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位于哪?

 我来答
吱吱爱教育
2021-02-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千里之外送一封家书回去,劝说家人别为三尺之地与人斤斤计较,就如当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万里长城,但是自己怎么也难逃一死,就是争来三尺之地又有何意义呢?

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


扩展资料:

清康熙时礼部尚书张英写给自家人家书典故,说的是清康熙时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张英邻家造房欲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完书信回了上述一封信,家人收书羞愧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

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两家礼谦让之亦被传为美谈。

果果就是爱生活
2021-01-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清朝康熙年间,有账、吴两家邻居,他们之间的院子有一条供大家出行的小路。有一天,吴家想修房子,占用这条路,但张家人却不同意。两家人因为一条路翻了脸,还闹到县衙去了。

可县衙忌惮两家人的身份,不敢妄下定论。张家人一气之下写信给张家主人张英,要他来主持公道。张英是当时朝廷的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因政务繁忙常年不在家。看到家书本来很开心,却没想到妻子的家书竟是因为那条巷子,于是他便给妻子回信一封。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回信的张家人醒悟了,主动让出三尺地。而吴家人也被张家人的做法感动了,也主动让出三尺地。两家人因此冰释前嫌,还一不小心造出一条著名的六尺巷。后人经常用六尺巷来形容待人宽容以及和谐相处之道。

张英是清朝的一代贤臣,而他的儿子更是清朝中期非常著名的汉人大臣——张廷玉。康熙年间踏入仕途,后又辅佐了雍正皇帝。先后担任过礼部、吏部、户部尚书、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等要职,为清朝的统治鞠躬尽瘁。

张廷玉在朝廷的地位很高,可他却从未居功自傲,权倾朝野,而是一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因此张廷玉成为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