
关于钢琴最初向中国的传入,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601年1月意大利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向明朝万历皇帝进献的一台击弦古钢琴。利玛窦1582年来中国传教,1601年1月24日(明万历二十八年12月21日)到北京,向万历皇帝贡献礼品,以求皇帝允许他们在北京居住并传教。在利玛窦进献的礼品中,有“大西琴壹张”,“其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 以金、银或链铁为之。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这台琴原本是传教士们的自用物品,当利玛窦一行来到天津,前来引见的宫廷太监马堂看中了这件乐器,就要求利玛窦将其列入供品之中。
利玛窦进献的古钢琴,引起了万历皇帝的兴趣,他派了在宫内乐队演奏弦乐器的四名太监来见利玛窦,要求学习弹奏古钢琴。与利玛窦同时来京的西班牙传教士庞迪俄曾经学习过弹奏古钢琴,于是他每夭出入皇宫,去给这四名 太监去上课。这四名太监还正式向庞迪俄行了拜师礼,而且在行拜师礼的同时,也向这台古钢琴行了礼(其详情在利玛窦著的《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四卷十二章有详细记述)。如此说来,这四名明朝太监应该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钢琴学习者,而西班牙传教士庞迪俄则是最早在中国教授钢琴弹奏的外籍教师了。
一个多月后,四个太监各学会了一首乐曲的演奏,他们大概是根据在宫廷演奏时边唱边奏的惯例,多次要求传教士们为他们演奏的乐曲配上歌词。于是利玛窦根据他所熟悉的“道语数曲”,“译其大意”,用古代汉语写下了八首歌词,并集成册,以中文命名为《西琴曲意》。有人认为,《西琴曲意》八章是最早中译的天主教赞美诗歌词。至于配合《西琴曲意》八首歌词进行演唱的、明朝四个太监乐手在古钢琴上学弹的曲调,据音乐史学者陶亚兵推测,大概是比较简单的天主教赞美诗或其他歌曲曲调,具体是什么,现已无从考究了。
利玛窦进献的这台古钢琴在刚进宫时受宠于一时,待万历皇帝的新奇劲儿过去之后,就被冷落到了一边。直到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这台古钢琴才被德国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重新发现。
汤若望是明、清之交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传教士。他于1622年来华,1630年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制造天文仪器,并由于精通音乐而受到崇祯皇帝的恩宠。1644年,满清入住北京,汤若望又以其渊博的学识受到清朝统治者的赏识。据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的记载,在1640年,有一次 精通天文学的汤若望进宫安置日晷,偶然发现了利玛窦当年进献的这台古钢琴,汤神父就在古钢琴上为崇祯皇帝奏了 一曲,崇祯皇帝非常满意,就招宫内后妃一起来观听。但此琴这时已经年久失修,于是崇祯皇帝就命汤若望修理此琴,并要求他再制作一架同样的琴。
旧古钢琴的修复也许并不难,而制造新琴,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汤若望在制作工艺、制作材料方面都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汤若望认为此次为皇帝修理旧琴和制作新琴,是接近皇帝,为传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的良好契机,所以他对此事非常尽心尽力。为了准备制作新琴的材料,北京的天主教会机构特意招来河南的中国教徒徐复元,让他用银丝制造琴弦。可是徐复原来北京不久就得病去世了,汤若望制作的新琴可能最终没有竣工。1640年9月8日,汤若望将修好的旧琴连同另一件外国进献的乐器一起献给了崇祯皇帝。
汤若望在修琴、造琴的同时,还为宫廷撰写过一本中文的钢琴教材,介绍了古钢琴的构造及其演奏方法,并在书后面附了一首赞美诗旋律作为练习说明谱例,可惜这本书已经遗失。
在利玛窦进献古钢琴后,进入中国的古钢琴、管风琴等西方乐器逐渐增多,但总的来讲,它们的影响并不大。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在中国广泛深入的传播,是大约三个世纪后的清朝末期才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