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粤教版初三政治的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的标题如下: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2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不过我要全部,别给我第一单元而已....
第一单元的标题如下:1.1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2 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1.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不过我要全部,别给我第一单元而已.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理解国策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
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为什么(见第1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 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意义: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4、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
①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根本任务:沿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关系: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7、党的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我国的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1.2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制度的组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公有制包括哪些内容?非公有制又包括哪些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和地位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②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③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⑤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职权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国,人民不可能直接一起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②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为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①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
②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第二单元 全面建设 实现小康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的时间:本世纪初。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二、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1、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2、“四个尊重”方针的重要性(作用):
(1)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3)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4)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3、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
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三、全面建设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或共同富裕的含义/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状况(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因):
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
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6、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基本路线目标)
7、青少年如何为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1)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创造性人才。(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2 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 因而它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治”是: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或怎样依法治国)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1、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以下新要求: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公民行使监督权(如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等)的途径:(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2)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3)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及当面反映情况。
3、公民如何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式)
①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有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③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1、我国政府的性质、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什么?
性质: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2、政府履行职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先进文化的判断标准:文化是否先进,在于是否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关系:这两信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5、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3)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6、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7、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内容:一是教育和科学;二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三、实现社会和谐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当前,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理解国策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
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为什么(见第1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 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意义: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4、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
①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根本任务:沿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关系: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7、党的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我国的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1.2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制度的组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公有制包括哪些内容?非公有制又包括哪些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和地位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②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③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⑤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职权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国,人民不可能直接一起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②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为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①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
②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第二单元 全面建设 实现小康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的时间:本世纪初。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二、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1、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2、“四个尊重”方针的重要性(作用):
(1)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3)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4)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3、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
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三、全面建设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或共同富裕的含义/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状况(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因):
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
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6、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基本路线目标)
7、青少年如何为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1)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创造性人才。(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2 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 因而它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治”是: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或怎样依法治国)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1、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以下新要求: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公民行使监督权(如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等)的途径:(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2)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3)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及当面反映情况。
3、公民如何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式)
①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有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③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1、我国政府的性质、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什么?
性质: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2、政府履行职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先进文化的判断标准:文化是否先进,在于是否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关系:这两信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5、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3)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6、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7、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内容:一是教育和科学;二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三、实现社会和谐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当前,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