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三者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1、开始时间及条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2、 主要成就和特点
主要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 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4、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 :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5、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6、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
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英国人瓦特在已有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了高效能蒸汽机。19世纪40年代,整个欧洲和美国都普遍使用了蒸汽机。蒸汽机带动着纺织机、鼓风机、抽水机、磨粉机,造成了纺织、印染、冶金、采矿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人们以前难以想象的技术奇迹。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也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引起了工程技术上的全面改革。在工业上,导致了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运输工业的蓬勃兴起,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技术体系;在科学上,促进了热力学理论的建立。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技术革命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科学技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第一次凸显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长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多次工业革命”说,例如,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半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时间 发明人 发明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4年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25年 史蒂芬孙 发明的蒸汽火车试车成功
1844年 成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工业革命的影响: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
2. 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 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 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1、开始时间及条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2、 主要成就和特点
主要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 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4、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 :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5、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6、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
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英国人瓦特在已有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了高效能蒸汽机。19世纪40年代,整个欧洲和美国都普遍使用了蒸汽机。蒸汽机带动着纺织机、鼓风机、抽水机、磨粉机,造成了纺织、印染、冶金、采矿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人们以前难以想象的技术奇迹。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也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引起了工程技术上的全面改革。在工业上,导致了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运输工业的蓬勃兴起,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技术体系;在科学上,促进了热力学理论的建立。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技术革命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科学技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第一次凸显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长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多次工业革命”说,例如,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半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时间 发明人 发明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4年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25年 史蒂芬孙 发明的蒸汽火车试车成功
1844年 成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工业革命的影响: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
2. 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 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 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