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小游戏的介绍,有PPT更好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展开全部
打弹子
打弹子:就是玩玻璃球,北方人也叫打弹珠。将弹子放在画好一定线条的水泥地(水门汀)上,用手指相互弹射对方的弹子,比输赢。
盯橄榄核
盯橄榄核:将吃过橄榄后剩下的核作为“道具”和“武器”,相互轮流对垒,要用自家的橄榄核将对方放在地上(方框里)的橄榄核“盯”出去,以此互比输赢。
拉叉铃
拉叉铃:就是耍空竹。
造房子
造房子:在水泥地上画上些格子和线条,由两人或多人轮流着,单脚着地,跳着绷着踢地上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些米粒),根据游戏规则,最先把小布袋“踢”到规定的格子里者为胜。
滚铁圈
滚铁圈:将家里箍桶用下的铁圈为“道具”,用一铁丝做成的“钩子”作推进工具,使铁圈翻滚,谁滚得时间长、或者最先滚到目的地者为胜。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一种以橡皮筋为“道具”的游戏。跳时常唱一些歌谣或儿歌。多为女孩子玩耍。
飞香烟牌子
飞香烟牌子:香烟牌子是以前香烟包装里的附送物,常画有一些历史人物或名著人物(比如水浒、三国人物)等,一般为邮票双倍大小。飞香烟牌子,就是将香烟牌子作为比赛工具,进行掷、飞比赛,看谁飞得远等。
刮刮片
刮刮片:也叫“刮豆腐刮子”。刮片是一种用纸做成的方形游戏道具,常常双方(或多方)会手拿一厚叠刮片,进行刮片游戏。一方把自己的刮片放在地上,另一方用一张刮片对着地上的刮片用力刮打,如能利用气压或震动的原理,将地上的刮片刮翻掉,就可赢得那张刮片。
挑绷绷
挑绷绷:为两人或多人游戏。先是由一人用线绳(连接成圈环状)穿于手上,人后另一人再从其手上将线绳“挑”过来,以此往复,一直到某人无法再“挑”(一挑就散)为止。一般为女孩子玩。
斗洋火棒
斗洋火棒:两人或多人游戏。游戏时,双方用大拇指和中指压住火柴棒,进行相互的对立挤压,看谁的火柴棒把对方的压断而自己的完好无损。最后手里火柴棒多者为胜。(洋火棒就是火柴棒)
打菱角
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种菱形游戏道具,玩着分别用线绳环绕与菱角上,并将其锥形的底朝地上,然后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转动起来,看谁的菱角转得时间最长者为胜。
抽贱骨头
抽贱骨头:与打菱角相似,只是当“贱骨头”(也是一种木质的小道具,下端稍尖)被线绳绕着被“拉动”旋转后,游戏者还要用线绳不断地“抽打”“贱骨头”,以让其不至马上停止转动而倒下。
挑游戏棒
挑游戏棒:游戏棒是一种用竹片削成的细细地、长长地、尖尖的小竹棒,一般玩起来有很多根,上面还涂着不同的颜色以显示其不同的分值。玩者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由一人先抓好后放手,让游戏棒自行倒下散落开来;人后对手要设法在不“动”游戏棒的前提下,拿到越多分支越高的游戏棒;若不小心使其中的某根游戏棒动了,则换对方进行,依此类推。最后看谁拿到的游戏棒的分值最高为获胜。(注:当游戏者拿到第一根游戏棒后,他就可以用这根游戏棒作工具,帮助自己更方便地“拿”走更多的游戏棒)
调年历片
调年历片:上世纪70年代初起,社会上流行起了年历片。年历片是一种如现今名片大小的硬质纸印刷制品。正面为某种彩色图案,反面则为新一个年度的年历表。当时因时代的关系,正面的图片大多是一些样板戏的剧照;后来又出现了烫塑型的、烫金型和凹凸型的。也许是一开始因为发行量较少的原因,年历片俨然成了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特殊物品。因为稀有,所以也有一定的交换“市场”出现(只是这个市场仅限于学校、或者石库门的弄堂口),大家互相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年历片品种,顺便进行一些互通有无的交换。上海话“调”就是交换的意思。
放鹞子(风筝)
放鹞子(风筝),就是放风筝。不过以前都是自己制作的小鹞子,下端都粘两根长纸条以保持平衡。当时放窑子可不简单,因为不像现在,有很多宽大的广场(如世纪公园等)可以自由放飞;那时候电线电缆又多是用电线杆挂在“天上”的,鹞子很容易被“挂”到电线杆上而损坏。
折纸青蛙
折纸青蛙:用纸折成青蛙状,且略显扁平,这样,双方在“对攻”时,就可以用嘴吹气,以期通过气与桌面压强的推进,使青蛙向前,并“顶”翻对方的纸青蛙。
猜电车票
猜电车票:猜电影票背面的价格。
掼三掼
掼三掼:玩蟋蟀(上海话叫禅羯)时,嫌蟋蟀不够很,用手甩一下。一般三下,所以叫掼三掼。
斗公鸡
斗公鸡:也叫“斗鸡”,一种男孩子玩的游戏。玩者把自己的一只脚翘起来,用一只手掰住,单腿地与对方(也是一只脚着地)进行格斗,谁翘着的那只脚掉下来了,或者谁先倒下了,就输了。
老太婆撤尿
老太婆撤尿:放炮仗(爆竹)时,炮仗没“响”,只是导火线“嗖嗖”地烧了一下。可能对是时间太短的一种形象性比喻。
掼结子
掼结子 缝起一个小沙包,捡上几颗称手的石子,这大概是除翻香烟牌子外最受欢迎的游戏了。规矩多的还会搬个台子,玩点花式;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席地而坐,把自己玩成只“泥猴子”。 规则玩法台子1张,骨牌6只,结子1只。持6只骨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甩手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6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最后翻成黑色(反面)为比赛终止。上抛结子需在10次内完成1式,超过10次的加次数10次后进入下式。结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台面)判作二次抛结子。抛结子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扯铃子
扯铃子 这是个需要苦练和技巧性的项目,常常是一群小鬼傻愣愣地看着大人们把个茶壶盖子耍得呼呼生风。 规则玩法在5平方米的场地内放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运动员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得分多者获胜。
抽陀子
抽陀子 这大概是弄堂游戏里最宣泄情绪的一项了,不少大人在教育小孩时也会搬出“贱骨头”作范本。 规则玩法 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还可以比赛,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套圈子
套圈子 游乐园里的保留节目,一角钱换上十个圈圈,可每次总是眼看着要套中就被弹开。爸爸们往往是个中高手,一边教育孩子不要上当受骗,一边大显身手。 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比赛时每人持 10个圈,投10次。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未投中计0分。运动员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根据运动员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顶核子
顶核子 花个几分钱买包橄榄,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干干净净就是现成的道具。1.5的视力就是这么操练的吧。 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运动员手持。运动员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顶核子时,颈部倾斜角度不得超过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根据运动员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滚轮子
滚轮子 把废旧钢丝绕个圆,在天井里一个人也可以玩上半天。用一些玩家高手的话说,这可是既有助于开发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平衡能力的项目。 规则玩法在一个20米×4米的长方形场地内,放置3根圆柱。准备滚圈和铁钩各一个。听到出发信号后,从起点用铁钩钩住轮子向前滚动,在滚动中绕每根圆柱一圈后返回。不得用手接触滚圈,如果轮子倒地,可在倒地处扶起重来,但需加时5秒。最终所用时间少者为胜,若成绩相等,则按轮子倒地次数少者列前。
打弹子
打弹子 几乎每个孩子兜里都少不了几颗花花绿绿的玻璃弹珠,除了从小伙伴那赢的,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家里的水仙花盆。 规则玩法最简单的玩法是“互弹法”。一人将弹子弹出,另一人用弹子击发,击中者赢对方一枚,未击中,对方击发。另一种玩法是在地上挖六个拳头大小的坑,前五个坑间隔一米,最后一个坑间隔两米,为“主坑”。从第一个坑外一米处开始弹球,球不入坑则轮换。同一球连进五坑再进“主坑”后成为“主球”,“主球”可射杀任意其他弹球,被弹中的球算作失败。其他球可通过连续击中“主球”3次成为“新主球”。最后剩下的弹球为赢。
造房子
造房子 这应该是女孩子们的最爱了,拾块红砖,画上房子,就可以拿“画笔”当道具开始游戏了。大多数时候还会在最顶端写上“大前门”三个字,那可是决定胜负的最高目标。 规则玩法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依次将小方砖踢入每层楼房,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回到起点为完成。砖必须踢入指定楼层方才作数,跳跃时单双脚不得踩线,跳错楼层必须重跳。胜负依据运动员完成建造各层楼的时间进行比较,用时少者列前;用时相当以重跳、重踢次数少者为胜。 我们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然后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完成后回到起点。有个同学把砖踢到房子外去了;还有个同学跳跃时单、双脚踩线;有时还跳错楼层,所以只得重跳。最终还是XX厉害,用时少,赢了这次比赛。
跳筋子
跳筋子“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哼着童谣,和着节奏,这应该是“弄堂九子”中流传最长久的项目了。人多的时候总会由两个高手分别率领两队比赛;人少的时候一跟橡皮筋加两个小板凳,一个人也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规则玩法 依从膝盖、垂手、腰部、肩胛、头顶再依次往还的次序分9级进行比赛。每队三人,将橡皮筋拉开成等边三角形,对手三人须在标志物处按同一节奏、统一规定动作进行比赛。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节奏、统一动作和换位即为失败,停止比赛。最终按完成规定动作级数高者为胜。
打弹子:就是玩玻璃球,北方人也叫打弹珠。将弹子放在画好一定线条的水泥地(水门汀)上,用手指相互弹射对方的弹子,比输赢。
盯橄榄核
盯橄榄核:将吃过橄榄后剩下的核作为“道具”和“武器”,相互轮流对垒,要用自家的橄榄核将对方放在地上(方框里)的橄榄核“盯”出去,以此互比输赢。
拉叉铃
拉叉铃:就是耍空竹。
造房子
造房子:在水泥地上画上些格子和线条,由两人或多人轮流着,单脚着地,跳着绷着踢地上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些米粒),根据游戏规则,最先把小布袋“踢”到规定的格子里者为胜。
滚铁圈
滚铁圈:将家里箍桶用下的铁圈为“道具”,用一铁丝做成的“钩子”作推进工具,使铁圈翻滚,谁滚得时间长、或者最先滚到目的地者为胜。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一种以橡皮筋为“道具”的游戏。跳时常唱一些歌谣或儿歌。多为女孩子玩耍。
飞香烟牌子
飞香烟牌子:香烟牌子是以前香烟包装里的附送物,常画有一些历史人物或名著人物(比如水浒、三国人物)等,一般为邮票双倍大小。飞香烟牌子,就是将香烟牌子作为比赛工具,进行掷、飞比赛,看谁飞得远等。
刮刮片
刮刮片:也叫“刮豆腐刮子”。刮片是一种用纸做成的方形游戏道具,常常双方(或多方)会手拿一厚叠刮片,进行刮片游戏。一方把自己的刮片放在地上,另一方用一张刮片对着地上的刮片用力刮打,如能利用气压或震动的原理,将地上的刮片刮翻掉,就可赢得那张刮片。
挑绷绷
挑绷绷:为两人或多人游戏。先是由一人用线绳(连接成圈环状)穿于手上,人后另一人再从其手上将线绳“挑”过来,以此往复,一直到某人无法再“挑”(一挑就散)为止。一般为女孩子玩。
斗洋火棒
斗洋火棒:两人或多人游戏。游戏时,双方用大拇指和中指压住火柴棒,进行相互的对立挤压,看谁的火柴棒把对方的压断而自己的完好无损。最后手里火柴棒多者为胜。(洋火棒就是火柴棒)
打菱角
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种菱形游戏道具,玩着分别用线绳环绕与菱角上,并将其锥形的底朝地上,然后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转动起来,看谁的菱角转得时间最长者为胜。
抽贱骨头
抽贱骨头:与打菱角相似,只是当“贱骨头”(也是一种木质的小道具,下端稍尖)被线绳绕着被“拉动”旋转后,游戏者还要用线绳不断地“抽打”“贱骨头”,以让其不至马上停止转动而倒下。
挑游戏棒
挑游戏棒:游戏棒是一种用竹片削成的细细地、长长地、尖尖的小竹棒,一般玩起来有很多根,上面还涂着不同的颜色以显示其不同的分值。玩者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由一人先抓好后放手,让游戏棒自行倒下散落开来;人后对手要设法在不“动”游戏棒的前提下,拿到越多分支越高的游戏棒;若不小心使其中的某根游戏棒动了,则换对方进行,依此类推。最后看谁拿到的游戏棒的分值最高为获胜。(注:当游戏者拿到第一根游戏棒后,他就可以用这根游戏棒作工具,帮助自己更方便地“拿”走更多的游戏棒)
调年历片
调年历片:上世纪70年代初起,社会上流行起了年历片。年历片是一种如现今名片大小的硬质纸印刷制品。正面为某种彩色图案,反面则为新一个年度的年历表。当时因时代的关系,正面的图片大多是一些样板戏的剧照;后来又出现了烫塑型的、烫金型和凹凸型的。也许是一开始因为发行量较少的原因,年历片俨然成了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特殊物品。因为稀有,所以也有一定的交换“市场”出现(只是这个市场仅限于学校、或者石库门的弄堂口),大家互相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年历片品种,顺便进行一些互通有无的交换。上海话“调”就是交换的意思。
放鹞子(风筝)
放鹞子(风筝),就是放风筝。不过以前都是自己制作的小鹞子,下端都粘两根长纸条以保持平衡。当时放窑子可不简单,因为不像现在,有很多宽大的广场(如世纪公园等)可以自由放飞;那时候电线电缆又多是用电线杆挂在“天上”的,鹞子很容易被“挂”到电线杆上而损坏。
折纸青蛙
折纸青蛙:用纸折成青蛙状,且略显扁平,这样,双方在“对攻”时,就可以用嘴吹气,以期通过气与桌面压强的推进,使青蛙向前,并“顶”翻对方的纸青蛙。
猜电车票
猜电车票:猜电影票背面的价格。
掼三掼
掼三掼:玩蟋蟀(上海话叫禅羯)时,嫌蟋蟀不够很,用手甩一下。一般三下,所以叫掼三掼。
斗公鸡
斗公鸡:也叫“斗鸡”,一种男孩子玩的游戏。玩者把自己的一只脚翘起来,用一只手掰住,单腿地与对方(也是一只脚着地)进行格斗,谁翘着的那只脚掉下来了,或者谁先倒下了,就输了。
老太婆撤尿
老太婆撤尿:放炮仗(爆竹)时,炮仗没“响”,只是导火线“嗖嗖”地烧了一下。可能对是时间太短的一种形象性比喻。
掼结子
掼结子 缝起一个小沙包,捡上几颗称手的石子,这大概是除翻香烟牌子外最受欢迎的游戏了。规矩多的还会搬个台子,玩点花式;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席地而坐,把自己玩成只“泥猴子”。 规则玩法台子1张,骨牌6只,结子1只。持6只骨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甩手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6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最后翻成黑色(反面)为比赛终止。上抛结子需在10次内完成1式,超过10次的加次数10次后进入下式。结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台面)判作二次抛结子。抛结子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扯铃子
扯铃子 这是个需要苦练和技巧性的项目,常常是一群小鬼傻愣愣地看着大人们把个茶壶盖子耍得呼呼生风。 规则玩法在5平方米的场地内放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运动员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得分多者获胜。
抽陀子
抽陀子 这大概是弄堂游戏里最宣泄情绪的一项了,不少大人在教育小孩时也会搬出“贱骨头”作范本。 规则玩法 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还可以比赛,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套圈子
套圈子 游乐园里的保留节目,一角钱换上十个圈圈,可每次总是眼看着要套中就被弹开。爸爸们往往是个中高手,一边教育孩子不要上当受骗,一边大显身手。 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比赛时每人持 10个圈,投10次。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未投中计0分。运动员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根据运动员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顶核子
顶核子 花个几分钱买包橄榄,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干干净净就是现成的道具。1.5的视力就是这么操练的吧。 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运动员手持。运动员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顶核子时,颈部倾斜角度不得超过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根据运动员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滚轮子
滚轮子 把废旧钢丝绕个圆,在天井里一个人也可以玩上半天。用一些玩家高手的话说,这可是既有助于开发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平衡能力的项目。 规则玩法在一个20米×4米的长方形场地内,放置3根圆柱。准备滚圈和铁钩各一个。听到出发信号后,从起点用铁钩钩住轮子向前滚动,在滚动中绕每根圆柱一圈后返回。不得用手接触滚圈,如果轮子倒地,可在倒地处扶起重来,但需加时5秒。最终所用时间少者为胜,若成绩相等,则按轮子倒地次数少者列前。
打弹子
打弹子 几乎每个孩子兜里都少不了几颗花花绿绿的玻璃弹珠,除了从小伙伴那赢的,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家里的水仙花盆。 规则玩法最简单的玩法是“互弹法”。一人将弹子弹出,另一人用弹子击发,击中者赢对方一枚,未击中,对方击发。另一种玩法是在地上挖六个拳头大小的坑,前五个坑间隔一米,最后一个坑间隔两米,为“主坑”。从第一个坑外一米处开始弹球,球不入坑则轮换。同一球连进五坑再进“主坑”后成为“主球”,“主球”可射杀任意其他弹球,被弹中的球算作失败。其他球可通过连续击中“主球”3次成为“新主球”。最后剩下的弹球为赢。
造房子
造房子 这应该是女孩子们的最爱了,拾块红砖,画上房子,就可以拿“画笔”当道具开始游戏了。大多数时候还会在最顶端写上“大前门”三个字,那可是决定胜负的最高目标。 规则玩法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依次将小方砖踢入每层楼房,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回到起点为完成。砖必须踢入指定楼层方才作数,跳跃时单双脚不得踩线,跳错楼层必须重跳。胜负依据运动员完成建造各层楼的时间进行比较,用时少者列前;用时相当以重跳、重踢次数少者为胜。 我们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然后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完成后回到起点。有个同学把砖踢到房子外去了;还有个同学跳跃时单、双脚踩线;有时还跳错楼层,所以只得重跳。最终还是XX厉害,用时少,赢了这次比赛。
跳筋子
跳筋子“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哼着童谣,和着节奏,这应该是“弄堂九子”中流传最长久的项目了。人多的时候总会由两个高手分别率领两队比赛;人少的时候一跟橡皮筋加两个小板凳,一个人也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规则玩法 依从膝盖、垂手、腰部、肩胛、头顶再依次往还的次序分9级进行比赛。每队三人,将橡皮筋拉开成等边三角形,对手三人须在标志物处按同一节奏、统一规定动作进行比赛。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节奏、统一动作和换位即为失败,停止比赛。最终按完成规定动作级数高者为胜。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zhu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打弹子
打弹子:就是玩玻璃球,北方人也叫打弹珠。将弹子放在画好一定线条的水泥地(水门汀)上,用手指相互弹射对方的弹子,比输赢。
盯橄榄核
盯橄榄核:将吃过橄榄后剩下的核作为“道具”和“武器”,相互轮流对垒,要用自家的橄榄核将对方放在地上(方框里)的橄榄核“盯”出去,以此互比输赢。
拉叉铃
拉叉铃:就是耍空竹。
造房子
造房子:在水泥地上画上些格子和线条,由两人或多人轮流着,单脚着地,跳着绷着踢地上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些米粒),根据游戏规则,最先把小布袋“踢”到规定的格子里者为胜。
滚铁圈
滚铁圈:将家里箍桶用下的铁圈为“道具”,用一铁丝做成的“钩子”作推进工具,使铁圈翻滚,谁滚得时间长、或者最先滚到目的地者为胜。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一种以橡皮筋为“道具”的游戏。跳时常唱一些歌谣或儿歌。多为女孩子玩耍。
飞香烟牌子
飞香烟牌子:香烟牌子是以前香烟包装里的附送物,常画有一些历史人物或名著人物(比如水浒、三国人物)等,一般为邮票双倍大小。飞香烟牌子,就是将香烟牌子作为比赛工具,进行掷、飞比赛,看谁飞得远等。
刮刮片
刮刮片:也叫“刮豆腐刮子”。刮片是一种用纸做成的方形游戏道具,常常双方(或多方)会手拿一厚叠刮片,进行刮片游戏。一方把自己的刮片放在地上,另一方用一张刮片对着地上的刮片用力刮打,如能利用气压或震动的原理,将地上的刮片刮翻掉,就可赢得那张刮片。
挑绷绷
挑绷绷:为两人或多人游戏。先是由一人用线绳(连接成圈环状)穿于手上,人后另一人再从其手上将线绳“挑”过来,以此往复,一直到某人无法再“挑”(一挑就散)为止。一般为女孩子玩。
斗洋火棒
斗洋火棒:两人或多人游戏。游戏时,双方用大拇指和中指压住火柴棒,进行相互的对立挤压,看谁的火柴棒把对方的压断而自己的完好无损。最后手里火柴棒多者为胜。(洋火棒就是火柴棒)
打菱角
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种菱形游戏道具,玩着分别用线绳环绕与菱角上,并将其锥形的底朝地上,然后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转动起来,看谁的菱角转得时间最长者为胜。
抽贱骨头
抽贱骨头:与打菱角相似,只是当“贱骨头”(也是一种木质的小道具,下端稍尖)被线绳绕着被“拉动”旋转后,游戏者还要用线绳不断地“抽打”“贱骨头”,以让其不至马上停止转动而倒下。
挑游戏棒
挑游戏棒:游戏棒是一种用竹片削成的细细地、长长地、尖尖的小竹棒,一般玩起来有很多根,上面还涂着不同的颜色以显示其不同的分值。玩者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由一人先抓好后放手,让游戏棒自行倒下散落开来;人后对手要设法在不“动”游戏棒的前提下,拿到越多分支越高的游戏棒;若不小心使其中的某根游戏棒动了,则换对方进行,依此类推。最后看谁拿到的游戏棒的分值最高为获胜。(注:当游戏者拿到第一根游戏棒后,他就可以用这根游戏棒作工具,帮助自己更方便地“拿”走更多的游戏棒)
调年历片
调年历片:上世纪70年代初起,社会上流行起了年历片。年历片是一种如现今名片大小的硬质纸印刷制品。正面为某种彩色图案,反面则为新一个年度的年历表。当时因时代的关系,正面的图片大多是一些样板戏的剧照;后来又出现了烫塑型的、烫金型和凹凸型的。也许是一开始因为发行量较少的原因,年历片俨然成了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特殊物品。因为稀有,所以也有一定的交换“市场”出现(只是这个市场仅限于学校、或者石库门的弄堂口),大家互相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年历片品种,顺便进行一些互通有无的交换。上海话“调”就是交换的意思。
放鹞子(风筝)
放鹞子(风筝),就是放风筝。不过以前都是自己制作的小鹞子,下端都粘两根长纸条以保持平衡。当时放窑子可不简单,因为不像现在,有很多宽大的广场(如世纪公园等)可以自由放飞;那时候电线电缆又多是用电线杆挂在“天上”的,鹞子很容易被“挂”到电线杆上而损坏。
折纸青蛙
折纸青蛙:用纸折成青蛙状,且略显扁平,这样,双方在“对攻”时,就可以用嘴吹气,以期通过气与桌面压强的推进,使青蛙向前,并“顶”翻对方的纸青蛙。
猜电车票
猜电车票:猜电影票背面的价格。
掼三掼
掼三掼:玩蟋蟀(上海话叫禅羯)时,嫌蟋蟀不够很,用手甩一下。一般三下,所以叫掼三掼。
斗公鸡
斗公鸡:也叫“斗鸡”,一种男孩子玩的游戏。玩者把自己的一只脚翘起来,用一只手掰住,单腿地与对方(也是一只脚着地)进行格斗,谁翘着的那只脚掉下来了,或者谁先倒下了,就输了。
老太婆撤尿
老太婆撤尿:放炮仗(爆竹)时,炮仗没“响”,只是导火线“嗖嗖”地烧了一下。可能对是时间太短的一种形象性比喻。
掼结子
掼结子 缝起一个小沙包,捡上几颗称手的石子,这大概是除翻香烟牌子外最受欢迎的游戏了。规矩多的还会搬个台子,玩点花式;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席地而坐,把自己玩成只“泥猴子”。 规则玩法台子1张,骨牌6只,结子1只。持6只骨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甩手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6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最后翻成黑色(反面)为比赛终止。上抛结子需在10次内完成1式,超过10次的加次数10次后进入下式。结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台面)判作二次抛结子。抛结子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扯铃子
扯铃子 这是个需要苦练和技巧性的项目,常常是一群小鬼傻愣愣地看着大人们把个茶壶盖子耍得呼呼生风。 规则玩法在5平方米的场地内放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运动员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得分多者获胜。
抽陀子
抽陀子 这大概是弄堂游戏里最宣泄情绪的一项了,不少大人在教育小孩时也会搬出“贱骨头”作范本。 规则玩法 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还可以比赛,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套圈子
套圈子 游乐园里的保留节目,一角钱换上十个圈圈,可每次总是眼看着要套中就被弹开。爸爸们往往是个中高手,一边教育孩子不要上当受骗,一边大显身手。 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比赛时每人持 10个圈,投10次。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未投中计0分。运动员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根据运动员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顶核子
顶核子 花个几分钱买包橄榄,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干干净净就是现成的道具。1.5的视力就是这么操练的吧。 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运动员手持。运动员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顶核子时,颈部倾斜角度不得超过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根据运动员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滚轮子
滚轮子 把废旧钢丝绕个圆,在天井里一个人也可以玩上半天。用一些玩家高手的话说,这可是既有助于开发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平衡能力的项目。 规则玩法在一个20米×4米的长方形场地内,放置3根圆柱。准备滚圈和铁钩各一个。听到出发信号后,从起点用铁钩钩住轮子向前滚动,在滚动中绕每根圆柱一圈后返回。不得用手接触滚圈,如果轮子倒地,可在倒地处扶起重来,但需加时5秒。最终所用时间少者为胜,若成绩相等,则按轮子倒地次数少者列前。
打弹子
打弹子 几乎每个孩子兜里都少不了几颗花花绿绿的玻璃弹珠,除了从小伙伴那赢的,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家里的水仙花盆。 规则玩法最简单的玩法是“互弹法”。一人将弹子弹出,另一人用弹子击发,击中者赢对方一枚,未击中,对方击发。另一种玩法是在地上挖六个拳头大小的坑,前五个坑间隔一米,最后一个坑间隔两米,为“主坑”。从第一个坑外一米处开始弹球,球不入坑则轮换。同一球连进五坑再进“主坑”后成为“主球”,“主球”可射杀任意其他弹球,被弹中的球算作失败。其他球可通过连续击中“主球”3次成为“新主球”。最后剩下的弹球为赢。
造房子
造房子 这应该是女孩子们的最爱了,拾块红砖,画上房子,就可以拿“画笔”当道具开始游戏了。大多数时候还会在最顶端写上“大前门”三个字,那可是决定胜负的最高目标。 规则玩法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依次将小方砖踢入每层楼房,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回到起点为完成。砖必须踢入指定楼层方才作数,跳跃时单双脚不得踩线,跳错楼层必须重跳。胜负依据运动员完成建造各层楼的时间进行比较,用时少者列前;用时相当以重跳、重踢次数少者为胜。 我们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然后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完成后回到起点。有个同学把砖踢到房子外去了;还有个同学跳跃时单、双脚踩线;有时还跳错楼层,所以只得重跳。最终还是XX厉害,用时少,赢了这次比赛。
跳筋子
跳筋子“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哼着童谣,和着节奏,这应该是“弄堂九子”中流传最长久的项目了。人多的时候总会由两个高手分别率领两队比赛;人少的时候一跟橡皮筋加两个小板凳,一个人也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规则玩法 依从膝盖、垂手、腰部、肩胛、头顶再依次往还的次序分9级进行比赛。每队三人,将橡皮筋拉开成等边三角形,对手三人须在标志物处按同一节奏、统一规定动作进行比赛。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节奏、统一动作和换位即为失败,停止比赛。最终按完成规定动作级数高者为胜。
打弹子:就是玩玻璃球,北方人也叫打弹珠。将弹子放在画好一定线条的水泥地(水门汀)上,用手指相互弹射对方的弹子,比输赢。
盯橄榄核
盯橄榄核:将吃过橄榄后剩下的核作为“道具”和“武器”,相互轮流对垒,要用自家的橄榄核将对方放在地上(方框里)的橄榄核“盯”出去,以此互比输赢。
拉叉铃
拉叉铃:就是耍空竹。
造房子
造房子:在水泥地上画上些格子和线条,由两人或多人轮流着,单脚着地,跳着绷着踢地上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些米粒),根据游戏规则,最先把小布袋“踢”到规定的格子里者为胜。
滚铁圈
滚铁圈:将家里箍桶用下的铁圈为“道具”,用一铁丝做成的“钩子”作推进工具,使铁圈翻滚,谁滚得时间长、或者最先滚到目的地者为胜。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一种以橡皮筋为“道具”的游戏。跳时常唱一些歌谣或儿歌。多为女孩子玩耍。
飞香烟牌子
飞香烟牌子:香烟牌子是以前香烟包装里的附送物,常画有一些历史人物或名著人物(比如水浒、三国人物)等,一般为邮票双倍大小。飞香烟牌子,就是将香烟牌子作为比赛工具,进行掷、飞比赛,看谁飞得远等。
刮刮片
刮刮片:也叫“刮豆腐刮子”。刮片是一种用纸做成的方形游戏道具,常常双方(或多方)会手拿一厚叠刮片,进行刮片游戏。一方把自己的刮片放在地上,另一方用一张刮片对着地上的刮片用力刮打,如能利用气压或震动的原理,将地上的刮片刮翻掉,就可赢得那张刮片。
挑绷绷
挑绷绷:为两人或多人游戏。先是由一人用线绳(连接成圈环状)穿于手上,人后另一人再从其手上将线绳“挑”过来,以此往复,一直到某人无法再“挑”(一挑就散)为止。一般为女孩子玩。
斗洋火棒
斗洋火棒:两人或多人游戏。游戏时,双方用大拇指和中指压住火柴棒,进行相互的对立挤压,看谁的火柴棒把对方的压断而自己的完好无损。最后手里火柴棒多者为胜。(洋火棒就是火柴棒)
打菱角
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种菱形游戏道具,玩着分别用线绳环绕与菱角上,并将其锥形的底朝地上,然后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转动起来,看谁的菱角转得时间最长者为胜。
抽贱骨头
抽贱骨头:与打菱角相似,只是当“贱骨头”(也是一种木质的小道具,下端稍尖)被线绳绕着被“拉动”旋转后,游戏者还要用线绳不断地“抽打”“贱骨头”,以让其不至马上停止转动而倒下。
挑游戏棒
挑游戏棒:游戏棒是一种用竹片削成的细细地、长长地、尖尖的小竹棒,一般玩起来有很多根,上面还涂着不同的颜色以显示其不同的分值。玩者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由一人先抓好后放手,让游戏棒自行倒下散落开来;人后对手要设法在不“动”游戏棒的前提下,拿到越多分支越高的游戏棒;若不小心使其中的某根游戏棒动了,则换对方进行,依此类推。最后看谁拿到的游戏棒的分值最高为获胜。(注:当游戏者拿到第一根游戏棒后,他就可以用这根游戏棒作工具,帮助自己更方便地“拿”走更多的游戏棒)
调年历片
调年历片:上世纪70年代初起,社会上流行起了年历片。年历片是一种如现今名片大小的硬质纸印刷制品。正面为某种彩色图案,反面则为新一个年度的年历表。当时因时代的关系,正面的图片大多是一些样板戏的剧照;后来又出现了烫塑型的、烫金型和凹凸型的。也许是一开始因为发行量较少的原因,年历片俨然成了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特殊物品。因为稀有,所以也有一定的交换“市场”出现(只是这个市场仅限于学校、或者石库门的弄堂口),大家互相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年历片品种,顺便进行一些互通有无的交换。上海话“调”就是交换的意思。
放鹞子(风筝)
放鹞子(风筝),就是放风筝。不过以前都是自己制作的小鹞子,下端都粘两根长纸条以保持平衡。当时放窑子可不简单,因为不像现在,有很多宽大的广场(如世纪公园等)可以自由放飞;那时候电线电缆又多是用电线杆挂在“天上”的,鹞子很容易被“挂”到电线杆上而损坏。
折纸青蛙
折纸青蛙:用纸折成青蛙状,且略显扁平,这样,双方在“对攻”时,就可以用嘴吹气,以期通过气与桌面压强的推进,使青蛙向前,并“顶”翻对方的纸青蛙。
猜电车票
猜电车票:猜电影票背面的价格。
掼三掼
掼三掼:玩蟋蟀(上海话叫禅羯)时,嫌蟋蟀不够很,用手甩一下。一般三下,所以叫掼三掼。
斗公鸡
斗公鸡:也叫“斗鸡”,一种男孩子玩的游戏。玩者把自己的一只脚翘起来,用一只手掰住,单腿地与对方(也是一只脚着地)进行格斗,谁翘着的那只脚掉下来了,或者谁先倒下了,就输了。
老太婆撤尿
老太婆撤尿:放炮仗(爆竹)时,炮仗没“响”,只是导火线“嗖嗖”地烧了一下。可能对是时间太短的一种形象性比喻。
掼结子
掼结子 缝起一个小沙包,捡上几颗称手的石子,这大概是除翻香烟牌子外最受欢迎的游戏了。规矩多的还会搬个台子,玩点花式;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席地而坐,把自己玩成只“泥猴子”。 规则玩法台子1张,骨牌6只,结子1只。持6只骨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甩手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6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最后翻成黑色(反面)为比赛终止。上抛结子需在10次内完成1式,超过10次的加次数10次后进入下式。结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台面)判作二次抛结子。抛结子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扯铃子
扯铃子 这是个需要苦练和技巧性的项目,常常是一群小鬼傻愣愣地看着大人们把个茶壶盖子耍得呼呼生风。 规则玩法在5平方米的场地内放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运动员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得分多者获胜。
抽陀子
抽陀子 这大概是弄堂游戏里最宣泄情绪的一项了,不少大人在教育小孩时也会搬出“贱骨头”作范本。 规则玩法 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还可以比赛,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套圈子
套圈子 游乐园里的保留节目,一角钱换上十个圈圈,可每次总是眼看着要套中就被弹开。爸爸们往往是个中高手,一边教育孩子不要上当受骗,一边大显身手。 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比赛时每人持 10个圈,投10次。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未投中计0分。运动员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根据运动员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顶核子
顶核子 花个几分钱买包橄榄,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干干净净就是现成的道具。1.5的视力就是这么操练的吧。 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运动员手持。运动员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顶核子时,颈部倾斜角度不得超过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根据运动员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滚轮子
滚轮子 把废旧钢丝绕个圆,在天井里一个人也可以玩上半天。用一些玩家高手的话说,这可是既有助于开发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平衡能力的项目。 规则玩法在一个20米×4米的长方形场地内,放置3根圆柱。准备滚圈和铁钩各一个。听到出发信号后,从起点用铁钩钩住轮子向前滚动,在滚动中绕每根圆柱一圈后返回。不得用手接触滚圈,如果轮子倒地,可在倒地处扶起重来,但需加时5秒。最终所用时间少者为胜,若成绩相等,则按轮子倒地次数少者列前。
打弹子
打弹子 几乎每个孩子兜里都少不了几颗花花绿绿的玻璃弹珠,除了从小伙伴那赢的,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家里的水仙花盆。 规则玩法最简单的玩法是“互弹法”。一人将弹子弹出,另一人用弹子击发,击中者赢对方一枚,未击中,对方击发。另一种玩法是在地上挖六个拳头大小的坑,前五个坑间隔一米,最后一个坑间隔两米,为“主坑”。从第一个坑外一米处开始弹球,球不入坑则轮换。同一球连进五坑再进“主坑”后成为“主球”,“主球”可射杀任意其他弹球,被弹中的球算作失败。其他球可通过连续击中“主球”3次成为“新主球”。最后剩下的弹球为赢。
造房子
造房子 这应该是女孩子们的最爱了,拾块红砖,画上房子,就可以拿“画笔”当道具开始游戏了。大多数时候还会在最顶端写上“大前门”三个字,那可是决定胜负的最高目标。 规则玩法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依次将小方砖踢入每层楼房,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回到起点为完成。砖必须踢入指定楼层方才作数,跳跃时单双脚不得踩线,跳错楼层必须重跳。胜负依据运动员完成建造各层楼的时间进行比较,用时少者列前;用时相当以重跳、重踢次数少者为胜。 我们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然后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完成后回到起点。有个同学把砖踢到房子外去了;还有个同学跳跃时单、双脚踩线;有时还跳错楼层,所以只得重跳。最终还是XX厉害,用时少,赢了这次比赛。
跳筋子
跳筋子“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哼着童谣,和着节奏,这应该是“弄堂九子”中流传最长久的项目了。人多的时候总会由两个高手分别率领两队比赛;人少的时候一跟橡皮筋加两个小板凳,一个人也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规则玩法 依从膝盖、垂手、腰部、肩胛、头顶再依次往还的次序分9级进行比赛。每队三人,将橡皮筋拉开成等边三角形,对手三人须在标志物处按同一节奏、统一规定动作进行比赛。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节奏、统一动作和换位即为失败,停止比赛。最终按完成规定动作级数高者为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