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机关术名震天下,究竟有多厉害?
上个世纪,全球机器人技术有两个大国——美国和日本。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注重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应用,而日本注重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应用。后来在机器人技术民用化的进程中,日本的机器人工业基础实力雄厚,而美国则有更多的“黑科技”。机器人技术从20世纪中旬发展到现在,也不过数十年。中国后来居上,年轻一代学习能力非常强,通过学习跟进和自主研发缩短差距赶上国外水平,而不为人知的是比这项黑科技更加神秘的就是我国古代机关术。
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就记录了一个“偃师献技”的故事:西周穆王是爱好游山玩水的风流天子,传说他驱八骏西游会见西王母以后回国途中,遇见了一个奇人,是个手艺奇巧的技师,自称来自洛邑的偃师。因此人们都叫他偃师。
偃师和一个穿着花花绿绿的人同来谒见穆王。“大王,这就是小人制作的一个会歌舞的人。”偃师恭恭敬敬地说。穆王仔细一看,感到非常惊讶,这个假人的形态外貌,一举一动;竟和真人一模一样。真是妙极了,他收缩着腮帮能唱歌,挥着双手能跳舞;唱起歌来有板有眼,舞蹈起来合乎拍节,千变万化,随心所欲,舒展自如,一点也不呆板。穆王越看越疑惑不解,心想:这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人吗?
表演快要结束时,只见那个假人不住地眨动着色迷迷的眼睛,挑逗穆王左右的嫔妃,向这些美人儿表示爱慕。穆王勃然大怒,立刻命人把偃师推出去斩首。偃师吓慌了,赶紧抓住那个还在卖弄风情的假人,拧下他的脑袋,剖开他的胸膛,扯断他的手脚,给穆王看:原来都是用一些皮革、木块、胶、漆等材料制成的。穆王再仔细看看,五脏俱全,每样东西都是假的,再把这些东西一件件组装起来,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方才那种眉目传情的光景又出现在眼前了。
穆王大为诧异,为了弄个明白,命人把假人的心脏摘去,假人立刻唱不出歌声了;把肾脏摘去,假人立刻不能走路了。穆王这才转怒为喜,感叹地说:“人的技巧竟能达到这般地步,真算是巧夺天工了!”
这个故事本身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倒不能当作史实,不过这篇“传说”也是在当时一定科技基础上发展而来。《礼记》中有“谓为俑者不仁”。孔颖达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发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春秋末战国初,公输般已能削竹木为鹊,墨子已能造木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秦汉之际,出现了能演奏各种乐器的铜人。
不难看出这个名叫偃师的匠人及公输、墨子等人都已够着了那个叫科技的学问,虽然那时还未有机器人这一名称,偃师制作的能说会动的人形物应该称为“机关人”或“傀儡人”,但是这已经属于机器人的范畴了。
中国机器人最早的记载,恐怕就是黄帝与蚩尤的那场史前大战,为对付蚩尤布下的雾阵而发明的指南车,车无论怎样前进、后退、转弯,木人的手一直牢牢地指向南方。后世对指南车的真伪一直有争议,但东汉张衡,魏马钧,南朝刘宋刘格,南齐祖冲之都曾复制或者得过指南车。
秦汉之际,出现了能演奏各种乐器的铜人。据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汉高祖入咸阳宫,见宫中有“铜人十二枚,座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点缀花缲,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
这12枚铜人,在绳索拽动空气鼓吹之下,能演奏出与真乐一样的各种声音,可见其构造已经比较复杂。又据《汉书·陈平传》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自昔传云”汉高祖困于平城,陈平“即造木偶人,运机关舞于陴间”,乃傀儡子之始。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裴注引傅玄记“天下之名巧”扶风马钧“三异”,其三为:“设为女乐舞象,至使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檀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暑,春磨斗鸡,变巧百出……马之巧,虽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
古代机器人有一部分也用于杀伤敌人,如明代焦周著的《焦氏说槽》中记述:“近有发陆逊墓者,丛箭射出。又闻某墓,木人运剑杀人。”此外,在《史记》、《山海经》及赵无声的《快史拾遗》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中国古代机器人的程序桉古籍记载大致可分为固定程序的和可变程序的机器人。
稍后,还有一些佛经提到“机关木人”,如西晋月支沙门法护译《生经》卷三《佛说国王五人经》第二,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二,东晋译本《华严经·菩萨明难品》第六,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解了诸法释论》第十二等等。初期的佛教传扬不易,所以常依附于黄老道教而行。两晋时期为格义佛学盛行之际,在当时的先秦古籍中,必定已经有了类似机器人的说法,才会在翻译佛经时出现这个术语,否则人们是难以理解的。
由此可见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遗失了多少古代祖先的珍贵记忆。哀哉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