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关于哲学的应用论述题

1.面对大众传媒目前存在的商业化、低俗化,你的价值评价是什么?请举例说明。2.运用哲学原理,谈谈在新媒体时代理想的德育教育模式是什么?只要给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可以了,谢谢... 1.面对大众传媒目前存在的商业化、低俗化,你的价值评价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运用哲学原理,谈谈在新媒体时代理想的德育教育模式是什么?

只要给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可以了,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Specialapple88
2007-11-21 · TA获得超过5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1.目前,大众传媒低俗化倾向十分严重,电影、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皆以取悦大众娱乐百姓为荣,没有发挥大众传媒正确的舆论和思想导向作用,在这一风气的盛行下,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整个大众媒
介素养品位直线降低,受众媒介素养的下降,更进一步使得整个社会大众素质降低,不利于社会的长久健康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作为大众传媒的工作者,需要树立坚定的职业良知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将大众传媒进行精英化塑造,进行正确的大众传媒导向。

一.当今大众传媒的低俗化倾向——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在这个社会发达经济繁荣资讯异常繁多的时代,大众传媒对于人民获取信息和接受思想方面越来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知道国内外大事需要看新闻,查阅专业信息迅速获取知识需要浏览互联网,放松心情需要看娱乐节目,接受教育提高品味需要收看教育节目和阅读文化杂志,在大众传媒中保罗万象蔚为大观,成为了百姓人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各种媒体进行产业改革和社会重利思想的风行,大众传媒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不断竞相以取悦大众娱乐百姓为第一要务,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掩盖的是各大媒体为了本单位创收盈利,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将广告投资到本媒体,而不择手段苦心积虑地争夺受众市场和广告主市场。

当然,大众媒体为大众,身为大众媒体,要想获得持续健康长远的发展,将自己的节目定位脱离受众的欣赏需要,毫无疑问等同于自杀。我本人并不反对大众传媒的受众本位和广告主本位思想,毕竟传媒产业的双市场特性——受众市场和广告主市场,决定了传媒产业必须将两者的需求作为自己媒介发展的方向,俗话说得好“顾客就是上帝”,万物道理殊途同归,大众传媒的受众和广告主就是大众传媒的衣食父母,市场就是上帝,没有父母和上帝的垂青,无异于自取灭亡。

于是在所谓的“生存发展说”(传媒的生存发展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受众本位思考论”(传媒的发展应以受众需要为指导)的指导下,大众传媒迎合大众口味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美味快餐,各种娱乐节目的风行,如快乐大本营、非常六加一,各种快餐文化深入大众,如玫瑰之约式的佳偶速配节目,各种娱乐低级电影电视剧市场紧俏,如言情剧、偶像剧、警匪片、武侠片充斥了荧屏,言情剧一把鼻涕一把泪成了观众的催泪弹,把观众塑造成了棉花糖粘泪就化;偶像剧空以一付臭皮囊吸引观众眼球,剧中的男女犹如弱智一般地为所谓的爱情哭哭笑笑打打闹闹;警匪片以血腥暴力取悦于人,真正成为了指导人犯罪的教科书;武侠片中的人物仿佛刚刚从禽兽进化不久,见面就打瞪眼就杀上演了一步步人类历史版《动物世界》。(在这里我指出的是极端化的例子,这些类型片诚然也是不乏精品的)

大众媒介坚持娱乐至上的原则,只要能吸引观众眼球的节目就可以拍、就可以办,这方面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可是个中老手,他曾经创办的报纸以裸露乳房的女人为封面,顿时报纸的销量大增,因此默多克有了“乳房上的默多克”的雅号,默多克就是在现今大众传媒中诞生的超级英雄式人物,他的传记纷纷被奉为传媒界的圣经。国内媒体在这种形势下竞相学习西方,港台学西方,地方学港台,中央学地方,在这种传播方式下,西方媒体为了金钱娱乐至上的价值观汹涌地传入中国,比较突出的是在娱乐节目上,众娱乐节目以恶搞明星为荣、色情擦边为快,突出的事例就有湖南的星气象。

其实这些无可厚非,正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二.大众媒体的责任——邦国兴衰,尽在于此

在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众媒体所塑造的,大众媒体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当中,承载着去粗取精扬优弃劣的责任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传媒塑造了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仅仅将赚钱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是不负责任的,作为这个社会发展重要推进器,它不可推卸地对人民对国家对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承载着必要的责任,前面说到,大众传媒的受众和广告主就是大众传媒的衣食父母,市场就是上帝,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对于受众的负责是应该是全面的、长远的,不能仅仅把取悦于受众就当成了成功地对受众负责。我们应该为大众有一个有力于长远的发展的计划,我们要尽力避免大众传媒的低俗化倾向,逐渐将大众的视野引导到有深度有思想的文化上来。

而在当前我国,由于教育水平、媒体环境、历史文化沉淀与沿革、国际环境外来文化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大部分受众的媒体素养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人和人群仅仅将大众传媒当作为悦己的工具、发泄的武器,他们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媒体、以及如何科学运用媒体为我所用还是非常的模糊。

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大众媒介素养不高,进一步造成大众对于大众传媒各种媒介及节目的取舍鉴赏水平不高,于是很容易我们能看到,那些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节目真正是非常优秀的吗?比如,一些节目利用大众的窥私欲心理,而创办了一些所谓原形再现的节目、真人秀节目,这些节目经常无孔不入地偷窥名人或非名人的私生活中,将他们的隐私或经过当事人允许或未经过允许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如张信哲在某个节目暴出自己在平时如何转化欲望,这种节目在满足了大众的窥私欲的同时,他们是否想到当事人也是具有维护自己隐私的合法公民呢?还有一些节目利用大众的幸灾乐祸的阴暗心理来取悦于人,如在某个节目中,某位明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将预先准备好的兔子屎津津有味地吃了下去,于是乎观众哄堂大笑,且不论那个所谓的分泌物是真是假,但就种利用大众阴暗心理造声势的节目的行为是否值得提倡呢?节目的制作者在节目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时,是否想到自己的节目是不是有一点影响视听有碍观瞻呢?

大众传媒的低俗化,对于大众的低俗化有一种潜在的暗示作用,由于大众的媒介素养低下,同时又增强了这种潜在暗示的效果,而在受众中最容易受蛊惑的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青少年就是媒介素养不高的大众中辨别力最差最容易被误导的人群,经过调查,很多犯罪的青少年都是在观看了具有犯罪暗示和教唆的节目后而企图尝试犯罪这种刺激的。

大众传媒不能堕落成为低俗庸俗的场所和温床,大众传媒塑造的是整个社会的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影响的是整个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希望,因此大众传媒的从业者责无旁贷地需要有职业的良知和道德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正如教师担负了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希望,而大众传媒从业者肩负的是整个国家未来的文化走向。

一个国家的兴盛衰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这个国家的文化是否昌盛、大众的思想水平是否高,简单的解释就是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大众传媒所肩负的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任重而道远。

邦国兴衰,尽在于此。我们不可不深思熟虑。

三.大众文化传媒整合的思路——通俗化定位和精英化定向

我们既然要避免大众传媒的低俗化倾向,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低俗的反义词自然是高雅,要想避免低俗,我们就要将传媒产业高雅,高雅了自然不会低俗了。我的想法之一就是大众传媒的精英化定向。何谓精英化定向呢?就是我们在建构大众媒体时,它的发展方向创办主旨一定要是精英化战略,大方向就是精英化的路子,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是我们社会上的所有大众都自觉地完美自己发展自己,让大众心中具备发展社会和发展个人意识,同时对于社会具有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都向精英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这个社会的所有人都成为了精英,再也没有所谓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人人都能具有很高的媒介素养和思想水平。这就是大众媒体的精英化塑造。

在具体传媒产品的生产创作中,我们需要本着对大众根本利益负责的态度,来进行节目的策划产品的创作,以思想深度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取胜,提高作品栏目的思想性。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应该是具有对生命、社会、人生、世界的终极关怀,因此我们可以坚信真正精英化的节目的真正魅力在此,真正精英化节目的生命力也在此。

然而,在现实中,大众传媒在制作精英节目时必然冒着巨大的被指责的风险,有时甚至影响到节目的生存。通常该节目都会坚持自己的精英化品味,并将收视率、阅读率、点击率和票房等受众反应的下降归结为“曲高和寡”,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在选题设计、编辑功力等技术性指标上有所提高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节目本身的社会结构性命题。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创作出所谓高雅的作品,而在实际的操作中,高雅的作品的鉴赏需要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而由于知识水平的问题,媒介素养低的大众就无法准确地欣赏高雅作品,于是就在高雅作品与大众之间形成了文本的解读障碍,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如何能避免这一问题呢?这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我的想法就是通俗化定位。

何谓通俗化定位?简单说就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我们可以不要卖弄高深的术语,关键是要大众能认识到一些有深度有内涵的问题,提高大众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境界,这就需要我们将精英文化的术语用普通的大众的语言表达出来,而通俗化定位就是为了消除大众在接受精英文化过程中的理解障碍,从而达到大众文化精英化的目的。

但同时切记,通俗化不等于低俗、庸俗化,通俗只是一种方式、一种表征,但其精英化的内容是其本质,只有将通俗化定位和精英化定向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传播效果,真正实现整个社会大众的媒介素养的提高。

社会的发展在文化,文化的发展在大众媒介,大众媒介的重新整合迫在眉睫.
看了纵论天下事的“张艺谋与三陪小姐” 一文,颇有感触。将本人的一管之见在这里谈谈。

尽管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众传媒也无法避免商品规律的影响。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商品主义的过度追求,不可避免地导致有些大众传媒产生低俗化的现象。

大众传媒低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娱乐化倾向。为争取大众收视率或点击率,力求内容和形式的市民化、平民化,表现出了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通过“戏说”,改编历史题材和经典作品,歪曲历史,错误引导。

二是庸俗化倾向。有的栏目和节目津津乐道于个人隐私、追星捧星、绯闻猎奇等等,不少广告为求效应不屑使用低俗化语言,木子美的***生活凭借网络的推波助澜而被送入大众的视野,价值取向不健康,舆论导向不正确。

三是媚俗化倾向。影视作品中无病呻吟的太多,过分强调感情戏,或者是畸形恋情、婚外恋等不正常情感。有的传媒宣扬腐朽落后思想的封建文化、宣扬享乐纵欲思想的资产阶级文化,宣扬暴力凶杀内容的低俗文化,在是非取向上脱离了大众的正常情感和伦理道德标准,潜移默化地诱导受众精神衰落、信仰迷失、欲望膨胀,甚至导致社会理想价值的缺失,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背离。

负面影响主要有:

(一)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受众价值判断感性化。
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传媒提示或强调的即使是少数人或不公正的意见,也会被受众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其结果引起“沉默的螺旋”的启动,使人们在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的舆论的产生。“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媒体并不反映现实,反而在某些方面塑造现实。” ②大众传媒低俗化信息的密集传播,使受众容易把娱乐、消遣、休闲为主要特征的通俗文化成为时尚,价值判断容易失去自我。大众传媒所营造的充满低俗化的虚拟环境,在受众的意识活动中替代了真实的现实环境本身。有些大众传媒生产的低俗化的文化产品,影响了受众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受众的成功观具有利益驱动性,精神生活具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物质价值取向。

(二)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受众价值选择功利化。
大众传媒所宣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一般都超越于现实,这就为喜欢追求时尚的受众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大众传媒追星捧星,大肆渲染香车美女,这种低俗化倾向客观上引导受众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受众在就业的过程中,具有很深的“白领情结”,对于职业选择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三)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受众价值目标短期化。
在大众传媒越来越来“快餐化”的影响下,大批的肥皂剧,大批被戏说的名著,大批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电子游戏,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和畅销书等等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虽然这种快餐文化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但是大众传媒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混乱,导致部分受众追求的目标短期化。

(四)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使受众价值主体自我化。
大众传媒制造过分追求个性、崇尚自主的低俗化的时尚,虽然有助于主体意识的觉醒,推进了受众主体精神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这种主体意识,对于急切想抓住时代提供的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的受众来说,很容易转化为极端利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互联网独特的“人机对话”的交流方式,使受众的生活越来越呈现出分散化和自我化,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崇尚自我,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超人》、《奥特曼》、《蜘蛛侠》等电影在受众中的流行,实际上印证了受众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化价值倾向。

2.理想的德育教育模式,关键在于教育方式
学校的教育中,德育为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低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个人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1 “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师生关系简化为纯粹的主客体关系即权威和服从关系;
2 片面的“集体主义”教育,不顾学生个性不同,过分强调服从集体;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新的价值观交错并存,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取向,致使学校德育一元化的方面与学生价们观多元化取向的矛盾。这些问题造成当前学校德育的困难,学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自卑、白暴自弃等观念一一出现。
正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救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改革是必然的。
其实,教师和学生同作为学校德育的主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在民主的氛围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结成“交互主体”的关系。我们实施德育,其目的是要将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这里就隐含着学生将教育要求主观同化的过程,因此,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所采取的任何德育方式方法都不可忽视教育的主体性。
因此,我认为要使德育达到最佳效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即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促进学生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传统的师生观强调“教师中心论”,强调老师的绝对权威作用,师生关系也被简单地简化为主客体关系,即权威与服从关系。在这里我认为存在着两个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错误地把知识传授和师生人格结合在了一起。事实上,知识传授和师生人格这是不同性质的两个特性点。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向贫乏者学生传授,处于一种上下或强弱的传输关系。但是在这种关系中两者的人格完全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对方的尊重。对此,西方国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的经典名句便是明证。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却过分强调教师的“师道尊严”。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对自我意识日趋强烈的学生,忽视或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将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第二、对师生矛盾实质的认识。师生中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师生在人格问题上的对立,而是学生个体内部的自然属性同教师的社会属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两种错误的认识都使我们形成不恰当、不和谐的师生观。
因此,在德育教育理念中,主张形成亚民主、平等型的师生观,即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的权威,但是同时学生与教师也有比较民主、平等权利的师生关系,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二、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由于在师生观问题上的认识,我一直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作为个人教育理念的核心,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具体的作法有:
1 对学生使用理智、礼貌性的语言。
2 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合理地考虑和尊重学生的意愿,竭尽全力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如座位问题,前后左右大循环,体现平等性;成绩单不排名,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4 希望和要求学生用理智、客观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对待老师、家长和同学从而减少一些盲目和感情用事。特别给学生明确指出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和自尊,“越是有个性的人,越尊重别人的个性”,“真正自尊的人越懂得尊重人的自尊。”这些给学生思想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5 相信同学们能妥善地处理自身和同学之间的问题。对出问题的学生很少批评,而是采用“理论分析,具体指导”的原则,以理智的态度对待。要认识到这是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淡话时尽量少用如“你错了!”,“你为什么那么做?”之类的生硬语言,而是用“你想想是否正确”,使学生能主动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以及知道如何改变。
6 绝对不体罚学生,更不进行语言的“心灵施暴”和忽视每一个学生。
7 老师主动承认失误的精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失误在所难免,教师以大度、理智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失误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三、重视价值、态度、兴趣等情感因素的作用
在学业自我意识日趋强烈的今天,价值认定、态度程度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在教育实践中主要作了以下努力:
1 对学生尽量采用正面、积极的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学生进步,使每位学生在班上都能体现其一定的自身价值。
2 以真诚的态度热爱每一个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要视学生为至亲,时时处处爱护学生,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朋友,重视他们的情感、看法和意愿;另一方面,自己也必须以身作则,相信“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学原则,做学生言行的表率。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尊重平等、“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我们的德育工作非常具有实践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的经济体制要人们遵循以平等、公正、诚实、守信为主要原则的社会伦理,那么,我们学校德育也必须改革,增添新的血液。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