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良会辅佐刘邦呢?
一是共同的目标,二是实现个人理想,三是知音难觅。
共同的目标张良和刘邦有着共同的目标——灭秦。张良是已亡韩国的贵族,与秦是国仇,良年轻的时候是个率直、刚强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热血青年”,热血青年张良干过一件很“热血”的事情——刺杀秦王嬴政。(当时嬴政还没有称帝)
根据《史记》上记载,韩国被秦灭亡之后,良散尽家财请了一个力士去刺杀嬴政,在博浪沙伏击的时候良亲自到场,力士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击中嬴政的副车,赢政大怒而全国通缉张良。
通过史记的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张良对灭秦的决心是很大的,不惜把自己置于险境,和力士一起刺杀嬴政,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复国仇。
而刘邦恰恰是一支反秦起义军的头领,和张良属于志同道合,在灭秦的共同目标下,张良选择了辅佐刘邦。
个人的理想张良在被通缉后逃亡到下邳,在这里成为他的人生的转折点。在下邳的桥上因帮助黄石公家拾鞋子,得到的《太公兵法》,黄石公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得到此书后张良经常的读“常习诵读之”,可见张良多成为帝王的老师是很有兴趣的,不然不会经常的练习、读诵。
想要成为帝王的老师必须要有“帝王”,张良与秦有国仇不可能去咸阳当帝师,只能在起义军中选择有王者气象的人辅佐,一步一步帮他成为帝王。
在众多的起因将领中只有刘邦出身平民,了解平民苦楚,又能善待,能够得到天下的民心。楚怀王也是看到刘邦的这个优点才让他去攻打关中,去收服关中民心。张良看到了刘邦得到天下的潜力,为了实现“为王者师”的个人理想,所以选择了辅佐刘邦。
知音难觅在张良、刘邦结识不久,张良就常常以《太公兵法》向刘邦献计,刘邦也经常的采纳。而良向其他人说的时候,没人能听懂。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有再多的高超计谋不被采纳也没有用,
刘邦就是张良的知音
,当时只有他能够懂得张良献的计策并采用,那么张良忠心耿耿辅佐刘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张良辅佐刘邦达成了他们共同的目标,也实现和个人的理想,还收获了两人的友谊(我认为是有的),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了对方的千古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