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1、跟爸爸经常在一块的孩子不容易叛逆
在孩子的叛逆期事情,特别是孩子的青春期,有爸爸的陪伴,孩子不容易叛逆,基本可以比较好的度过青春期。
2、有利于孩子成才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成绩更好,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因为男人做事目的性更强。习惯上,能让孩子更独立,果断,更具勇敢精神,冒险精神。
3、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爸爸对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
4、利于性别健康的发展
爸爸在跟孩子的交往中,感受到男女的差别。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担当和责任,模仿爸爸的言语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的气概。
如果是女孩,会让孩子明确男性的榜样,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利于培养女性气度,也会受爸爸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
5、爸爸更喜欢冒险
男性的特征: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更容易影响孩子,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
6、孩子更具创造性
爸爸一般更喜欢自己动手、动脑做事,因此经常跟爸爸在一起的孩子更具创造性。
7、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信心
母爱是无处不在,但父亲是在有重大变化时起到关键作用的。所有很多孩子每逢大的人生转折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想起父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
“父亲参与”,是指父亲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认知、情感、行为投入,是儿童心理健康促进的关键环节。研究作者之一、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钱英表示,尽管知道父爱重要,但爸爸带娃相比母亲还是比较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父亲自身觉悟。有调查发现,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拥有更积极的人格特征,带娃参与程度就会越高。如果父亲对自身“父亲角色”的认同度高,那么育儿的参与度也会更高,照顾、游戏的行为就越多。这些都意味着,如果父亲本身接纳、重视养育者身份,并且自知有能力照顾好孩子,他们带娃的主动性就更强。
2、不良夫妻关系。研究显示,母亲的观念越开放,父亲参与程度越高,即包容、和谐的夫妻关系有助于爸爸带娃。对3600个家庭随访发现,孩子3岁时,若母亲对父亲带娃有更多的鼓励,可以增加孩子5岁时父亲参与的程度。
另外,夫妻的婚姻质量越高,父子互动就越多,关系也越好。相反,门诊常见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孩子常常与母亲同盟,与父亲对立,这种让年幼孩子卷入夫妻冲突的家庭,往往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亲子关系上,父亲参与程度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有所降低,孩子的年龄、性别、气质也会影响父亲参与。通常,父亲更喜欢跟男孩互动,而较少陪伴内向的男孩或不爱社交的女孩。此外,多子女家庭孩子出生的次序、二胎家庭等因素也影响父亲带娃程度,比如独生子女的父亲参与度要高于非独生子女。
3、社会文化影响。钱英说,对比中外育儿理念,中国父亲经常使用“羞愧”“不爱”的模式育儿,认为带孩子主要还是母亲的责任。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更不利于父亲参与。还有,在我国,家庭中的男性仍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工作时间长、出差多、工作地点离家远等,都是导致父亲参与不足的原因。
一项对128个家庭,长达23年的随访发现,上一辈刻板的育儿理念如“母亲带娃、父亲挣钱”等会传递给子女,造成有些父亲只顾“赚钱养家”,忘了陪娃带娃。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幼小的孩子属“吸收型心智”,主要通过切身感受和体验内化和习得父母及其他主要抚养人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等。父亲作为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能够对育儿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其一是对母亲的情感支持。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因激素水平和生活规律被打乱,产后母亲的生理和心理都面临极大挑战,此时尤其需要孩子父亲强有力的陪伴和支持,不但是经济方面和各种育儿事务方面的协助,更是情感和心理方面的认同、理解和慰藉。
其二是对孩子专注性的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陪伴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在一起”,更是身心一致、专注地陪孩子做孩子想做的事情。不一定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确实需要陪伴时的专注度。
如果父母期望在孩子大一些,尤其是青春期时能够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真正产生一些影响力,前提就是当孩子幼小时,尤其是三岁前,与之构建足够紧密的亲子关系。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主要不是源于“讲道理”和权威感,关键在于亲子链接的深度。对孩子来说,谁越能看见并满足他的真实需要,谁对他潜移默化的实质影响力就更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父亲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 爸爸们为啥不看娃
1.心理:父爱作为男人具有的天性,是比较理性的。因此他不会溺爱孩子。会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意识。而母爱是女人具有的天性,是比较感性的。因此容易带着感情色彩教养孩子,遇到事情主动替孩子做出判断,这样孩子会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也就失去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2.生理: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孩子在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方面都会与同龄孩子有较大差别。相对来说,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要落后一些,并且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
3.行为:在父爱缺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可能产生反社会倾向。一些犯罪的人往往从小缺少父爱,或在父亲的严苛态度中长大。孩子与父亲为伴,对扩大孩子的社会活动范围和社交内容有很大帮助,同时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交技能。而母亲更倾向于物质,话语多些,爱冲动。
4.情感:父亲经常通过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培养孩子对动手操作的兴趣,激起孩子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及求知欲望。通过带领孩子玩、做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在动中学。而母亲则相对比较安静,目的性比较强。
5.性格: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带孩子游戏,母亲更担心孩子的安全,总会情不自禁地将孩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孩子个性发展方面有所欠缺。在社会生活中,孩子往往表现出适应性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薄弱,不容易与别人友好相处,自尊心不强,情绪不稳定等;而父亲性格比较粗犷,养育孩子方面也是粗放型的,更多地看到孩子的本质,不会为眼前孩子的小问题感到失望,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未来。孩子是敏感的,如果父亲更多地关心他,那么孩子就会用长远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他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6.性别:男孩常常会仔细观察父亲的行为和价值观,如果父亲经常在家发火,不尊重妻子,儿子就会对自己的母亲和其他女性采取同样不尊重的态度;如果父亲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儿子就有可能染上酗酒的坏习惯。如果父亲经常夸奖自己的女儿漂亮、优秀,女儿就会不知不觉地自信起来;相反,如果父亲总认为自己的女儿很不起眼,或经常在女儿面前夸奖别的女孩,那么女儿成年后,很有可能会比较自卑。
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
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关系密切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
有利于性别发展
在和男孩的交流中,爸爸的严格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承担自己的责任,男孩也能更好地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而爸爸和女儿的交流中,也可以让女儿从小接触到良好的男性榜样,并区分男女差异,使孩子性别角色健康快乐的形成。
父亲更喜欢冒险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和智能型较强的游戏,会进场鼓励孩子尝试新鲜游戏,鼓励宝宝用于探索,独立克服困难,这样就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和性格的发展。
使宝宝具有创造性
从教育方式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会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抹杀了孩子自己动手的创造性。
给孩子支持和信心
在孩子心中,母爱是无处不在的。但对于父亲,是有重大变化的时候想起,父亲是心底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它们长大,对父亲越是如此。每逢重大的人生转折,它们更容易想起父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