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他是怎么写的?
这就跟我们如今的看图写话一样,范仲淹看到了图,在结合自己的心境写出一个故事,这就有了《岳阳楼记》。
范仲淹就是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滕子京所送的《洞庭晚秋图》创作了这篇《岳阳楼记》。从《岳阳楼记》的开篇我们知道,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在庆历四年(1044)的时候被贬到了巴陵郡,第二年,滕子京管理下的巴陵郡就已经是政通人和,一片欣欣向荣,于是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
同时,这一年的夏天,滕子京写了一封信给范仲淹,请范仲淹为修缮一新的岳阳楼写一篇记,同时送给范仲淹的还有滕子京所画的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在九月份就写出这篇《岳阳楼记》。由此我们知道,范仲淹并没有亲自登上过岳阳楼,历史上也并没有明确记载说范仲淹之前登过岳阳楼。
在《岳阳楼记》中:不仅包含了历历在目的风景,更包含着范仲淹对于过往文人骚客的认识,包含着范仲淹心系家国社稷的深沉情感。这些情感并非是泛泛而发,而有特殊的历史背景。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深知国家内忧外患,所以范仲淹连同韩琦、富弼、滕子京等人力行改革,但却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庆历五年,范仲淹被罢免,后到河南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它之所以为天下人所熟知,主要是因为北宋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以极其凝练的语句描写了岳阳楼头的万千景象,也留下了激励后人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多数人一定认为范仲淹之所以能描绘出洞庭湖畔岳阳楼上的如此景象,他一定是数次登上过岳阳楼,流连于风和日丽之时,也徘徊于淫雨霏霏之日。有了这样亲身体验,他才能写出这样的风景。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总结:范仲淹反思自己的为官之道,也反复思考历史上那些入仕为官的读书人的经历遭遇,把思考的结果就体现在《岳阳楼记》中。
他并不认同那些因为仕途的顺利与挫折而或喜或悲,他并不以个人的得失为念,而是心系整个天下,既为苍生担忧,也为朝廷焦虑。
他的人生价值就体现于此,超越了个人的得失。他写这样一篇文章,也是要与自己的朋友共勉。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才让我们记住了范仲淹,记住了《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