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语代表着一个事件,图穷匕见,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各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呢?
图穷匕见:比喻形迹败露,事情到最后显露出了真相。
相关人物:荆轲 秦始皇 燕太子丹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燕太子丹(?-公元前226年),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战国末期燕国太子。当时秦已攻灭韩、赵等国,次将及燕。秦灭韩前夕,被送至秦国当人质,受辱后于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回到燕国。他以暗杀秦王政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曾策划过荆轲刺秦王事件,事情败露后,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便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军以求和。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相关人物:祖逖
《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相关人物:夫差 勾践
《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仅有“尝胆”,没有提到“卧薪”,这是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而创作出来的成语。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相关人物:赵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闻鸡起舞——祖逖;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闻鸡起舞是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越国国王勾践在战败后,每天睡在薪柴上,口尝苦胆,忍辱负重,最终打败吴国的故事。
纸上谈兵是指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括,并不会实际应用,只会空谈兵法,却被赵王信任,使赵括带兵和秦军交战,最终兵败的故事。
①【图穷匕见】——战国 荆轲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②【闻鸡起舞】——东晋 祖逖
[ wén jī qǐ wǔ ]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
③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④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 赵括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闻鸡起舞——祖逖,祖逖每天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非常刻苦;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兵败后,勾践睡草,每天舔一下苦胆,提醒自己的亡国恨,后来终又夺回自己的国家!
纸上谈兵——赵括。赵括夸夸其谈,论兵法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实际行动白搭,直接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