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什么区别?
一:四言诗没有近体诗,《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诗为主,都是古体诗。汉、魏、晋、六朝诗人的四言诗都是古诗体,伟人毛泽东的《祭黄帝陵文》四言诗也是古诗体。四言诗运用赋、比、兴手法,重章叠文,反复吟诵。
二: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律诗和绝句。严格上说是成熟于唐初的律诗和绝句,约形成于齐、梁,成熟发展与唐代。细分为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讲究格律、粘对联韵。
三:楚辞体裁的诗歌、具有楚辞风韵的楚风都是古体诗。包括唐代诗人作的具有楚辞风格的七言、五言诗也是古体诗。如杜甫的《寄韩谏议注》。
唐代诗人作的具有齐、梁之风,建安之体的七言、五言诗,也是古诗体。如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等等。
四:古风。古风有两个概念:
①《诗经》中有十五国风,《诗经》中《国风》、《周南》、《召南》等歌颂十五国风的古诗,后人引申为“风”。这是原始古风。实为带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也就是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方的乐歌。“风”即“土风”。“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风,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多为四言诗,苍质古朴,王化之基。
②唐代以后诗人作的“歌”、“行”、“吟”三类古体诗称为古风。如李白的《长歌行》、《短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
五: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后世所用五言、七言为多,与“近体诗”相对。
六:古绝句。
古绝句属古体诗范畴。一般分为五言、七言,因小见大,以少总多,讲求声韵而非声律、讲求对偶而非粘对。
七:今人作近体诗言必格律,大肆渲染格律,而忽视诗的本质,作诗讲究神韵清秀、气象宏阔、诗意高远、诗境高洁,哪有诗人意境出神入化、臻于绝妙而不善格律呢?意境比格律难太多了,即合律又不破坏意境之美才为妙诗,通篇合律而无意境实为草芥,何足为贵?
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讲一下古风和格律诗的区别。
第一,古体不讲平仄。因为平仄的概念是武则天时期才出现的,古体是没办法去遵从的,但是一般会遵从四声韵。这是因为四声韵本来就是从古体诗总结出来的……你只要想读着顺口,抑扬顿挫,就必然守四声韵。而近体诗是必须严格遵守平仄韵律的。
第二,古体诗没有句数限制。你想写多长,你就写多长。不用像格律体一样脑壳想烂,怎么把字数卡得死死地。《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长恨歌》,都属于超长的古体。近体诗分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但就算是十句以上的排律,也是必须严格遵守平仄对粘的规律,并且每句都要对仗。
第三,不是不讲平仄,只讲押韵就是古风。古体诗的核心是“古”,格律诗的对仗,炼字炼意,都要求严格。那么古体诗,是反这些特征的,就要尽量少用对仗。唐朝人认为的古,就是词句华美之外的古朴之意。不但字词古朴,还表现在诗歌的“风骨”。
风骨,也就是气骨,就是要有力度。类似曹操的那种悲怆,又号汉魏古风,壮美,开阔,雄健,就是那种柔弱诗风的对立面。所以,我们平时说齐梁体,虽然也是成于唐前,也不够格说是古风的。那么平时看到那些矫揉造作的歌词,你好意思说自己是古风?
格律诗格式成熟,写景写物抒情讲究“起承转合”,再加上精巧构思,不能像古风粗枝大叶。虽然也可以气吞山河,纵横阖捭,但终归由于格律,戴着脚镣起舞。
那我们现在如果要写古风,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你得和律诗区分开吧?那么自然不能四句,八句,最好是长些。然后,在叙事中,学习古人山水笔法,进行白描处理,不要学李商隐的写得繁复晦涩,古风不是那样的。
再然后呢,如果用来叙事,注意小节。四句一节,八句一节,多少句一节,都可以。每个小节之中因为涉及到意思的转换,或者时空的转换,你也可以换韵脚,不用一韵到底的。再再然后呢,不要平铺直述,顺流直下,要有曲折,类似于写小短文。这个其实所有文体都要注意。
顺便说下韵脚,古风一般用仄声韵,慷慨激昂。当然了,也不是绝对,这方面相对宽松。而格律诗的韵脚一般是平声,而且必须一韵到底。邻韵通押,平仄同押,转韵这些古风可以使用的手段都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这些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大的区别。
用韵不同:每首“古体诗”既可以用一个韵,也可以用多个韵;而每首“近体诗”只可以用一个韵。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