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豆腐皮怎么做着最好吃?
第一次买石屏豆腐皮,看图片和信阳光山的豆油皮一样,但很有名,就下单买了一件。
信阳光山的豆油皮,当地叫做“豆腐巾子”,是黄豆的最精华部分。黄豆泡好磨成豆浆,滤掉豆渣,放锅里熬熟。豆浆里的油脂浮在表面,冷却凝结成皮,一根细长的棍子伸进锅里,然后挑起来,一张油皮挂在细棍上,活像土布毛巾。古时候洗脸巾都是土布,所以叫它“豆腐巾子”。往北到了信阳市,叫“豆巾”,也有理解为“豆筋”。再往北就是“豆油”了。
信阳豆巾这样的豆油是真的豆油。大豆含油率一般在18%,转基因的高些,在22%,一锅豆浆就这样能把里面的豆油都给挑出来。只是没了豆油的豆腐再也不好吃,发酸还有豆腥,就像炒菜不给油那样淡然无味。
所以,诚信的豆腐坊不挑豆油,即便挑,也挑出个三两张,不再多挑。可是如今有了新技术,不知道在豆浆里添加了什么东西,一锅豆浆能全部整成豆腐巾子,一张一张的把豆浆用完。传统的一锅豆浆最多挑得10来张,再也挑不出来了。我很怀疑现在的豆油皮制作技术来自于腐竹生产技术。
记得最早见到的腐竹生产工艺,一辆三蹦子上放台小柴油机,带动个小榨油机样的设备,那头黄豆倒进去,这头狗狗拉便便一样出来成品。不过那水平还不叫腐竹,叫植物肉,吃着还行,味道和口感比豆腐差些。后来升级换代,都成了做腐竹的了。想来也是神奇,腐竹算是高端食材,如此简陋的设备就能造出来。
真正的豆腐巾子刚出锅,晾一晾做菜最好吃,信阳名菜“小白菜炒豆筋”,要吃到正宗的,非得这时候的豆筋。但是没有饭店愿意讨这麻烦,都买晒干的,好放不坏。做菜之前凉水泡开,做出菜来看到一样,味道相差很远。腐竹的做法也是一个道理。为了便于收藏运输,都要制成干货。腐竹干了跟豆筋没有任何区别,色泽品相都一样,只不过豆筋是皮,腐竹是棍。
石屏豆腐皮也是皮的形式,一看就是工厂化生产的产品,整齐划一。云南石屏县历史上出产豆腐久负盛名,豆腐皮是主打产品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前面说到的能把一锅豆浆全部提完豆油皮,就是看到石屏豆油皮的现场,一连排方形电热平底锅,个个装满豆浆,工人挨个挑起豆油皮,挂在架子上晾干。当然也属于他们早进入工业化时期,脱离了手工生产方式,技术就有相应提高。
石屏豆腐皮我买回后,先是按着传统做法,凉水泡开,切了炒,凉拌。怎么做,感觉比信阳豆巾差些,不完全是豆油,豆腐成分都在里面,跟腐竹一个性质。就是说,豆浆都变成了豆皮,而不是信阳那样纯粹的豆油。这个是确定的了,但是价格却比信阳豆巾高。这里不是说石屏豆腐皮不值这个价,是说信阳豆巾还有很大市场空间。
言归正传。我把石屏豆腐皮反复做过几次,发现存在腐竹一样的问题,泡的时间少了,口感僵硬;泡时间久了,成了稀泥样,经不住刀火,很容易烂了不成形。最后采用光山老的吃法,终于成功体现石屏豆腐皮的优秀品质,好吃筋道,香的不得了。石屏豆腐皮最香的做法如下:第一步:准备食材。
猪油半锅,烧到四成热。转小火。把豆腐皮从折叠处掰开,一张豆腐皮就成了三张。然后单张放入油锅,一面炸到起泡赶紧的翻面,另面起泡后,看到出现轻黄色就赶紧的捞起来,晚点容易过火,变成深焦黄色就算过火,味道差了。捞出的豆腐皮很快焦脆,不会变形。为了保持容易放置的形状,捞出锅时就要折叠成型,免得焦硬后一碰就碎。成型的办法不难,一手拿漏勺,一手拿筷子,趁热折叠就是。
第二步:做菜的菜式。这个食材在光山属于高端食材,正宴必备的一道菜。居家生活中的做法就多了,凉拌、烩菜、打汤、下面,很多。特点是这样处理后,豆腐皮发生了性质的变化,不仅有了美拉德反应的香,还再煮不烂,口感始终筋道Q弹。
分享三个菜式:
【酸辣醒酒汤】这道汤就是光山古菜宴席正汤,源于北宋皇家后厨,是皇家最早的醒酒汤,在醒酒肉羹之前。因为味道贵气,才会和粉蒸肉、咯炸鸡、糖醋鱼等宴席大菜并列,还是唯一的宴席汤菜。做法步骤油炸豆油皮100克,温水泡软改刀切象眼片,就是菱形片。
金针菜泡开,湿着50克,去蒂改刀寸段,码齐中间一刀。黑木耳泡开,湿着50克,改刀切片。葱切花,姜切米。小磨油、盐、湿粉适量、醋2汤勺、胡椒粉1汤勺。老母鸡汤烧开,撇去浮油。放进去豆腐皮、金针菜、黑木耳,再烧开2分钟,调好咸淡,勾薄芡,放醋和胡椒粉,撒进葱花姜米,点小磨香油,关火出锅装盆。
【凉拌豆腐皮】油炸豆腐皮100克泡软切条片。大葱白一根切2寸段粗丝。青红辣椒各一只切粗丝。放盐拌在一起,再放醋,小磨香油。
【青笋炒豆腐皮】莴笋一根,去皮切片。油炸豆油皮50克泡软切片。辣的辣椒2只切片。葱段姜片爆锅,先放笋片和辣椒炒到断生,再放豆油皮炒,给盐,整体出香关火,给蚝油拌匀出锅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