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集层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主要有以下6种:碎屑岩、生物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古风化壳和构造碎裂岩,类型丰富,但品质较差,且变化较大。储集层的总厚度不少于2000m。
1.碎屑岩储集层
盆地中的碎屑岩储集层,在三个构造层中均有发育。在上二叠统到下中三叠统之间的过渡层内(包括热觉茶卡组和康如茶卡组下部)储集岩主要发育在砂泥岩煤系地层中。岩石以中细粒砂岩为主,部分地区发育有中粗粒砂岩和含砾砂岩;在中—上三叠统下部的红褐色碎屑岩段(相当于甲丕拉组)和中上部的砂泥岩煤系地层(相当于土门格拉煤系或巴贡群)中也有广泛的发育;在中—上侏罗统(相当于雁石坪群或唐古拉群)的下部碎屑岩段和中部碎屑岩段中发育有中细砂岩级的储集层。其孔隙度一般在0.2%~0.6%之间,碎屑岩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发育情况见表2-7。
2.生物碎屑岩储集层
主要发育在侏罗-白垩系(即雁石坪群或唐古拉群)的下部碎屑岩段和中部碎屑岩段之中。其有效孔隙度可以达到 3.64%。那底岗日和巴林乡的个别样品孔隙度达到23.05%,但渗透率不好,因此不能与其他盆地(如中东的波斯湾)相比。这种情况可能与碎屑沉积后的成岩过程和成岩作用有关。因此生物碎屑岩储集层只有在孔隙度和渗透率保存较好的部位才能成为盆地中良好的油气储集层位。
表2-7 碎屑岩储集层物性条件
3.碳酸盐岩储集层
各构造层内均有发育,但主要发育在上三叠统上部的砾屑灰岩段和侏罗—白垩系的两个碳酸盐岩段之内,是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储集类型。
在侏罗—白垩系的下部碳酸盐岩段内,双泉湖的样品有效孔隙度达到4.3%,巴林乡的样品孔隙度达到4.77%。盆地中碳酸盐岩和生物碎屑岩储集层的发育情况见表2-8。
表2-8 碳酸盐岩和生物碎屑岩储集层发育情况
4.火山碎屑岩储集层
盆地中火山碎屑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戈木日-阿木岗隆起带北侧边缘地区。
在那底岗日地区下侏罗统的那底岗日群是一大套中酸性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其下伏地层为盆地中主要油气源层的上三叠统泥页岩和碳酸盐岩,其上覆地层是盆地中主要油气源层的侏罗-白垩系的泥页岩和碳酸盐岩。该区的火山碎屑岩中具有一定的孔隙,上覆层中的巨厚层泥页岩和石膏层可作为良好的盖层,因此这种类型的储集岩应该注意。
5.古风化壳储集层
盆地三个构造层的底界与下伏地层之间均发育为超覆不整合接触关系。这种不整合界面的发育表明可能存在古风化壳。不整合界面之上的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顶面上的古风化壳组合起来,可以构成风化壳油气储集条件,形成油气储集部位。特别是在盆地北部,盆地上部构造层的侏罗—白垩系与中部构造层的上三叠统之间的超覆不整合界面,具有区域性展布的特征。盆地下部构造层的上二叠统到中—下三叠统发育甚为局限,而中部构造层的中—上三叠统却广泛发育,而且中—上三叠统在盆地中具有全盆地覆盖的特点,尤其是在盆地的边缘部位,中—上三叠统向盆地边缘隆起上超覆的现象非常明显。在这两个盆地构造底部的超覆界面之下,是我们探索盆地中古风化壳油气储集的部位。应该特别注意在盆地北部在盆地的基地隆起上和盆地边缘隆起的内侧,探索盆地中的古风化壳型油气储集条件。
6.构造碎裂岩储集层
羌塘盆地边缘及盆地内部的不同构造单元之间的接触边界,多以大型断裂相接触。这种断裂构造在晚近地质时期仍然有强烈的活动,其中不乏构造碎裂岩的发育。这种构造破碎带与地层岩石性质相结合,可以形成多种因素控制的油气储集部位。但是它们并无固定的层位。
综合上述可知,盆地的3个构造层内部,均有油气储集层的存在,但是储集层的物性条件一般都不够理想。结合近年来其他有关单位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认为,羌塘盆地的储集层属于低孔渗透、致密型的储集层。不过也要考虑局部的成岩环境和岩石沉积后的成岩演化过程和地下水的活动对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的影响。由于本区构造条件复杂,断裂活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既可以成为形成油气田藏的有利因素,也可以成为油气田的破坏性因素,因此,要具体分析以选定相对较好的储集层和有利的储集部位,这将是争取突破寻找油气资源的更加重要的环节。应该强调盆地内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是首选的勘查对象。
2024-08-0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