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到底是前脚掌落地好,还是后脚跟落地好?
首先,我们需要先对这两种落地方式进行界定。
前脚掌,一般是指脚尖靠后,第一至第五跖骨(大脚趾下方那块肌肉)的位置。
前脚掌部分略微先落地,随后脚后跟也落地,需要注意的是,脚后跟落地的时候,身体重心仍然是压在前脚掌部分的。前脚掌落地时,最先着地的是前脚掌外侧,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内侧和脚跟。任何着地的过程都会有一个内旋的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脚趾头和前脚掌混淆,只有短跑运动员会采用脚尖着地。很多跑者会误以为前脚掌着地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不着地,这是错误的认知。
“后脚跟跑法”,是指以后脚跟先触地承载体重的落地方式。在跑步中,脚首先着地的部位是脚后跟,然后过渡至前脚掌,通过内旋,蹬地,完成一个步态周期。
这是业余跑者最常见的落地方式。
采用哪种落地方式才是对的?
用前脚掌跑法跑步速度较快,更符合人体力学。从人体的生理结构来说,前脚掌着地是最适合人类的跑法。该跑法能充分利用跟腱。
人体跟腱在拉伸的过程中储存能量,拉伸收缩时产生反弹力,使我们的跑速提升。但这种落地方式对对小腿肌肉力量要求高。如果小腿力量不足,容易造成拉伤。
使用脚后跟跑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省力。这种跑法比较适合能力较弱的新手。脚后跟着地不但可以减缓冲击力,还能借助大腿的肌肉力量,节省体能,保护脚踝等部位。
整个过程中,小腿几乎不发力,而且跑步速度也比较慢,所以该跑法对能力的要求自然是最低的。不过脚后跟跑法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产生刹车效应,从而加重膝关节的承受力。
观察世界顶尖马拉松选手,既有Kitata,女子世界纪录保持者Kosgei这样明显的后跟先着地的选手,也有基普乔格这样从慢动作看得出是前脚掌着地的选手,也有大迫杰这样非常明显的前掌着地的选手。也就是说,并非只有一种“最优的触地方式”。
对于普通跑步爱好者来说,不必过分在意自己是哪种着地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跑姿。但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不要跨步,着地点要靠近身体重心,避免造成刹车效应,使跑步效率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拉伤。
第二,选一双缓冲好的跑鞋,能够给膝盖提供比较好的缓冲和支持。
第三,多做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尤其是臀部(臀大肌、臀中肌)力量的提升能提高整个跑步动力链的效率,对保持踝关节稳定性很有帮助。
慢跑前脚板碰地的优势
保护膝盖
1.慢跑时前脚板碰地指的是慢跑足部族地时脚前掌先落地式,那样在足部族地时候有大量的脚部肌肉、筋腱和跟健参加缓存,降低膝关节支承。2.前脚板碰地的方法能够让脚弓的延展性来缓存落地式时对膝关节的绝大多数冲击性,进而具有保护膝盖的功效。3..前脚板碰地时人体会轻度前伸,那样能够让膝关节维持一定的弯折而不是挺直。假如膝关节挺直,那麼撞击力会所有传入膝盖骨上,增加膝关节的工作压力。
跑得迅速前脚板碰地的方法会使慢跑时人体稍微前伸,步幅更小、跑步步频更快,短期内内能够更强的释放出来能量,而且较大水平的减少了足部碰地时间,进而跑步速度能够更快。这也是为什么100米快逃全是用前脚板碰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