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和联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道家和道教是同一种东西吗?看名字就知道了,当然不是。前者是先秦时期出现的一个学术流派,后者是东汉时期才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一、道家和道教的根本旨趣不同。道家与道教旨趣的不同集中体现在生死观上。老子虽强调爱身长生,但他所说的“长生”,本意是长寿,不是永生,《庄子》以生死为气之聚散,乃自然之道,生不足喜,死不足悲,顺之而已。总之,道家淡漠于生死。道教不然,它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作为最核心的信仰,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相信经过炼养,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就脱胎换骨,从生理上超凡入仙,永享仙寿。道家的生死观是“顺乎自然”,付之命运;道教的生死观是“反乎自然”,自作主张。
二、道家与道教对鬼神的态度不同。道家高唱天道自然无为,否认有主宰人间的神灵存在。老庄之学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保持了无神论的传统。道教扭转了道家的上述倾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到了宗教,崇拜神灵和仙人。道教由于将世界二重化和崇拜神仙而具有了真正的宗教性,成为一种宗教体系。道家则始终是非宗教的学术派别。老子、庄子,作为古哲人看待便是道家;作为仙真看待便是道教。《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书,作为古代哲学著作去研究和继承发扬便是道家,作为神谕丹书去领悟和信仰便是道教,其间的差别,并不难分辨。
三、道家和道教的存在方式不同。道家作为一种学术文化只存在于思想意识领域,以其智慧与美学的力量打动人心,影响社会,只拥有思想传播的手段,道家人物之间的来往仅以思想观点投合为连接,没有固定的组织系统。道教不止有确定的思想信仰,还拥有相应的宗教组织和活动,有教徒、宫观、科仪、制度,有采药、炼丹、占卜、符箓、咒劾、斋醮等活动。因此道教就不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形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是一种社会综合体系。
四、二者产生于不同的年代。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
道家与道教的联系
一、道家是道教的重要思想来源。道教推崇的“道”,取之于老学宇宙本源之道。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和尊神,以《老子》为诸道经之首,从中敷演出炼养的理论。道教又神化庄子,将《庄子》以及《列子》、《文子》、《阴符经》等道家著作诠解为道教经典,在糅合改造道家思想基础上又造作大量道书,使道教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石。道教更直接继承了汉代道家和黄老崇拜的传统,由黄老道中孕育而生。
二、道教是道家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种学说在其演化过程中支派旁生横出,是常有的事。道教不止是在形式上名义上借重于道家,在内容和精神上也有所承接,因此,从道家向道教的过渡自有其内在的轨迹可寻。神仙式的幻想在道家并非最主要的成分,只是追求精神超脱的一种文学式的描绘,或附带的说法,然而却成为后来道教构造神仙世界神仙人物的思想营养和蓝本。我们只可以说道教过分地片面地膨胀了道家思想中某些次要成分和某些环节,但不能说道教对于道家毫无所本。
三、道家与道教在若干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家与道教在理论上的相通主要在宇宙论和养生论两大部分。道教与道家对道的理解相同,对道的运用有异,换言之,道体相同,道用有异。道教哲学家则常常把道理解为宇宙本源或本体,这样的道论与道家的道论恰相契合。道家重生轻物,其养生论包括炼神与养形,而以炼神为主。道教欲长生必重养生,其炼养学说正是发挥了道家的养生论,而偏重于养形。
四、道家思想借助于道教而延续而深化。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作为独立的学派再无传承世系,其著作托于训诂考据之学而流传,不再有独立的道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唯一能够从理论上承接和发扬道家之学的,是道教中清修学渊的道士。
概括起来说,道教是道家的一个特殊的流派,它对道家有所继承和发展,也有明显的转向和偏离。在道教内部,不同的层次与道家的远近亲疏亦不一致,其清修炼性者最近道家,积精炼气者次之,炼丹服食者再次,符箓科教者最远。换言之,内丹派与道家较亲,外丹派与符咒派最疏。道家学者可以不信道教,然而道教学者无一不依道家。道教不论何家何派,均修习道家经典,自居于道家旗帜之下。这样就形成了道家和道教在历史上有离有合、同异并存、纠结发展的复杂状态。
道家与道教的信仰是什么
信,诚也,仰,举也,信仰就是真心诚意地相信一件事物并实践它、推广它。二者相信这世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便是清净无为的大道。这个大道是道士们和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并且将之作为工作、生活的依据。人们可以通过平日里的修炼得成大道,与道融合。不过,二者在得道上的结果——长生久视上说法不同。
于道家而言,长生久视就是享受生命、寿终正寝,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只要这个人的思想合于道,其肉体虽然死亡,其精神可以永远留存。所以道家人喜欢为先贤立碑,以纪念他们不朽的精神。古代人为圣人们修庙建碑,本意上是让后人们瞻仰圣人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格,后来这种行为成了神化先人的手段之一。人们前往庙宇中祭拜,更多的是为祈求自己的平安喜乐,或者是要达成某种心愿。就像是三国名将关云长,一开始被奉为武圣,是人们学习中忠义的榜样,后来,关云长头上的名衔越来越多,也一个比一个长,名号中不乏“三界伏魔”、“真元显圣”、“灵佑”、“护国保民”等带有祈福性质的字眼,慢慢地从一个榜样变成了一个偶像,完成了神化过程。
于道教而言,长生久视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永垂不朽,还包括肉体上的长生不死,也就是成仙。仙的寿命比常人不知道长到哪去,有的可以长到与天地同寿的地步。仙之所以超脱尘世,是因为他不像凡人那样对物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有的仙不需要水和饮食,照旧不感到饥渴,甚至没有空气也能活下去。而且仙也能够出阳神,就是自身能够冲脱肉体的禁锢,以灵体的形式存在于天地间。相较于哲学流派,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宗教性就在于此,其宣扬的东西不仅是对精神、思想的超越,也是对现世人生的超越。也有人据此认为不应该把道教和道家相提并论,因为前者中的迷信成分不应该被归入学科范畴。
简而言之,道家强调的是得道,道教追求的是成仙,二者的人生追求层次不同。其实不仅是理趣方面,二者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治世理论方面,前者对儒家的礼教特别反感,认为礼法是对自然无为的阻碍和约束,容易造成世间的混乱。而后者对于儒家是大加赞赏的,还支持教众们在修炼中吸收儒家的礼法,在凡尘中历练,并不主张个人的避世独修。在政治理想上,前者追求的是小国寡民、使民安土重迁、安具乐俗,后者则向往自食其力、公平分配,更在乎平民们的感受,更爱护世人。
不过,任何区别都不能掩盖这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皆有联系的事实。与其说道教是老庄的便宜徒弟,倒不如说道教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老庄哲学,使这门空灵的学问影响越来越深远,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1. 道教和佛教基督教的区别
2. 道家思想的介绍
3. 道家人际关系论
4. 道教与中国茶文化的联系
5. 道教与基督教的区别
6. 道家思想与茶文化的关系
7. 中国茶道与道家的关系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一、道家和道教的根本旨趣不同。道家与道教旨趣的不同集中体现在生死观上。老子虽强调爱身长生,但他所说的“长生”,本意是长寿,不是永生,《庄子》以生死为气之聚散,乃自然之道,生不足喜,死不足悲,顺之而已。总之,道家淡漠于生死。道教不然,它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作为最核心的信仰,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相信经过炼养,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就脱胎换骨,从生理上超凡入仙,永享仙寿。道家的生死观是“顺乎自然”,付之命运;道教的生死观是“反乎自然”,自作主张。
二、道家与道教对鬼神的态度不同。道家高唱天道自然无为,否认有主宰人间的神灵存在。老庄之学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保持了无神论的传统。道教扭转了道家的上述倾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到了宗教,崇拜神灵和仙人。道教由于将世界二重化和崇拜神仙而具有了真正的宗教性,成为一种宗教体系。道家则始终是非宗教的学术派别。老子、庄子,作为古哲人看待便是道家;作为仙真看待便是道教。《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书,作为古代哲学著作去研究和继承发扬便是道家,作为神谕丹书去领悟和信仰便是道教,其间的差别,并不难分辨。
三、道家和道教的存在方式不同。道家作为一种学术文化只存在于思想意识领域,以其智慧与美学的力量打动人心,影响社会,只拥有思想传播的手段,道家人物之间的来往仅以思想观点投合为连接,没有固定的组织系统。道教不止有确定的思想信仰,还拥有相应的宗教组织和活动,有教徒、宫观、科仪、制度,有采药、炼丹、占卜、符箓、咒劾、斋醮等活动。因此道教就不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形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是一种社会综合体系。
四、二者产生于不同的年代。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
道家与道教的联系
一、道家是道教的重要思想来源。道教推崇的“道”,取之于老学宇宙本源之道。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和尊神,以《老子》为诸道经之首,从中敷演出炼养的理论。道教又神化庄子,将《庄子》以及《列子》、《文子》、《阴符经》等道家著作诠解为道教经典,在糅合改造道家思想基础上又造作大量道书,使道教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石。道教更直接继承了汉代道家和黄老崇拜的传统,由黄老道中孕育而生。
二、道教是道家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种学说在其演化过程中支派旁生横出,是常有的事。道教不止是在形式上名义上借重于道家,在内容和精神上也有所承接,因此,从道家向道教的过渡自有其内在的轨迹可寻。神仙式的幻想在道家并非最主要的成分,只是追求精神超脱的一种文学式的描绘,或附带的说法,然而却成为后来道教构造神仙世界神仙人物的思想营养和蓝本。我们只可以说道教过分地片面地膨胀了道家思想中某些次要成分和某些环节,但不能说道教对于道家毫无所本。
三、道家与道教在若干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家与道教在理论上的相通主要在宇宙论和养生论两大部分。道教与道家对道的理解相同,对道的运用有异,换言之,道体相同,道用有异。道教哲学家则常常把道理解为宇宙本源或本体,这样的道论与道家的道论恰相契合。道家重生轻物,其养生论包括炼神与养形,而以炼神为主。道教欲长生必重养生,其炼养学说正是发挥了道家的养生论,而偏重于养形。
四、道家思想借助于道教而延续而深化。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作为独立的学派再无传承世系,其著作托于训诂考据之学而流传,不再有独立的道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唯一能够从理论上承接和发扬道家之学的,是道教中清修学渊的道士。
概括起来说,道教是道家的一个特殊的流派,它对道家有所继承和发展,也有明显的转向和偏离。在道教内部,不同的层次与道家的远近亲疏亦不一致,其清修炼性者最近道家,积精炼气者次之,炼丹服食者再次,符箓科教者最远。换言之,内丹派与道家较亲,外丹派与符咒派最疏。道家学者可以不信道教,然而道教学者无一不依道家。道教不论何家何派,均修习道家经典,自居于道家旗帜之下。这样就形成了道家和道教在历史上有离有合、同异并存、纠结发展的复杂状态。
道家与道教的信仰是什么
信,诚也,仰,举也,信仰就是真心诚意地相信一件事物并实践它、推广它。二者相信这世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便是清净无为的大道。这个大道是道士们和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并且将之作为工作、生活的依据。人们可以通过平日里的修炼得成大道,与道融合。不过,二者在得道上的结果——长生久视上说法不同。
于道家而言,长生久视就是享受生命、寿终正寝,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只要这个人的思想合于道,其肉体虽然死亡,其精神可以永远留存。所以道家人喜欢为先贤立碑,以纪念他们不朽的精神。古代人为圣人们修庙建碑,本意上是让后人们瞻仰圣人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格,后来这种行为成了神化先人的手段之一。人们前往庙宇中祭拜,更多的是为祈求自己的平安喜乐,或者是要达成某种心愿。就像是三国名将关云长,一开始被奉为武圣,是人们学习中忠义的榜样,后来,关云长头上的名衔越来越多,也一个比一个长,名号中不乏“三界伏魔”、“真元显圣”、“灵佑”、“护国保民”等带有祈福性质的字眼,慢慢地从一个榜样变成了一个偶像,完成了神化过程。
于道教而言,长生久视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永垂不朽,还包括肉体上的长生不死,也就是成仙。仙的寿命比常人不知道长到哪去,有的可以长到与天地同寿的地步。仙之所以超脱尘世,是因为他不像凡人那样对物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有的仙不需要水和饮食,照旧不感到饥渴,甚至没有空气也能活下去。而且仙也能够出阳神,就是自身能够冲脱肉体的禁锢,以灵体的形式存在于天地间。相较于哲学流派,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宗教性就在于此,其宣扬的东西不仅是对精神、思想的超越,也是对现世人生的超越。也有人据此认为不应该把道教和道家相提并论,因为前者中的迷信成分不应该被归入学科范畴。
简而言之,道家强调的是得道,道教追求的是成仙,二者的人生追求层次不同。其实不仅是理趣方面,二者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治世理论方面,前者对儒家的礼教特别反感,认为礼法是对自然无为的阻碍和约束,容易造成世间的混乱。而后者对于儒家是大加赞赏的,还支持教众们在修炼中吸收儒家的礼法,在凡尘中历练,并不主张个人的避世独修。在政治理想上,前者追求的是小国寡民、使民安土重迁、安具乐俗,后者则向往自食其力、公平分配,更在乎平民们的感受,更爱护世人。
不过,任何区别都不能掩盖这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皆有联系的事实。与其说道教是老庄的便宜徒弟,倒不如说道教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老庄哲学,使这门空灵的学问影响越来越深远,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1. 道教和佛教基督教的区别
2. 道家思想的介绍
3. 道家人际关系论
4. 道教与中国茶文化的联系
5. 道教与基督教的区别
6. 道家思想与茶文化的关系
7. 中国茶道与道家的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