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学校应该如何完善教师的考核办法?
引言: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无非包括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由于不同学校的教学情况差异较大,工作质量的考核体系存在争议。特别是我国教育将进入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中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坚持公平原则
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人平等。第一,所有的教师都是平等的,无论是什么级别的教学班主任,只要努力,都有可能在教学质量上获得更高的考核分数,这有利于更大程度上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了很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只有高水平教学班的教师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考核分数,而他平行班的教师不能合理反映教学质量考核分数的问题。避免动员少数打击多数的问题。第二,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天才学生还是发展有困难的学生,他们的个性是平等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老师有责任帮助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由于暂时难以消除学生被租借或转学的现象,每个班都有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每个班都有发展困难的学生。为了促进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设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时,应将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之一。
二、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方法不是协议,也不是各科教师讨价还价后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教学质量评估方法也不是橡皮泥。你想捏就捏吧。它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服务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根据不同的参考标准,基本上有绝对评估法和相对评估法。绝对评价法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准确衡量和评价教学质量,但受试题质量和考试分数设置的影响较大。用这种评价方法得出的考核分数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组、同一个层、同一个科目中是有意义的,但不同班级、不同组、不同层、不同科目之间没有可比性,而且各科目试题质量难以准确把握。
每学期要有两次月考,期中期末有四次质量监控结果要纳入老师的教学质量考核,这样才能保证这种教学质量考核既有终局性,又有程序性。但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在备考强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相容性。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工作中难以准确量化,只能以教学质量结果来评价。然而,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一个教学周期基本上可以保持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