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简介
36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和学者。
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7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着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
扩展资料:
创作风格
诗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感情热烈,形式精美,突出地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诗论以提倡“三美”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为代表。
散文抨击社会时弊、批判传统文化,其中尤以《最后一次演讲》最为惊心动魄。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百度百科-闻一多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和学者。
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7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着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
扩展资料:
创作风格
诗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感情热烈,形式精美,突出地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诗论以提倡“三美”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为代表。
散文抨击社会时弊、批判传统文化,其中尤以《最后一次演讲》最为惊心动魄。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百度百科-闻一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与学者。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科学校教务长。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2]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3]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4]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2]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3]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闻一多,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为死难者书写挽词,并撰写《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真相。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