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 我来答
calc_method
2021-06-17 · TA获得超过882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225
采纳率:49%
帮助的人:552万
展开全部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这场叛乱发生的背景是:唐玄宗李隆基由于放纵节度使势力发展,导致节度使拥有兵权、财权等,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军事力量,同时有的节度使不止拥有一个镇,如王忠嗣统辖四镇(拥兵二十四万)、安禄山统辖三镇(拥兵十五万)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因地处边境,与少数民族接触较多,他本人也是胡人,当时边地战事颇多,人口复杂,民族矛盾尖锐,安禄山正是利用这样的形势在当地招兵买马,积极准备叛唐;但安禄山表面上对唐玄宗极其忠心,他善于结交朝廷权贵,大肆贿赂朝廷官员,让他们在玄宗面前说自己好话,使得玄宗和朝廷均对他麻痹大意。后安禄山觉得时机成熟,于是以奉密诏讨宰相杨国忠(奸臣,本为市井无赖靠着堂妹杨玉环受玄宗宠幸而爬上相位)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因唐朝方面内地兵力空虚(唐朝将大量兵力调往边地征战)且未经严格训练,安禄山一路进展顺利,唐朝官兵或逃或降,安禄山很快进至天险潼关,只要攻破潼关,唐都长安便指日可下。
唐玄宗在得知安禄山叛乱后相当震怒,他任命军事经验丰富的将领高仙芝、封常清镇守潼关,此二人认为叛军远道而来锐气正盛,不宜速战速决,于是采取坚守城池以达到疲敌的效果,可是唐玄宗却想急于解决战事,认为他们作战不力,不顾群臣劝阻将二人斩首——朝廷失去了两员经验丰富的大将!又派上了年纪的老将哥舒翰去往潼关迎敌。
哥舒翰此时患有风疾,指挥多有不便,他来到潼关后同样也采取疲敌战术,此时潼关里面有二十万守军,力量相当雄厚,而安禄山方面见唐军不肯决战,自己粮草日渐消耗,也有了想要退回范阳的打算,可是没有想到此时唐玄宗的一道诏书让安禄山取得了胜利:
唐玄宗见哥舒翰迟迟没有与叛军交战,内心相当气愤,而奸相杨国忠趁机煽风点火说哥舒翰与安禄山暗中勾结,唐玄宗立即下旨命哥舒翰出潼关主动进攻叛军,哥舒翰接旨后恸哭不已,料知此战必败。结果第二天唐军出战后果然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仅残余八千多人退回潼关,当天晚上手下将哥舒翰反绑去往叛军大营投降,潼关失守。
潼关失陷的消息传到朝廷,长安一片混乱,唐玄宗只得带上杨贵妃、杨国忠等人逃往蜀中。晚上宿营在马嵬坡时,随行将士忍无可忍终于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父子,同时又逼迫唐玄宗杀掉杨贵妃,因军情激愤,玄宗无奈命宦官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一说杨贵妃没有死,用的是一个替身,本人逃往日本) ,此后太子李亨与玄宗分两路逃亡,其中太子带领精兵强将逃往灵武;玄宗在老弱残兵的护送下进入蜀中。后太子在各方势力的拥护下于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就此退位。
叛军虽然占领长安,但此后已经很难再有进展,安禄山视力日益下降几乎失明,加之身上长满毒疮,脾气越发暴躁,身边服侍他的太监李猪儿(被安禄山亲手阉割)经常受其打骂,导致他对主子怨气很大;大臣严庄一直受到安禄山器重,但因攻下长安后叛军没有进一步发展,也经常受到安禄山的无理责骂——然而最重要的还不是安禄山与臣下的矛盾,而是他与太子安庆绪的父子矛盾
安禄山的长子叫安庆宗,原来在长安充当人质,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被朝廷处死,安禄山攻下洛阳自立为帝(国号“燕”)后鉴于长子已亡,便立次子安庆绪为太子,但一直不喜欢他。安禄山极其宠爱自己的幼子安庆恩(因其母极受安禄山宠幸),一直想要废掉安庆绪改立安庆恩,但因群臣们极力反对而作罢。安庆绪也知道自己太子之位不稳,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掉父亲自立。
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三人密谋,由近侍李猪儿负责刺杀安禄山,然后重臣严庄负责起草遗诏,称先帝病逝由太子安庆绪即位。这次刺杀行动相当顺利,安庆绪得以继承大燕皇位。
此时唐军在镇压叛乱中逐渐占有上风,大燕部将史思明见形势不对便以其军队和封地投降了唐朝,唐廷封其为“归义王”,领范阳节度使。后唐军围攻安庆绪所在的邺郡,胜利在望之时史思明却背叛了朝廷,出兵十三万援救安庆绪,在叛军的两面夹击之下唐军溃败,安庆绪得以解围。然而安庆绪与史思明的矛盾也激化了:因叛军大部分兵将是掌握在史思明手里,安庆绪帝位不稳,因而一直暗地想要除掉史思明;而思明也自知危险将至,也意欲杀掉安庆绪自保。邺城之围被解后,史思明要求安庆绪进城劳军,安庆绪虽然知道此行凶险,但慑于对方兵势强大也不得不从。安庆绪带领自己的六个兄弟和少量随从一起进城,结果被史思明当场拿下,史思明斥责他不该杀父自立,将此行所有人员全部诛杀。然后史思明将安庆绪的残余军队尽数收编,返回范阳,称“大燕皇帝”,叛军首领自此由安氏转入史氏。
史思明后与唐军交战互有胜负,唐朝方面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军平叛,叛军逐渐落于下风。史思明称帝后竟然也走了故主安禄山的老路,也想废长立幼,结果身为长子的史朝义先发制人将父亲杀害,同时也将自己唯一的的异母弟史朝英并其母一起诛杀。
史朝义即位后,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完全不是唐军对手,许多部将相继投降唐朝。公元762年,唐朝各路官军共讨史朝义,史朝义在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绝境下自缢于树林里,延续七年零二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
安史之乱虽然宣告结束,但影响巨大,这场惊天大祸给唐朝造成了巨大伤害,百姓流离失所不可计数,经济受到巨大打击;各地节度使继续拥兵自重,安史部将虽然降唐,但暗地里并不服朝廷管制,中央与藩镇的斗争一直存在;在平叛期间,大量边防军调到内地镇压叛乱,导致边防空虚,少数民族政权伺机进攻唐朝,吐蕃兵一度攻占过长安。安史之乱的平定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此后唐朝虽然在削藩的措施上取得过一定胜利(“元和中兴”),但终究无力回天,最终亡于节度使朱温(后梁太祖)之手。
本人花费不少笔墨,求采纳为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