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此处必须有阿蔡哥哥啊!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蔡新元教授!最近闪爆武汉,五一的长江大桥的光影秀、黄鹤楼的光影秀、光谷德国风情街教堂的光影秀等等,都是阿蔡哥哥团队做的,不止一次被央视报道过。
西七四楼一整层楼都是阿蔡的“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基地”。获得过2018中国设计年度人物大奖,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18年第五届中国设计年度大会暨行业G4论坛,发表《体验的进化:数字媒体艺术驱动的设计未来》主题演讲。阿蔡的思想总是很先进,而且基础底子很雄厚,一整个下午的大专业课,滔滔不绝,艺术史,设计史信口拈来,对现在最流行的AI人工智能啊也是有自己很深入,很独到的见解,有时候听一节课下来会认识有很多以前从没有想过的问题和看问题的角度。阿蔡的授课方式也比较独特,举个栗子,有一节课,第一堂课他就带了一款电子烟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产品设计的差别。虽然阿蔡对我们班吧,不太重视,毕竟人家太忙了,但是毕竟人成就和思想摆在那儿,也不得不去钦佩。总是飞全国各地去做讲座啊,就是没啥时间匀给自个儿的学生。人带的学生也是个顶个的厉害,学长就已经可以给我们上课了。隔壁的工作室满是交互屏,感应机。阿蔡哥哥虽然成就高嗓门大,但是脾气挺好,对待学生也很亲切。
阿蔡团队做的光影黄鹤楼
被玩坏的黄鹤楼,阿蔡的酷炫灯光秀给黄鹤楼穿上了艳丽的新衣,除了象征着欧盟和中国的蓝色和红色,在江城的夜色下既有龙飞凤舞又有中外建筑,光影璀璨,亮眼夺目。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争相报道。
光谷步行街多莫大教堂光影展
人类们,颤抖吧!
谢邀~本人华科新闻17在读
作为华科的学生,关于华科的名人,不得不说的就是张小龙了,可能你没有听说过张小龙的名字,但是你不可能不知道微信。
张小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微信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腾讯公司的副总裁。
张小龙出是在1987年考入原华科的前身,华中理工大学的电信系(现我校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的,张小龙“学长”先后在我科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去腾讯公司任职。上了华科我才知道,作为微信,foxmail创始人的张小龙,竟然是我科毕业的!一股华科人的自豪感由然而生,希望我不会辜负在华科的时光,成为像张小龙学长一样优秀的人。
我科的名人可不止张小龙,除了张小龙,还有大名鼎鼎的李娜,对没错,就是那个拿了法网和澳网冠军的李娜,而且李娜还是我们新闻学院毕业的,2002年李娜退役与姜山同时进入华科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就读,成为同班同学。2011年7月,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获“杰出校友”荣誉称号。去年,陈可辛导演的《李娜传》还来过我科取景呢,我本人也十分期待这部戏。
还有叶荫宇,叶老师可是首位获得运筹管理学领域最高奖项冯·诺依曼理论奖的华人科学家。像叶老师这样付出很多心血在学术研究的老师在我科比比皆是,这也是我科向来以学术严谨,学风优良著称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淘米网CEO汪海兵、前华为副总裁李一男、PPLive创始人姚欣、华为副董事长郑宝用、“脸萌”创始人郭列、等等等等,都是我科的名人,有没有觉得我科的校友很厉害呢~
崔昆先生(kun第一声)
先生是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荣誉系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是中国钢具行业的先锋人物。
1960年,崔昆先生学成回国。那时候的中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但却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崔昆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4年后,终于建成了装备比较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
崔先生说过:“我们这一代人,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报国是我的信仰。”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仰,崔先生的那块钢在时代的熔炉里锻造出了铮铮铁骨!
崔昆先生还长期致力于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为模具材料国产化、发展中国新型钢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都是崔先生在学术方面的成就。
但,不止如此。
真正令人动容的,还有这个:
2013年,崔昆先生将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的420万元捐给华中科技大学用于设立助学金。崔昆先生说:“我和老伴算是高龄了,生活上已经有了一些积累,工资还有一些结余。我们和女儿曾经商量过,有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要捐款回馈社会。”
崔先生生活相当拮据,一件衬衣穿了二十多年也未曾丢弃。他和夫人的捐款都是他们一点一点地攒下来,再一点一点地捐出去的。
根据《“勤奋励志助学金”评选规则》,获得该助学金的条件之一是“学习勤奋努力”。崔昆先生说:“根据我一生的工作体会,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点成就,首先要勤奋。同时,年轻人要有一生的奋斗目标,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崔先生不仅自己积极投身祖国建设,还为建设祖国未来的学生们,提供了令人惊叹的慷慨帮助。
2018年10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发布消息,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昆,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于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勤奋励志助学金”设立至今,崔昆院士和夫人共捐资600万元。
崔昆先生的事例其实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先生一家都是低调的人,默默地做贡献。
去年,我们将崔先生的事迹排成了朗诵剧,参加了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的展演。希望能与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看到这位先生的贡献,激励我们向他学习,一往无前。
就我现在想到的,老师和同学都有吧。
老师的话,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华科的四大才子了吧。毕竟也是拥有百度词条的一个组合了哈哈哈
华科四大才子指的是:陈海春、刘克明、姚国华、尹平四位老师。前三位老师我不太熟悉,只是从同学和老师处听来了许多奇闻轶事。
最后的尹平老师,我确实确确实实上过他的课的。
在上他的课之前,就听别人说过,他讲课特别引人入胜。在华科这种理工科学校,思修、马原、毛概这种课程一向都不是学生发力的重点。但是如果这门课是尹平老师教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我深刻的记得我有一个学姐,基本上是专业课一个学期也就去了个位数次数的样子。但是有一次早上八点的课前,我在路上遇到她急急忙忙的赶往教学楼,我还以为她转性了结果一问,这位专业课都懒得去的学姐,是在赶着上尹平的课,还不是因为点名,只是单纯的喜欢,喜欢尹平老师在课上引经据典的讲解古往今来的大事件。从那以后我就很向往能够听到尹平老师的课。
这学期我有幸选上华科最有名的公选课—深度中国。
这门课程是由十个不同的老师讲授的,每个老师都是学校内能够独当一面的名师,包括的我们的新校长,也包括尹平老师。
尹平老师在那节课上讲的是武汉这种城市的革命回忆。尹平老师可是说是满足了我对大学学者的所有幻想,知识渊博,旁征博引,观点独立明确,理性透彻。那节课后,我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才子。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让同学们真正的喜欢上他的课。
光电院的我想回答一下让华科一夜成名的男人,李培根同志!
2009年,华科6800名毕业生同获学位,曾创下全国高校毕业典礼参加人数之最。2010年06月24日,光谷体育馆迎来7780名毕业生,再次创下历史之最,被称为最牛毕业典礼。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记忆》,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被华科大学生习惯性地称为“根叔”。在副校长张晋的印象中,“根叔”的称谓最初可能出现在该校白云黄鹤论坛上。“听起来很亲切,是学生对校长的一种‘尊称’”。
李培根表示,“根叔”的称谓到底从何而来,他也没什么印象,但出现应该有好几年了。不论是学生在公开还是在私下场合这样相称,李培根都会欣然应答。
上面这段话是摘自百度百科的,根叔在同学们心里的地位一目了然。虽然网上很多人会说这是炒作这是流量,但是在huster心中,根叔就是华科最好的校长,是我们可爱的长辈。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讲话中,他真心实意的教诲我们,教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他说:“未来的幸福在自身的安宁,在自身的和谐。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你就能守住内心的安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不需要在别人面前说你爸是谁。”这么一位长辈,真的是我科骄傲。
私底下根叔很能开玩笑的,合影什么都是洒洒水了啊。网络里有人批评,我们也可以理解体谅,但是我们还是想要维护根叔的形象的。
“根叔”在网络走红之后,除了在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外,也迅速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很多人感慨“原来话可以这么说!”根叔的演讲,其实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但却成为轰动的新闻,究竟意味着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根叔的演讲打破僵化的话语体系,没有摆出那种高高在上姿势,让人感觉高不可攀,也摆脱平日校领导打官腔,讲空话的方式,感谢某领导等一大堆,讨好政客的废话,这对学生来说,平日里听惯了那些套话,空话,如今这位校长以谈心的方式跟大家交流,无疑让人耳目一新,倍感亲切。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