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社会学中关于“反身性”一次的详尽解释与介绍
在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中出现的名词,希望有人指点谢谢二位,不过我指的并非是经济学中的反身性是社会学中的...
在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中出现的名词,希望有人指点
谢谢二位,不过我指的并非是经济学中的反身性
是社会学中的 展开
谢谢二位,不过我指的并非是经济学中的反身性
是社会学中的 展开
展开全部
反身性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全新的突破与完善,其建立的基础分别是:对传统经济学中的均衡性的质疑、人类理解认知活动的不完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完全不同性、参与者偏向及参与者思维对参与对象的相互影响等等。反身性理论比较抽象难读,就连索罗斯本人也曾感叹,自己对于反身性理论的描述是否也是一个反身性问题?
反均衡
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致力于研究均衡点,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等等,均衡点往往是最终的结果,而且经常脱离实际,有明显的理想化的特征。显示市场的波动性经常让平衡点难以把握,这样所谓趋势,不过是不断变化的目标预期而已。经济理论的结构类似于逻辑学或数学,是建立在一定的原理之上的,其它理论是这些基本原理的推导。
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依据是充分的自由竞争。该理论坚信,无节制的追求私利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其假设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供给与需求都不能左右和影响价格,于是达到了该均衡点,所有的参入者获得了利益最大化。该理论明显的缺陷在于:其坚持供给与需求的固定性,然而需求与供给均超出了经济学的视野,而且供给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预期在市场中作用明显,买卖决策依据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同时买卖的行为影响预期的价格,市场的中的事件也直接影响供给与需要,所以价格永远处于波动中,其均衡点茫然不可求。
近几年国内只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就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房价上涨后,投机者可获暴利,从而刺激的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如此反复循环,开发商扩大了生产,投放市场的房子越来越多,投机客疯狂入市,产生的大量的投资性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况,房价加速上涨,愈发不可收拾。
均衡点在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某个阶段的股票市场好像无法出现,房价一直快速上涨,股票市场经常暴涨暴跌。
不完备的理解
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不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造成了无法拥有完备的知识与信息,所以做出来的决策经常是有偏差的。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没有可靠的客观标准,理解不完备,预期经常发生偏差。思维也发生中双重作用,其一、参与者试图理解参入的情景(理解不完备);其二、参入者的见解干预和影响事件的过程;二者相互干扰,无法独立。
社会科学的问题
思考的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与研究对象相关;其二、与观察者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思维参入者,参入者的思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社会科学无法的认证,无法做实验(主要是参考社会历史)。
所以,社会科学无法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研究方法,没有一定的模型。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明显影响了其研究的对象,彼此相互作用,无法独立。
在股票市场中,权威人士的预测言论往往直接影响市场的发展,管理层的意图也直接作用于市场,股票市场无法完全独立,即所谓政策市、被操纵市、投机市等等。
参入者的偏向
认知的不完备性直接造成了参入者的种种偏向,所以有效市场学说、随机漫步理论等等皆是空谈。
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市场永远有效这一前提下,所谓市场反应一切,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后也会重复等等。但技术分析有天然的缺陷,只是记录了过去的市场行为,无法预测未来,技术指标可以作假,可以操纵股价骗线等等。
反身性概念
参入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认知与参入处于永远的变化过程之中。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趋势也只是不断的朝着目标移动,参入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参入的情景,往往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
最后,反身性原理也非万能,它可能不一定经常很明显的发生作用,或者思维者没有发现。
反均衡
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致力于研究均衡点,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等等,均衡点往往是最终的结果,而且经常脱离实际,有明显的理想化的特征。显示市场的波动性经常让平衡点难以把握,这样所谓趋势,不过是不断变化的目标预期而已。经济理论的结构类似于逻辑学或数学,是建立在一定的原理之上的,其它理论是这些基本原理的推导。
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依据是充分的自由竞争。该理论坚信,无节制的追求私利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其假设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供给与需求都不能左右和影响价格,于是达到了该均衡点,所有的参入者获得了利益最大化。该理论明显的缺陷在于:其坚持供给与需求的固定性,然而需求与供给均超出了经济学的视野,而且供给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预期在市场中作用明显,买卖决策依据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同时买卖的行为影响预期的价格,市场的中的事件也直接影响供给与需要,所以价格永远处于波动中,其均衡点茫然不可求。
近几年国内只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就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房价上涨后,投机者可获暴利,从而刺激的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如此反复循环,开发商扩大了生产,投放市场的房子越来越多,投机客疯狂入市,产生的大量的投资性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况,房价加速上涨,愈发不可收拾。
均衡点在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某个阶段的股票市场好像无法出现,房价一直快速上涨,股票市场经常暴涨暴跌。
不完备的理解
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不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造成了无法拥有完备的知识与信息,所以做出来的决策经常是有偏差的。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没有可靠的客观标准,理解不完备,预期经常发生偏差。思维也发生中双重作用,其一、参与者试图理解参入的情景(理解不完备);其二、参入者的见解干预和影响事件的过程;二者相互干扰,无法独立。
社会科学的问题
思考的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与研究对象相关;其二、与观察者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思维参入者,参入者的思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社会科学无法的认证,无法做实验(主要是参考社会历史)。
所以,社会科学无法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研究方法,没有一定的模型。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明显影响了其研究的对象,彼此相互作用,无法独立。
在股票市场中,权威人士的预测言论往往直接影响市场的发展,管理层的意图也直接作用于市场,股票市场无法完全独立,即所谓政策市、被操纵市、投机市等等。
参入者的偏向
认知的不完备性直接造成了参入者的种种偏向,所以有效市场学说、随机漫步理论等等皆是空谈。
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市场永远有效这一前提下,所谓市场反应一切,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后也会重复等等。但技术分析有天然的缺陷,只是记录了过去的市场行为,无法预测未来,技术指标可以作假,可以操纵股价骗线等等。
反身性概念
参入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认知与参入处于永远的变化过程之中。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趋势也只是不断的朝着目标移动,参入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参入的情景,往往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
最后,反身性原理也非万能,它可能不一定经常很明显的发生作用,或者思维者没有发现。
广东尚尧律师事务所
2018-06-11 广告
2018-06-11 广告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广东尚尧律师事务所提供
展开全部
反身性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全新的突破与完善,其建立的基础分别是:对传统经济学中的均衡性的质疑、人类理解认知活动的不完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完全不同性、参与者偏向及参与者思维对参与对象的相互影响等等。反身性理论比较抽象难读,就连索罗斯本人也曾感叹,自己对于反身性理论的描述是否也是一个反身性问题?
反均衡
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致力于研究均衡点,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等等,均衡点往往是最终的结果,而且经常脱离实际,有明显的理想化的特征。显示市场的波动性经常让平衡点难以把握,这样所谓趋势,不过是不断变化的目标预期而已。经济理论的结构类似于逻辑学或数学,是建立在一定的原理之上的,其它理论是这些基本原理的推导。
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依据是充分的自由竞争。该理论坚信,无节制的追求私利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其假设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供给与需求都不能左右和影响价格,于是达到了该均衡点,所有的参入者获得了利益最大化。该理论明显的缺陷在于:其坚持供给与需求的固定性,然而需求与供给均超出了经济学的视野,而且供给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预期在市场中作用明显,买卖决策依据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同时买卖的行为影响预期的价格,市场的中的事件也直接影响供给与需要,所以价格永远处于波动中,其均衡点茫然不可求。
近几年国内只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就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房价上涨后,投机者可获暴利,从而刺激的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如此反复循环,开发商扩大了生产,投放市场的房子越来越多,投机客疯狂入市,产生的大量的投资性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况,房价加速上涨,愈发不可收拾。
均衡点在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某个阶段的股票市场好像无法出现,房价一直快速上涨,股票市场经常暴涨暴跌。
不完备的理解
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不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造成了无法拥有完备的知识与信息,所以做出来的决策经常是有偏差的。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没有可靠的客观标准,理解不完备,预期经常发生偏差。思维也发生中双重作用,其一、参与者试图理解参入的情景(理解不完备);其二、参入者的见解干预和影响事件的过程;二者相互干扰,无法独立。
社会科学的问题
思考的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与研究对象相关;其二、与观察者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思维参入者,参入者的思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社会科学无法的认证,无法做实验(主要是参考社会历史)。
所以,社会科学无法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研究方法,没有一定的模型。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明显影响了其研究的对象,彼此相互作用,无法独立。
在股票市场中,权威人士的预测言论往往直接影响市场的发展,管理层的意图也直接作用于市场,股票市场无法完全独立,即所谓政策市、被操纵市、投机市等等。
参入者的偏向
认知的不完备性直接造成了参入者的种种偏向,所以有效市场学说、随机漫步理论等等皆是空谈。
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市场永远有效这一前提下,所谓市场反应一切,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后也会重复等等。但技术分析有天然的缺陷,只是记录了过去的市场行为,无法预测未来,技术指标可以作假,可以操纵股价骗线等等。
反身性概念
参入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认知与参入处于永远的变化过程之中。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趋势也只是不断的朝着目标移动,参入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参入的情景,往往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
最后,反身性原理也非万能,它可能不一定经常很明显的发生作用,或者思维者没有发现。
反均衡
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致力于研究均衡点,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等等,均衡点往往是最终的结果,而且经常脱离实际,有明显的理想化的特征。显示市场的波动性经常让平衡点难以把握,这样所谓趋势,不过是不断变化的目标预期而已。经济理论的结构类似于逻辑学或数学,是建立在一定的原理之上的,其它理论是这些基本原理的推导。
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依据是充分的自由竞争。该理论坚信,无节制的追求私利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其假设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供给与需求都不能左右和影响价格,于是达到了该均衡点,所有的参入者获得了利益最大化。该理论明显的缺陷在于:其坚持供给与需求的固定性,然而需求与供给均超出了经济学的视野,而且供给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预期在市场中作用明显,买卖决策依据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同时买卖的行为影响预期的价格,市场的中的事件也直接影响供给与需要,所以价格永远处于波动中,其均衡点茫然不可求。
近几年国内只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就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房价上涨后,投机者可获暴利,从而刺激的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如此反复循环,开发商扩大了生产,投放市场的房子越来越多,投机客疯狂入市,产生的大量的投资性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况,房价加速上涨,愈发不可收拾。
均衡点在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某个阶段的股票市场好像无法出现,房价一直快速上涨,股票市场经常暴涨暴跌。
不完备的理解
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不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造成了无法拥有完备的知识与信息,所以做出来的决策经常是有偏差的。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没有可靠的客观标准,理解不完备,预期经常发生偏差。思维也发生中双重作用,其一、参与者试图理解参入的情景(理解不完备);其二、参入者的见解干预和影响事件的过程;二者相互干扰,无法独立。
社会科学的问题
思考的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与研究对象相关;其二、与观察者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思维参入者,参入者的思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社会科学无法的认证,无法做实验(主要是参考社会历史)。
所以,社会科学无法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研究方法,没有一定的模型。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明显影响了其研究的对象,彼此相互作用,无法独立。
在股票市场中,权威人士的预测言论往往直接影响市场的发展,管理层的意图也直接作用于市场,股票市场无法完全独立,即所谓政策市、被操纵市、投机市等等。
参入者的偏向
认知的不完备性直接造成了参入者的种种偏向,所以有效市场学说、随机漫步理论等等皆是空谈。
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市场永远有效这一前提下,所谓市场反应一切,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后也会重复等等。但技术分析有天然的缺陷,只是记录了过去的市场行为,无法预测未来,技术指标可以作假,可以操纵股价骗线等等。
反身性概念
参入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认知与参入处于永远的变化过程之中。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趋势也只是不断的朝着目标移动,参入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参入的情景,往往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
最后,反身性原理也非万能,它可能不一定经常很明显的发生作用,或者思维者没有发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反身性概念
参与者的思维和所参与的情境之间的联系可以分解成两个函数关系,我将参与者理解情境的努力称为认识的或被动的函数,把他们的思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称为参与的或主动的函数。在认识函数中,参与者的认识依赖于情境;在参与函数中,情境受参与者认知的影响。可见,这两个函数从相反的方向发挥其功能,在认识函数中自变量是情境,而在参与函数中自变量是参与者的思维。
两个函数分别发挥作用的例子很多,但有时这二者也会协同作用。认识函数的明显例证是从经验中学习,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则可以找到参与函数的例证,参与者将一组给定的选择倾向应用于一组给定的条件,并在这一程序中确定价格。
两个函数同时发挥作用时,它们相互干扰。函数以自变量为前提产生确定的结果,但在这种情境下,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确定的结果不再出现,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种相互作用,其中情境和参与者的观点两者均为因变量,以致一个初始变化会突然同时引起情境和参与者观点的进一步变化,我称这种相互作用为“反身性”,就像法国人在描述一个主词和宾词相同的动词时那样。运用简单的数学,反身性可以表述成一对递归函数:
y=f(x) 认识函数
x=Φ(y) 参与函数
所以
y=f[Φ(y)]
x=Φ[f(x)]
这就是我的方法的理论基础。两个递归函数不会产生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从根本上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在那里,一组事件跟随另一组事件,不受思维或认知的干扰(尽管在量子物理学中,观察引入了不确定性)。当一个情境包含思维参与者时,事件的因果联系不再是由一组事件直接导向下一组事件,相反,它以一种类似鞋袢的模式将事实联结于认知,认知复联结于事实,由此,反身性概念产生了一种历史的“鞋袢”理论。
必须承认,“鞋袢理论”就是一种辩证法,它可以解释为黑格尔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综合。绝不是要么思维要么物质各自独立地以辩证方式进化,与此相反,只有此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才产生出一种辩证的过程。我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地使用这个词,惟一原因是不愿承受与之俱来的沉重负担,黑格尔太晦涩,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又同我的观念完全相反。
我认为,历史的进程是开放的。历史的主要驱动力是参与者的偏向,的确,它不是起作用的惟一力量,但它是历史进程中所独有的力量,并因此而使历史进程同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然过程区分开来。生物进化归因于基因的变异,我坚信,历史的进程则是由参与者的错觉塑造的。我甚至走得更远,塑造了历史面貌的思想无非是一些内涵丰富的谬论。一套富于衍生性的谬论往往最初被人们视为真知灼见,只有在它被解译为现实之后,它的缺陷才开始暴露出来,然后将会出现另一套同样内涵丰富的但与之正相反的新谬论,并且这一过程仍将不断地进行下去。每一套谬论都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如果人们能够从经验中多少学到一点东西,则这种更替就被称为是进步。谬论当然是一个有些过分的称谓,但它无疑有助于把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参与者的偏向。
在此,我不打算更加深入地讨论这个主题。但是,有关反身性的探讨表明,这一概念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本书的研究范围。
反身性理论对均衡概念的批判
将反身性的讨论引回到经济理论,我们发现,正是参与者的偏向导致了均衡点的不可企及。调整过程所追求的目标中混入了偏向,而偏向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可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事件进程的指向将不再是均衡,而是一个不断移动的目标。
为便于讨论,可以将事件分为两种类型:总是能够为参与者所正确预见并且不会在他们的认知中激起变化反应的日常习惯,以及独特的影响参与者偏向并导致进一步变化反应的历史事件①。第一类事件适于进行均衡分析,第二类却不行,它只能作为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加以理解。
在日常事件中,只有参与函数发生变化,认识函数是给定的。就独特的历史事件而言,两个函数同时发生变化,参与者的观点和与之相关的情境两者均无法保持相互独立的状态,而是在相互影响的同时不断进行变化,因此才形成了所谓历史性的发展。
应该强调的是,我对历史事件所下的定义呈现为重言式。首先,我根据它们对参与者的偏向来划分事件的类型,将那些改变了参与者偏向的事件称为历史,而其余的则称为单调的事件,然后,我宣称,正是参与者的偏向的变化才使得事件进程有资格成为历史的。
即令如此,在本文所使用的含义下,重言式仍然可以是有用的,它有助于以恰当的视角来评述均衡分析。我将历史性的变化(事件)定义为认识函数和参与函数的相互作用。变化(事件)之所以是历史性的,是因为它既影响事件的进程,也影响参与者的偏向,以至于下一个事件不可能仅仅是前一个事件的简单重复。
均衡分析由于略去了认识函数而取消了历史性的变化(事件),经济理论采用的供求曲线仅仅是参与函数的曲线表达,认识函数为完备知识的假说所取代。如果考虑到认识函数的作用,市场上发生的事件就可以改变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形态,并且永远不会达到经济学者信誓旦旦的均衡。
删除认识函数所导致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换句话说,因漠视参与者的偏向而导入的失真严重到什么程度?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这种失真可以忽略,参与者的偏向容易得到说明。第一步,参与者的偏向可以视为给定的,这提供了一个静态均衡的图式。为使分析更富于动态性,参与者偏向的变化可以逐一地引入以作出修正,其表述则为消费习惯或生产方式的变化。在这种零打碎敲式的做法掩盖下的,则是供求曲线内部各种变化间的可能联系,不过,这种删除并未导致微观经济分析中试图确立的结论失去效力。
在金融市场中,这种失真变得严重起来了。参与者的偏向是确定价格的一个因素,市场行情的任何一个重要变化无不受到参与者偏向的影响。寻求均衡价格的行为必然是徒劳无益的,而关于均衡价格的理论本身却有可能成为参与者偏向的一个极其丰富的来源。转述J·P ·摩根的话就是,金融市场将继续波动。在试图描述宏观经
济运行时,均衡分析就完全不适用了,它主张参与者的决策以完备的知识为基础,再也找不出比它更远离现实的假设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能在他们所能找到的随便什么路标的帮助下摸索着预测未来,而事件的结果常常和预期相左,从而导致不断变化的预期和不断变化的事件结果,这是一个反身性的过程。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证明了,充分就业只是一个特例。假如我们能够发展出一种反身性的一般理论,均衡也将成为一个特例。由于将反身性理论提升为通论的工作困难重重,我不得不将研究局限于探索 反身性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这意味着将金融市场的变化解释为一个历史的过程。
参与者的思维和所参与的情境之间的联系可以分解成两个函数关系,我将参与者理解情境的努力称为认识的或被动的函数,把他们的思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称为参与的或主动的函数。在认识函数中,参与者的认识依赖于情境;在参与函数中,情境受参与者认知的影响。可见,这两个函数从相反的方向发挥其功能,在认识函数中自变量是情境,而在参与函数中自变量是参与者的思维。
两个函数分别发挥作用的例子很多,但有时这二者也会协同作用。认识函数的明显例证是从经验中学习,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则可以找到参与函数的例证,参与者将一组给定的选择倾向应用于一组给定的条件,并在这一程序中确定价格。
两个函数同时发挥作用时,它们相互干扰。函数以自变量为前提产生确定的结果,但在这种情境下,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确定的结果不再出现,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种相互作用,其中情境和参与者的观点两者均为因变量,以致一个初始变化会突然同时引起情境和参与者观点的进一步变化,我称这种相互作用为“反身性”,就像法国人在描述一个主词和宾词相同的动词时那样。运用简单的数学,反身性可以表述成一对递归函数:
y=f(x) 认识函数
x=Φ(y) 参与函数
所以
y=f[Φ(y)]
x=Φ[f(x)]
这就是我的方法的理论基础。两个递归函数不会产生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从根本上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在那里,一组事件跟随另一组事件,不受思维或认知的干扰(尽管在量子物理学中,观察引入了不确定性)。当一个情境包含思维参与者时,事件的因果联系不再是由一组事件直接导向下一组事件,相反,它以一种类似鞋袢的模式将事实联结于认知,认知复联结于事实,由此,反身性概念产生了一种历史的“鞋袢”理论。
必须承认,“鞋袢理论”就是一种辩证法,它可以解释为黑格尔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综合。绝不是要么思维要么物质各自独立地以辩证方式进化,与此相反,只有此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才产生出一种辩证的过程。我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地使用这个词,惟一原因是不愿承受与之俱来的沉重负担,黑格尔太晦涩,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又同我的观念完全相反。
我认为,历史的进程是开放的。历史的主要驱动力是参与者的偏向,的确,它不是起作用的惟一力量,但它是历史进程中所独有的力量,并因此而使历史进程同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然过程区分开来。生物进化归因于基因的变异,我坚信,历史的进程则是由参与者的错觉塑造的。我甚至走得更远,塑造了历史面貌的思想无非是一些内涵丰富的谬论。一套富于衍生性的谬论往往最初被人们视为真知灼见,只有在它被解译为现实之后,它的缺陷才开始暴露出来,然后将会出现另一套同样内涵丰富的但与之正相反的新谬论,并且这一过程仍将不断地进行下去。每一套谬论都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如果人们能够从经验中多少学到一点东西,则这种更替就被称为是进步。谬论当然是一个有些过分的称谓,但它无疑有助于把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参与者的偏向。
在此,我不打算更加深入地讨论这个主题。但是,有关反身性的探讨表明,这一概念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本书的研究范围。
反身性理论对均衡概念的批判
将反身性的讨论引回到经济理论,我们发现,正是参与者的偏向导致了均衡点的不可企及。调整过程所追求的目标中混入了偏向,而偏向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可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事件进程的指向将不再是均衡,而是一个不断移动的目标。
为便于讨论,可以将事件分为两种类型:总是能够为参与者所正确预见并且不会在他们的认知中激起变化反应的日常习惯,以及独特的影响参与者偏向并导致进一步变化反应的历史事件①。第一类事件适于进行均衡分析,第二类却不行,它只能作为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加以理解。
在日常事件中,只有参与函数发生变化,认识函数是给定的。就独特的历史事件而言,两个函数同时发生变化,参与者的观点和与之相关的情境两者均无法保持相互独立的状态,而是在相互影响的同时不断进行变化,因此才形成了所谓历史性的发展。
应该强调的是,我对历史事件所下的定义呈现为重言式。首先,我根据它们对参与者的偏向来划分事件的类型,将那些改变了参与者偏向的事件称为历史,而其余的则称为单调的事件,然后,我宣称,正是参与者的偏向的变化才使得事件进程有资格成为历史的。
即令如此,在本文所使用的含义下,重言式仍然可以是有用的,它有助于以恰当的视角来评述均衡分析。我将历史性的变化(事件)定义为认识函数和参与函数的相互作用。变化(事件)之所以是历史性的,是因为它既影响事件的进程,也影响参与者的偏向,以至于下一个事件不可能仅仅是前一个事件的简单重复。
均衡分析由于略去了认识函数而取消了历史性的变化(事件),经济理论采用的供求曲线仅仅是参与函数的曲线表达,认识函数为完备知识的假说所取代。如果考虑到认识函数的作用,市场上发生的事件就可以改变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形态,并且永远不会达到经济学者信誓旦旦的均衡。
删除认识函数所导致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换句话说,因漠视参与者的偏向而导入的失真严重到什么程度?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这种失真可以忽略,参与者的偏向容易得到说明。第一步,参与者的偏向可以视为给定的,这提供了一个静态均衡的图式。为使分析更富于动态性,参与者偏向的变化可以逐一地引入以作出修正,其表述则为消费习惯或生产方式的变化。在这种零打碎敲式的做法掩盖下的,则是供求曲线内部各种变化间的可能联系,不过,这种删除并未导致微观经济分析中试图确立的结论失去效力。
在金融市场中,这种失真变得严重起来了。参与者的偏向是确定价格的一个因素,市场行情的任何一个重要变化无不受到参与者偏向的影响。寻求均衡价格的行为必然是徒劳无益的,而关于均衡价格的理论本身却有可能成为参与者偏向的一个极其丰富的来源。转述J·P ·摩根的话就是,金融市场将继续波动。在试图描述宏观经
济运行时,均衡分析就完全不适用了,它主张参与者的决策以完备的知识为基础,再也找不出比它更远离现实的假设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能在他们所能找到的随便什么路标的帮助下摸索着预测未来,而事件的结果常常和预期相左,从而导致不断变化的预期和不断变化的事件结果,这是一个反身性的过程。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证明了,充分就业只是一个特例。假如我们能够发展出一种反身性的一般理论,均衡也将成为一个特例。由于将反身性理论提升为通论的工作困难重重,我不得不将研究局限于探索 反身性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这意味着将金融市场的变化解释为一个历史的过程。
参考资料: http://www.qhlt.cn/book3/soros/100.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