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2.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姓。 4.部首,如琪、玲,皆有玉之意。琪:宝玉,玉石;玲:玲珑。
详细字义
〈名〉 1.(会意。“玉”字从王从丶。“王”指王者,“丶”读音同“主”,用同“主”,意为“进驻”、“入住”。“王”与“丶”联合起来表示“进驻王者腰部”。“玉”的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玉”是远古王室享有的美石,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作为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器。“玉器”就是雕刻有王室标记图案——饕餮纹——的美石器物。本义:王者腰部佩挂的美石。引申义:用来制作王者佩挂物的美石。说明:“丶”是一个独立汉字,也是古代姓氏,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正文第17页) 2.同本义 [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礼》。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泛指玉石的制品 [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指玉制的乐器 [jade 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sth.resembling jade]。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比喻美德、贤才 [virtue;moral excellence;worthy 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 1.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珍贵 [valuable;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编辑本段分类
玉有软玉、硬玉之分。软玉是中国传统的玉料,玉的名称就来自软玉,因以新疆和田地区 出产最佳,人们常把软玉称为“和田玉”。软玉的硬度一般为5.6-6.5度,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按颜色分为以下几类: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 广义上的玉还包括彩石,即所谓假玉,有汉白玉、京白玉等。另外广义上的玉还包括钻石、玛瑙、水晶、琥珀、绿松石、珊瑚、珍珠等宝石。
编辑本段内涵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 玉玦
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编辑本段玉文化发展史
旧石器时代
华夏祖先选择美石磨制玉器,最早见于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 在中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社会的变迁,比金、银、铜、铁器不知要早多少年。从旧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玉器的佩带代表着人们社会地位。从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玉的文化随之更加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玉龙、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剑饰、带钩,汉代的瑞兽,唐宋的花鸟发簪,及元明清的大件玉雕,特别是清代,雕琢艺术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玉雕史的巅峰。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工匠陆子冈所制作的玉佩,开创了图文并茂、构图新颖、做工精湛的玉佩饰物之先河,至今仍被推崇备至,俗称“子冈佩”。它为玉的文化添增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美玉得到我们东方人的万般垂爱。东方人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 中国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但中国玉器的起源,应当比这更早。玉器脱胎于石器的母体,远远超越了石器。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石器的技术是相同的。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玉器不仅要求光洁度比石器高,有的还要镌刻各种花纹图案,这是出于人们审美的需要,是非实用的艺术装饰。这在石器上很少见。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具有实用价值的有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和武器,用作装饰品的有玉环、玉球、玉镯、玉璜、玉玦、玉珠、玉管等。此期玉器简单素朴,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到了晚期,玉器才逐步脱离石器,在技术和艺术上走上独立发展的历程,并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社会的、技术的基础。
随着青铜器的使用或金石并用,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物质财富的增殖和积累,促使了阶级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历史还未完全为人们所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故其玉器情况迄今不明,只好暂付阙如了。 商代奴隶制极其发达,奴隶已被投入各种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内部有了较细的分工,制玉工艺已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同时,商代的奴隶们又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使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制玉用具逐渐以青铜取代石器。 殷商玉器与原始社会玉器有明显变化,商代早期的二里头文化所出的玉戈、钺、铲、圭、琮、刀、璜形玉等,其造型、雕琢、钻孔、抛光等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至殷墟玉器,人物、动物、神瑞等玉雕大大增加,工艺精进,并有很多新的突破,创作了不少精湛的作品。这时的玉器已转为赏玩之用,大多作为工艺品。殷墟妇好墓出土755件玉器中,仅装饰性玉器就超过半数,多于礼器、仪仗、工具、杂类的总和,这说明商玉的社会功能已发生较大变化。
殷墟
殷墟玉器种类很多,据不同形制和用途可大致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杂器等7类。用做礼器的有大琮、组琮、圭、璧、环、瑗、璜、玦、簋、盘等;供仪仗用的有戈、矛、戚、钺、刀等;属生产工具器形的有斧、凿、锛、锯、刀、纺轮、铲、镰等;日常生活用具有臼、杵、梳、耳勺、匕、觽等;装饰品的数量最多,有佩带饰物、笄、钏、坠饰、串珠等。艺术品较少,妇好墓所出的1件玉龙、2件玉虎、1件怪鸟都是上好的艺术品。杂器有玉链、玉琀等。 玉雕是殷代的重要手工业之一,从殷墟玉器的造型设计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考察,其成就并不亚于殷代青铜器,只是过去由于资料的缺乏,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青铜文化之上,而对与之并行和相互影响的玉雕艺术很少研究。殷墟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殷代广大玉雕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这些玉器的发现,不仅使我们对殷代玉雕艺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对研究中国玉雕史、艺术史以及殷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王朝
周王朝是继殷商之后的一个强大奴隶制国家,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周朝统治者注意总结商代灭国的教训,将奴隶社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加以整顿,使之条理化、规范化,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就玉器而言,由于周朝重要法规《周礼》中赋予玉以德的理想和内涵,周玉离开了殷代玉器发展的轨道,向礼仪性玉器方向发展,并开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奠定了后世以《周礼》为古玉研究的理论基础。 周代重玉之风极盛,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铜器。由于玉器的世俗化、道德化,自天子以下,人人都佩玉。周代用玉范围之广、重视玉的程度、选用玉的要求和制玉的技术都超过以往。周代不断改进琢玉技法和造型设计,着意加工修整和抛光,使器物日臻美观。在做工方面,除继承商代双勾线外,还出现了粗犷的一面坡线,往往做成睛、耳、口、身、尾等的外轮廓,使造型清晰,简洁有力;细部多用阴线或平行阴线,比较强调在磨光的平面上用阴线突出其粗细曲直的对比、变化,减少了器身的起伏层次。这是西周玉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代
持续500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器取代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影响到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一时期,实质上是落后的奴隶制瓦解、先进的封建制度孕育成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几个政治经济中心并存,在文化与学术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秦、晋、燕、齐、楚、吴、越、巴蜀等多种地方文化,相互竞争,共同繁荣,为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玉器出土情况也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玉器手工业到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玉器制作精致非凡,在古代玉器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春秋就其社会形态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反映在玉器工艺上也同样具有过渡色彩,仍然继承了西周青铜器上的龙、凤或幻想的变形禽兽等纹饰图案,但已出现精雕细琢的崭新风格。到战国时代,玉器上的动物题材所占比重增多,技艺精巧,将食肉动物的凶猛性格和机警感觉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春秋战国崇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故当时盛行种类繁多的佩玉。这种社会习俗对玉器工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这就是佩饰玉器的简便化、小型化,以及刀剑、革带用的玉器问世。刀剑用玉始见于春秋而盛行于战国和两汉,春秋战国常见玉器有琮、璜、璧、镯、环、剑饰、佩饰等,其中以玉璧和龙形佩饰最多。此外还有玉带钩、玉玺以及各种葬玉等。
秦
秦灭六国,建立了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汉承秦制,实行休养生息、提高生产的各项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强盛的封建制国家。此期出土玉器,件头硕大,雕饰豪放,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这时统治阶级在社会礼仪、日常生活中更加广泛的使用玉器,并逐渐形成崭新的时代风格。两汉玉器对以精致著称的春秋战国玉雕艺术是一次重大突破,对后世玉器有着重大影响。
西汉
继承春秋战国器形特点,变化不太大。东汉由于交通方便,新疆软玉源源流入中原,琢玉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器形除玉璧、玉环、鸡心佩、剑佩、带钩和玉蝉等外,各种用于殉葬的“明器”和各式容器、玩赏品大量出现,同时也大量出现用以“辟邪厌胜”的器形,而且各种器形和纹饰多有摹拟神话故事的,富有神秘色彩。
魏晋南北朝
因受乱世薄葬的影响,向来玉器出土极少,所以其发展面貌不甚明朗。从零星出土的玉器如玉琀、玉璧、玉带钩来看,与汉代没有多少变化,几乎难以鉴别。其雕工有的尚精,有的显得粗放,玉质更不及两汉那样莹润。
详细字义
〈名〉 1.(会意。“玉”字从王从丶。“王”指王者,“丶”读音同“主”,用同“主”,意为“进驻”、“入住”。“王”与“丶”联合起来表示“进驻王者腰部”。“玉”的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玉”是远古王室享有的美石,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作为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器。“玉器”就是雕刻有王室标记图案——饕餮纹——的美石器物。本义:王者腰部佩挂的美石。引申义:用来制作王者佩挂物的美石。说明:“丶”是一个独立汉字,也是古代姓氏,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正文第17页) 2.同本义 [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礼》。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泛指玉石的制品 [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指玉制的乐器 [jade 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sth.resembling jade]。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比喻美德、贤才 [virtue;moral excellence;worthy 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 1.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珍贵 [valuable;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编辑本段分类
玉有软玉、硬玉之分。软玉是中国传统的玉料,玉的名称就来自软玉,因以新疆和田地区 出产最佳,人们常把软玉称为“和田玉”。软玉的硬度一般为5.6-6.5度,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按颜色分为以下几类: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 广义上的玉还包括彩石,即所谓假玉,有汉白玉、京白玉等。另外广义上的玉还包括钻石、玛瑙、水晶、琥珀、绿松石、珊瑚、珍珠等宝石。
编辑本段内涵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 玉玦
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编辑本段玉文化发展史
旧石器时代
华夏祖先选择美石磨制玉器,最早见于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 在中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社会的变迁,比金、银、铜、铁器不知要早多少年。从旧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玉器的佩带代表着人们社会地位。从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玉的文化随之更加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玉龙、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剑饰、带钩,汉代的瑞兽,唐宋的花鸟发簪,及元明清的大件玉雕,特别是清代,雕琢艺术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玉雕史的巅峰。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工匠陆子冈所制作的玉佩,开创了图文并茂、构图新颖、做工精湛的玉佩饰物之先河,至今仍被推崇备至,俗称“子冈佩”。它为玉的文化添增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美玉得到我们东方人的万般垂爱。东方人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 中国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但中国玉器的起源,应当比这更早。玉器脱胎于石器的母体,远远超越了石器。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石器的技术是相同的。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玉器不仅要求光洁度比石器高,有的还要镌刻各种花纹图案,这是出于人们审美的需要,是非实用的艺术装饰。这在石器上很少见。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具有实用价值的有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和武器,用作装饰品的有玉环、玉球、玉镯、玉璜、玉玦、玉珠、玉管等。此期玉器简单素朴,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到了晚期,玉器才逐步脱离石器,在技术和艺术上走上独立发展的历程,并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社会的、技术的基础。
随着青铜器的使用或金石并用,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物质财富的增殖和积累,促使了阶级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历史还未完全为人们所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故其玉器情况迄今不明,只好暂付阙如了。 商代奴隶制极其发达,奴隶已被投入各种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内部有了较细的分工,制玉工艺已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同时,商代的奴隶们又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使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制玉用具逐渐以青铜取代石器。 殷商玉器与原始社会玉器有明显变化,商代早期的二里头文化所出的玉戈、钺、铲、圭、琮、刀、璜形玉等,其造型、雕琢、钻孔、抛光等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至殷墟玉器,人物、动物、神瑞等玉雕大大增加,工艺精进,并有很多新的突破,创作了不少精湛的作品。这时的玉器已转为赏玩之用,大多作为工艺品。殷墟妇好墓出土755件玉器中,仅装饰性玉器就超过半数,多于礼器、仪仗、工具、杂类的总和,这说明商玉的社会功能已发生较大变化。
殷墟
殷墟玉器种类很多,据不同形制和用途可大致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杂器等7类。用做礼器的有大琮、组琮、圭、璧、环、瑗、璜、玦、簋、盘等;供仪仗用的有戈、矛、戚、钺、刀等;属生产工具器形的有斧、凿、锛、锯、刀、纺轮、铲、镰等;日常生活用具有臼、杵、梳、耳勺、匕、觽等;装饰品的数量最多,有佩带饰物、笄、钏、坠饰、串珠等。艺术品较少,妇好墓所出的1件玉龙、2件玉虎、1件怪鸟都是上好的艺术品。杂器有玉链、玉琀等。 玉雕是殷代的重要手工业之一,从殷墟玉器的造型设计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考察,其成就并不亚于殷代青铜器,只是过去由于资料的缺乏,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青铜文化之上,而对与之并行和相互影响的玉雕艺术很少研究。殷墟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殷代广大玉雕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这些玉器的发现,不仅使我们对殷代玉雕艺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对研究中国玉雕史、艺术史以及殷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王朝
周王朝是继殷商之后的一个强大奴隶制国家,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周朝统治者注意总结商代灭国的教训,将奴隶社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加以整顿,使之条理化、规范化,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就玉器而言,由于周朝重要法规《周礼》中赋予玉以德的理想和内涵,周玉离开了殷代玉器发展的轨道,向礼仪性玉器方向发展,并开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奠定了后世以《周礼》为古玉研究的理论基础。 周代重玉之风极盛,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铜器。由于玉器的世俗化、道德化,自天子以下,人人都佩玉。周代用玉范围之广、重视玉的程度、选用玉的要求和制玉的技术都超过以往。周代不断改进琢玉技法和造型设计,着意加工修整和抛光,使器物日臻美观。在做工方面,除继承商代双勾线外,还出现了粗犷的一面坡线,往往做成睛、耳、口、身、尾等的外轮廓,使造型清晰,简洁有力;细部多用阴线或平行阴线,比较强调在磨光的平面上用阴线突出其粗细曲直的对比、变化,减少了器身的起伏层次。这是西周玉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代
持续500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器取代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影响到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一时期,实质上是落后的奴隶制瓦解、先进的封建制度孕育成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几个政治经济中心并存,在文化与学术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秦、晋、燕、齐、楚、吴、越、巴蜀等多种地方文化,相互竞争,共同繁荣,为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玉器出土情况也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玉器手工业到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玉器制作精致非凡,在古代玉器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春秋就其社会形态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反映在玉器工艺上也同样具有过渡色彩,仍然继承了西周青铜器上的龙、凤或幻想的变形禽兽等纹饰图案,但已出现精雕细琢的崭新风格。到战国时代,玉器上的动物题材所占比重增多,技艺精巧,将食肉动物的凶猛性格和机警感觉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春秋战国崇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故当时盛行种类繁多的佩玉。这种社会习俗对玉器工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这就是佩饰玉器的简便化、小型化,以及刀剑、革带用的玉器问世。刀剑用玉始见于春秋而盛行于战国和两汉,春秋战国常见玉器有琮、璜、璧、镯、环、剑饰、佩饰等,其中以玉璧和龙形佩饰最多。此外还有玉带钩、玉玺以及各种葬玉等。
秦
秦灭六国,建立了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汉承秦制,实行休养生息、提高生产的各项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强盛的封建制国家。此期出土玉器,件头硕大,雕饰豪放,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这时统治阶级在社会礼仪、日常生活中更加广泛的使用玉器,并逐渐形成崭新的时代风格。两汉玉器对以精致著称的春秋战国玉雕艺术是一次重大突破,对后世玉器有着重大影响。
西汉
继承春秋战国器形特点,变化不太大。东汉由于交通方便,新疆软玉源源流入中原,琢玉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器形除玉璧、玉环、鸡心佩、剑佩、带钩和玉蝉等外,各种用于殉葬的“明器”和各式容器、玩赏品大量出现,同时也大量出现用以“辟邪厌胜”的器形,而且各种器形和纹饰多有摹拟神话故事的,富有神秘色彩。
魏晋南北朝
因受乱世薄葬的影响,向来玉器出土极少,所以其发展面貌不甚明朗。从零星出土的玉器如玉琀、玉璧、玉带钩来看,与汉代没有多少变化,几乎难以鉴别。其雕工有的尚精,有的显得粗放,玉质更不及两汉那样莹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