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最好
绞股蓝,是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
绞股蓝,是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3至9小叶,通常5至7小叶,叶柄长3至7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中间小叶长3至12厘米,宽1.5至4厘米,侧生小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侧脉6至8对,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细脉网状;小叶柄略叉开,长1至5毫米。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
花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花序轴纤细,多分枝,长10至30厘米,分枝广展,长3至15厘米,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至4毫米,基部具钻状小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0.7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绿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5至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长渐尖,具1脉,边缘具缘毛状小齿;雄蕊5,花丝短,联合成柱,花药着生于柱之顶端。雌花圆锥花序远较雄花之短小,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球形,2至3室,花柱3枚,短而叉开,柱头2裂;具短小的退化雄蕊5枚。果实肉质不裂,球形,径5至6毫米,成熟后黑色,光滑无毛,内含倒垂种子2粒。种子卵状心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两面凸起。花期3至11月,果期4至12月。
生长环境
绞股蓝喜阴湿环境,忌烈日直射,耐旱性差,多分布于海拔300至3200米的山林地带,常见于落叶林,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及杉木林、毛竹林下生长。绞股蓝成片生长的林子,一般乔木层郁闭度约为70%,中层盖度约30%,中层其余的70%及下层几乎全被绞股蓝所覆盖,有时盖度达100%。春季绞股蓝萌发覆盖地面以后,依靠它的卷须和缠绕茎,迅速把灌木层盖住,并沿着每株乔木的树干,不断向上攀援,直到晚秋停止生长为止。此外,在寺庙周围、路旁草丛、农园篱笆边及人造林和次生林中也常有绞股蓝分布。这些地方土壤疏松肥沃,空气湿度较大,上层有覆盖,中层有灌木或篱笆可支持和攀援,具有通风透气、保持一定温湿的优越的小气候环境条件,绞股蓝往往成片覆盖地面。
绞股蓝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以杭州为例,年平均气温16.1℃,最高月平均气温28.8℃,最低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高温39.7℃,极端最低温零下9.6℃,绞股蓝生长良好。大致相当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气候条件都宜予生长。杭州西湖山区为其分布中心之一。
绞股蓝喜生长于山地的壤土、砂质壤土或瓦砾处。富含腐殖质、含水量25至40%、pH6至7.5的中性微酸性土或微碱性土壤均适宜生长。
生长习性
绞股蓝的地上部分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经霜打后干萎,地下部分宿存。越冬后于翌春3月下旬到4月上旬萌发出土,重新生长,4至6月为生长旺盛期,7至9月开花,10至11月为果实成熟期。随着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和年变化,各个物候期的出现也有差异,一般南部早些,北部略迟。
分布范围
在我国分布于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区。
主要价值
绞股蓝性寒、味苦,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绞股蓝皂甙,此外还含有甾醇类、黄酮类成分,以及维生素C、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铁、锌、铜等18种微量元素。由于其酸水解产物与人参皂甙的酸水解产物——人参二醇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因而被称为“南方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