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最早源自于周礼。
周王朝之前的华夏族,都是比较迷信的,尤其是商王朝,那时候的商王,自诩天命神授,不论干什么都喜欢占卜。而周人本来也信神鬼,但经历了殷商灭亡之后,明白了稳定人心对政权安危的重要性。因此,周王朝的统治者对传统宗教神学作了大幅修正,对商朝及之前朝代的礼仪乐曲进行了全面整改。
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行为规范以及制度体系,这就是后来孔子以及儒生们推崇的“礼乐文化”。而起初那些为贵族阶层提供礼乐服务的专业人员,就是儒的前身,到了春秋时期,有感于“礼崩乐坏”,孔子对周记进行了全方位的完善与全新解读,并逐渐形成了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流派。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礼之价值本身的发展,礼一方面不断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一方面也越来越为整个生活所重视,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儒家的推动下,礼也随之传播到更加广阔的社会之中,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遵守。
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形成严格的礼制对人们的言行加以约束,礼也最终成为全社会自觉检查和约束自己言行举止的依据和标准。中国所谓“礼仪之邦”的称号便是源于这种礼的整体性和社会化。
经过秦朝的摸索、楚汉相争的战乱后,到了汉武帝时期,结合现实的发展及客观形势的需要,正式确立了“内儒外法”的治国方针。而在相同时期,其他国度的文明要么被野蛮无情地打断,要么是依旧未能摆脱迷信鬼神的思想,与中华民族的体系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样相比较之下,我们无愧于“礼仪之邦”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