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专家说,夏朝可能并不存在呢?
夏朝作为中国第1个奴隶王朝,因为尧舜禹只能算是部落,他们之间权力交接的方式是禅让制度,而大禹死后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儿子启,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而启也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这从另一层面将可以是一个时代的进步。至于为何有很多专家质疑夏朝的存在,大抵上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王朝存在的标志自然需要文物和一些史料记载来证明,但是夏朝的历史文物较少,可供参考的史料资料似乎也并不充分,而其中二里头遗址是较为出名的,但是却存在疑点。
人们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就是夏朝的遗址,从而可能影响判断。毕竟其中的甲骨文中并没有发现夏朝存在的有力证据,而且其中的文献对于夏朝的记录具体脉络也存在问题。所以有人推测尧舜禹以及夏超是商朝的神话故事,具体是为了服务商朝统治而出现的。
再者夏朝没有出现文字,只有简单的符号,而符号也不能够证明这就是夏朝的。在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过程中,确实没有找到夏这个字,也无法证明这个遗址就是夏朝的。
但是我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首先一个王朝是否存在确实需要经过具体文物以及时间的检验,而夏朝我认为还是经得起的,虽然二里头遗址之中并没有发现夏这个字,但是直接否定,未免太为之过早。因为有一些甲骨文,直到如今我们也没有参透其自身的含义,也许某一个符号,它的意思就代表夏。
而且二里头遗址规模非常的宏大,里面有宫殿,房屋,还有很多水井。并且我们在里面还发现了很多青铜器具,毫无疑问在夏朝我们已经有了铸造青铜器的水平,而且一些陶器上的符号,也对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有一定的作用,表明夏朝有过一段繁荣,而这对商朝有借鉴作用,否则商朝不可能直接就有了相对完备的文化和铸造水平。
还有史书中虽然没有较为清晰的脉络,但是确实有记载,就比如司马迁的《史记》,有人说史记不一定真实,而如果二十四史之首都没有真实性可言,那恐怕就很难找出有说服力的历史了。历史毕竟是由人来记述,肯定会有主观性存在,而且还会受时间以及作者所在的朝代所影响。
最后就是文字的发展,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循序渐进的。当商代已经有了甲骨文时,他曾经一定有一个较为文明的王朝,否则文字不可能一下就出现,而且还是非常完备的。而且有人认为夏朝的官方文字叫夏篆。
在其中一版的朝代歌中开头便是炎黄虞夏商,可见夏朝不仅存在,而且在它之前还有一个王朝,但是也期待着有越来越多文物被发现来证明夏朝的存在。
关于夏朝,有着诸多谜团。首先,据朱大可教授考证,夏朝人应该来自古伊朗地区,是古埃兰人的后代。换句话说,这些人与来自黄河上游的商朝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种族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说,夏朝人崇拜天,新年到来时,他们会祭天。但商朝人不祭天,他们祭地,崇拜厚土之神。
而河南殷墟的发现,已经可以证明,商朝人来自黄河上游,为蒙古人种。那么换句话说,夏朝人就不一定是蒙古人种,而是外来人口。这一结论史学界争议很大,所以关于夏朝,很多人就干脆避而不谈了。另外,据我所知,目前已知的,可能属于夏朝文化遗存的,只有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早期阶段。
而专家也只是说,它可能属于夏朝晚期文化遗存。注意,是可能。所以,在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实物或者遗存,能百分百肯定,说这就是夏朝的东西。故,本着严谨的精神,夏朝一直不被考古学界承认。但是关于夏朝,我们还是能从《尚书》等历史典籍中发现一些东西。
举个例子吧,据史料记载,夏朝人则过新年,也有春节。在春节期间,那些官吏们要祭祖,也要拜会各个亲友,这和现在差不多。但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会坎一些小树枝,做成长棍,上面再裹上一些布条等物。如果家里特别有钱,还会在棍子的顶端挂上贝壳之类的装饰品。这样的东西,在夏朝被称为杖。
在新年的第二天,他们要把这杖送给家族中最年长的人,这是家庭地位、年龄、身份的象征。据史料记载,在夏朝时,你走在路上,如果遇到一老人持此杖,那么不管认不认识,你都得垂手,站在路旁,等他经过,才能继续赶路。在家里,持此杖者,定是一家之主,遇到他,你得打招呼,他让你做啥事,你必须停下手里的活,先去做他交代的事。
各位,夏朝人用杖,其实是在表达尊老之意。而这一思想,也被后来的朝代所沿袭。汉代时,政府给60岁以上的人发杖,上面因为刻着一只鸠鸟,所以被称为鸠杖,持此杖者,可免税。各位,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哦对了,还有一个传统,是关于春节的,您可能也不知道。
中国的很多地方,有大年初二上坟的传统。我从历史文化专业的角度看,这应该是中国古人视死如生观念的反应。所谓视死如生,就是说,人家虽然死了,但是其亲人依然把他当做活着一样对待。那新年里我们不是要走亲戚,拜年么?而且越亲近的,肯定拜年拜得越早。毕竟大年初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那么选择初二去祭祀先人,其实也代表着对先人的关切,说明活着的人时时想念着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