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恐婚到底在怕什么?
虽然不同的人恐婚恐惧的原因不同,但说到底,这些原因只是表象,他们恐婚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他们害怕自己会陷入婚姻危机,而自己有没有解决危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想要改变自己恐婚的倾向,最佳的办法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抵御情感危机的能力。
掌握情感经营的办法,让自己具备爱的能力。
有数据称,2018年的结婚率又下跌了,这已经是第五年结婚率持续走低了,有些人很慌,甚至有人提议降低适婚年龄,来提高结婚率的。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原因究竟出在哪里?
闺蜜小竹的妈妈前段时间向我抱怨,称小竹已经28岁了,完全拒绝相亲,看起来也一点都不像女孩子,以后可怎么办啊,想让我劝劝小竹。我便抽时间去和小竹聊了聊,一聊之下,才发现,里面有更深层的原因。
小竹说:“我的家庭就是婚姻的缩影。”
小竹是个男孩子性格,很要强,什么事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并要求做到更完美。而她形成这样的性格,就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女儿们的恋爱》中,Selina的爸爸一直担心,自己和妻子太过恩爱,以至于让女儿们都以为婚姻就应该是这样幸福的模样,爸爸觉得自己将婚姻表现得太美好,很担心女儿们情路坎坷。
而小竹的家庭呢?她从小生活在充满争吵谩骂的环境下,父亲总是因为各种琐事和母亲争吵,年幼的小竹只能躲在自己房间无声地哭泣。在这样阴郁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让小竹对婚姻退却,并要求自己强大到独自承担一切风雨,一个人就可以做好所有的事,不需要那个人的出现。
那么,所有人都会受到这样的环境影响吗?我带着疑问,询问了别的单身朋友,得出了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结论。
婉儿:“婚礼上交换戒指的时刻,就是两人幸福感的巅峰。”
婉儿已经30岁了,有过几任男友。她年纪对于这个四线小城市来说,已经很大了,但是看尽了身边的同学朋友有人结婚,有人离婚又结婚,她对婚姻已经看得很淡了。
她说:“我见过有人嫁给不爱的人,婚后过不下去离婚的;我也见过有人嫁给了爱情,最终败给了现实的。在我看来,结婚就是不幸的开始,而婚礼上两人交换戒指互相拥吻的时刻,就是两人幸福的巅峰。
之后的爱情只会被一地鸡毛磨得越来越少,直到消失殆尽。既然恋爱时期可以一直维系两人之间爱情的甜蜜,那为何还要跳进那个火坑?好聚好散,也不会牵扯什么利益,这样挺好。”
大中:“我没有想过不婚,但有预感晚婚。”
大中33岁,一个人在北京打拼,他很害怕长辈的催婚与安排相亲。亲戚朋友总说他太挑剔,他有着自己的理由:“我没有想过不婚,但有预感晚婚。我觉得,时代在变迁,单身与晚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父母辈的那个年代,教育程度普遍低,包办婚姻是常态,与爱情结婚的毕竟是少数。因为见过了他们的婚姻多么不幸,不想自己也变成那个样子,特别在接触了更广阔的世界后,思想不会那么传统封闭。
所以我想,假如我结婚,一定是因为有了那个非她不可的人,而不是因为别人说的传承,传宗接代,像完任务一样的。”
在总结了这3个朋友的话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那些“恐婚”“不婚”等年轻人,都是收到了外界的影响,以这3个朋友为例,小竹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婉儿受到周围同学朋友的婚姻影响,而大中是受到了接触到的社会的影响。
我觉得大中说的一些话挺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今日不同于往昔了,过去女人依附男人而活;而现在,女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对于婚姻越是冷淡,已经不再把结婚生子当做人生的必需品,男人也是如此。
我们总是觉得,倘若不结婚,没有孩子,整个人生就是不完整的。我们没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他们进行批评,指指点点,他们在一点一点打破传统思想的牢笼,在努力想要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一点,就是值得人向往的。
而对于爱情与婚姻,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幸福并不是根本不存在的,你依旧是要充满期待与憧憬。当遇到一份好的爱情,就好像赢了全世界一样的骄傲。当爱情来敲门,你欣然接受;爱情未至,你也可以过得很好。
如今年轻人的婚姻观,是从周围看到的、听到的、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整合后,所形成的,受外界影响很大。相信度过这段从不幸婚姻到“恐婚”“不婚”的阶段,接下来,时代进入的就是幸福度很高的社会。
当整个社会所散发出的爱与幸福更多,人们也会更加相信婚姻带来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