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里面的有什么景点?
趵突泉公园,正门:趵突泉的南大门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
观澜亭:观澜亭建于明天顺五年,钦差内监韦、吴二人来济南,于泉旁构亭,名为“观澜”,取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
白雪楼:白雪楼位于趵突泉的东南侧,为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所建。李攀龙晚年,在大明湖畔白花洲又建一楼,亦曰“白雪楼”。明万历年间,山东右布政使叶梦熊因敬仰李攀龙,出资在趵突泉畔,建了第三座白雪楼。1956年趵突泉扩建公园时,该楼因破烂不堪被拆除。1996年予以重建。
来鹤桥:来鹤桥原为木桥,南北纵向,在趵突泉池东岸,望鹤亭西南侧。系由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府张鹤鸣始建,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重修,清顺治年间监察史程公再次重修。均为木质,后改为平板石桥。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更换了石板。1975年,在桥体两侧设置雕花石栏。
马跑泉:马跑泉位于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的假山西北脚下。泉池长12米,宽5.9米,为不规则形池。池壁由自然石砌垒,曲折参差。泉水汇流成溪,流入西泺河,形成山环水抱的形式。有诗云:马蹄踏破迸飞泉,流出齐城浅水边。八骏曾闻驰八极,百年几见海成田。
柳絮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之南,漱玉泉东侧,属于“趵突泉泉群”。据《历城县志》卷八“山水考·三”转引旧《志》记载,曰:“柳絮泉,在今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故名“柳絮”。
金线泉。老金线泉,即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的“金线泉”。它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鱼展馆之间。泉池呈长方形,原长4丈,宽2丈。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
明清时期,金线尚能清晰地见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则从此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江苏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将原金线泉改称“老金线泉”,由济南书法家李仲余新题“老金线泉”(隶书)四字嵌刻于池壁。
金线泉,泉池东西长2米,南北宽1米,池深1.2米,池壁及池周围栏杆均用精细的大理石砌成。
有诗云: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
漱玉泉,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南侧,属趵突泉泉群。“漱玉”一词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池长4.8米,宽3.1米,深2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
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层叠而下,漫石穿隙,淙淙有声,注入螺丝泉池中。明代诗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间瀑飞经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的赞语。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传世之作《漱玉集》就此泉命名,这位词人的故居也在此称为“漱玉堂”。
有诗云:南泉漱玉派匡庐,应是云门瀑布余。月照波心清可鉴,岂无湘女解琼琚。
胜景坊,位于趵突泉公园东门口,其高7.5米,柱间总宽9.2米,两侧悬挑各1.5米,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颜额磨光花岗石上刻有“趵突胜景”、“观澜知源”八个凹形鎏金大字,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蒋维崧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