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与禅修

 我来答
大沈他次苹0B
2022-07-28 · TA获得超过725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9万
展开全部
带有功利性的修行总是被质疑的。有人求财求顺,有人求自己或家人健康平安,有人求仙。佛说都可以啊,求和不求有什么区别呢?

我没有特别功利的目的,也不能说没有目的,所以还是有点执念的。

从“千佛寺”禅修 ,回来已经一段时间了,匆匆写过一点文字(附在后文)。 但其实还有很多疑问。因此又看了几本讲佛学的书,如《梁启超说佛》,《李叔同说佛》,宗萨蒋扬钦哲仁波的《正见》,《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人间是剧场》等,再与上师,师兄交流,联系实修,又有些新的感悟。“苟日新,日日新,再日新”,真诚面对自己的无明,也是一个解脱之道吧。

仁波切的书比较入门,文字简单,用案例也是时髦,但却充满智慧。也非常谦虚,一直强调自己是也在修行中,也许有错误,但不是佛法的错误,只是本人的错误。他甚至为了解释人为何会苦恼,还自曝去看过心理医生。一个证悟者去看心理医生,这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名声和信众的信心,但是他本人语言之间很平淡和超脱,名声也是“蕴”啊! 联系到“千佛寺”上师的一语一行,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平淡,超脱。

又谈道德和智慧的关系,书中引用了月称菩萨的偈颂“有些不聪明的人作恶,做许多不善行,果报是下地狱。有些不聪明的人,做许多善行,果报是上天堂。只有聪明的人,超越善行和不善行,得到解脱。” 没有智慧的道德是盲从和愚昧吧。

再谈实修的含义,在止语,辟谷,坐禅,行禅,立禅,禅定等间感悟戒,定,慧。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提高对生命的智慧,有一些超脱和感悟。真正的解脱并不是一定要在深山老林,在尘世也可以修行,可以解脱。真正的禅修,也必定是融入生活中,平时的言行中,而非“临时抱佛脚”。因此,解脱和不解脱,禅修和不禅修,如果智慧足够,就是一样了吧。

如同有很多庸医玷污了中医的名声一样,也有很多假上师,假大师用假佛法来迷惑民众,借机敛财骗人等,真正的佛法,无论汉传,藏传,南传,还是小乘,大乘,金刚乘必定说“依法不依人”。不依据四法印,没有持戒的人,也必定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能一睹真正的佛法,并感悟到了佛法的智慧,就是本次禅修的最大收获 。长期精进修行,哪怕有一刻顿悟,一秒涅槃也是值得的。

希望下次可以继续到山上静修。

(下文为刚下山后的记录)

数日前,阅读完毕吴小锋老师讲西游记新书《一般清意味》,对其中讲的佛道修行好奇不已,意犹未尽。终于可以在浙江杭州临安南天目山“千佛寺”,在妙空,宣云两位师父指引下,实修一翻。初学佛学,以下为一些感悟,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本文观点只代表个人陋见。

用更广阔的视角讨论一些概念,得到的结果自己也会大吃一惊。比如迷信。迷信一开始应该是动词,泛指沉迷。当和封建迷信连用习惯后,就开始泛指一些不符合现代化概念的一些含贬义的歧视性概念,如一些宗教概念,一些传统概念。禅修活动,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参加迷信活动了,要修仙了等。

推而广之,迷信后的宾语也可以是科学。迷信科学,是否正确呢?

很多人是认为对的。但显然是有问题的,比如新的科学结论讲“量子纠缠”,似乎可以用来解释心灵感应了。那如果迷信科学就不该批评心灵感应的可能性了,而显然迷信科学的人不会这样做。他们只迷信自己的科学常识,而忽视不熟悉的科学结论。我觉得有个知乎回答有有代表性:“如果把这里的科学理解为“科学结论”,迷信科学则意为相信一切现有科学结论,是对人类认知局限性认知不足。”如果把这里的科学理解为“科学精神”,那这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论从本质上杜绝了盲目的相信。

科学精神本身是需要包容精神,也需要有怀疑精神的,你以科学的名义说这个不对,那个傻了,本身就不符合科学精神了。

但是在天地万物中生存了几十年,作为一个有灵气的生命,总应该感受到点正道,还要以“科学”的名义怀疑一切,总感觉因为自己手握利刃就高人一等看透一切了。这样的人,非常之多。

可见,迷信后面不管加什么宾语都是有问题的。比如迷信美德,迷信漂亮,迷信健身,迷信正能量,迷信成功,迷信圣人,迷信金钱。。。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眼里总有大盗,都以为自己的圣人,结果只是别人眼里的大盗而已。抛开这些陈见,有点“无我”的感觉,才可能真实地感受自己的生命,感受周围世界。

所有空谈都不如实践,每天4多起来,9点多休息,不吃饭只喝水和养生汁。其间都在实修,感知自己,感知周遭,感知当下,感知过去和未来。

1 气

气,一直是最为神秘的。儒家讲气。道家讲气。佛家讲气。《难经 一难》“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吸日月金华的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很多觉得很假,相当于一分钟呼吸九次左右。但我通过调息,完全可以达到。

坐禅,可以数息,可以入定,师父讲一呼入定。通过,三次深呼吸后,最后一次呼吸大脑就放空了。

行禅,观呼吸,观脚步。人在呼吸间缓慢行走,每走一步呼吸一次。

立禅,清晨五点多,面朝东方,鸟叫虫鸣,山雾缭绕。排浊气于脚底,吸日月精气。

2 定

气理顺了,体内可以运气。就可以尝试入定了。师父指引的坐,行,立都可以入定,而开悟之人,在衣食住行中都可以体会定。所谓气定神闲,怡然自得吧。定的状态在我体会,就一种空,空不是不感知周边,而是为了更加敏锐地感知。

3 活

儒家讲为了道义是可以舍命的。道家顺其自然,生命。只讲当世,不讲来世。佛家的生命观讲轮回。都是讲生命,性命,活着。

余华有本书《活着》,讲富贵少爷,历经辛苦,坚强活着。他没有修过佛法,也没得过高人指点,但凭自然生命和悟性,勇敢活下去。这就超越了很多宗教意义了。

最后,师父讲“戒定慧”。我理解,戒律是经验的传承,定是对自己的观照,慧是通达生命和宇宙的法门。慧也同样存在戒和定中,互相滋养,没有慧的戒是教条主义,没有慧的定是死灰枯木,那么,没有慧的活着,大概也是行尸走肉吧。

《论语》最后一句话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这个命不是生命,是天命。这个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所以不是自己的生命。他是万物滋养的,所以是天命的。天命,是自己去知去解去慧的,否则就是无明的。再次,与苏格拉底说的“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殊途同归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