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假如项羽肯度过乌江是否能卷土重来一统天下呢?
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在垓下上演最后决战,一向实力派的项羽却被屡败屡战的刘邦联军击溃,无奈之下,项羽自刎乌江边,一代英雄就这样灰飞烟灭。面对霸王往事,诗人杜牧挥毫写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也感慨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少人认为,项羽如果重回江东,还是会有机会卷土重来的。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假如当年项羽渡江东归,他真的有机会重整霸业吗?
秦朝末年,群雄四起,逐鹿中原。以项羽和刘邦为代表的两支义军在推翻暴秦之后,为了争夺胜利的果实,由此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帷幕。在长达四年多时间里,他们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统步统计,楚汉双方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双方僵持不下。
公元前203年8月,由于汉、楚双方长时间的对持,双方都非常疲惫。刘邦派人去楚军谈和,项羽同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根据双方协议,“楚汉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这一协议也就是象棋中“楚河汉界”的由来。
同年9月,项羽率十万楚军由固陵方向撤军,而刘邦也欲西归。然而,张良、陈平却建议刘邦撕毁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从其背后发动偷袭。二人认为,此时刘邦集团已经占领了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以及四川、贵州、湖北、安徽等天下的大半势力;但项羽集团只占领着苏北及河南荥阳的小部分土地,并且项羽军远离苏北,不但退路被切断,粮食也已用尽,正是“天要亡楚”绝佳之机。
刘邦虽然不善领兵打仗,但他却能听从下属建议。于是,他果断撕毁和约,遂向楚军发起追击战,还约集韩信、彭越共同合围。哪知,韩、彭未如约出兵,孤军作战的刘邦集团又一次在固陵被项羽军打败。刘邦连忙率军退入陈下(今河南淮阳县)。对于刘邦这种毁约行为,项羽大为恼火,立即率十万楚军又一次包围了刘邦军。
这一结果让刘邦措手不及。而张良认为,韩、彭二人之所以不出兵相助,是因为没有利益相许。于是,刘邦再次听从建议,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又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合围,五路大军60万共同伐楚。
羽眼见大势已去,便趁着黑夜率精锐骑兵突围,最终逃到乌江(今安徽和县的乌江浦)边时,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年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