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说的到底是什么?能否通俗解释一下?
先概括一下凯恩斯主义的大致内容:凯恩斯主张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压平经济周期,通过这种逆周期的调控来维持经济的持续繁荣。它的核心就四个字:需求管理。
什么是需求,为什么要对需求进行管理,我们不妨从凯恩斯主义提出的背景说起。
1929年10月24日,这个日子后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美国华尔街股市暴跌。恐惧像流感一样迅速感染了整个美国金融业,人们像扔掉烫手洋芋一样抛售手里的股票,疯狂程度比起当初把它们买进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危机并没有止步证券交易所,很快就波及到一切跟钱打交道哪怕只用一个硬币的行业美,而此时美国政府却拿不出有效的手段。
在危机期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面是产品过剩,库存堆积如山没有销路;一面是平民百姓一无所有,饥肠辘辘。
这个景象在凯恩斯看来,这一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需求不足。这里必须要明确需求的定义:需求要求有意愿且有能力,只有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愿望才能称之为需求。显然,人的欲壑难填。“有意愿”的条件是恒满足的,需求不足只能是因为“有能力”的前提不成立。就是说,人们没钱买东西。
凯恩斯(主义)对症下药,需求不足就刺激需求。只要人们都去买东西,商品卖得出去,那么厂商就能给员工开工资,拿到工资的员工就又有能力去买商品。这要这一循环得以开始和维持,经济就可以正常运作。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再生产。就社会层面而言,再生产就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
凯恩斯主义者敏锐地意识到,在27年的经济危机,问题不是出在生产上,而是出在消费上。要把这个断开的链条再接上去,就必须鼓励消费,刺激需求。
这便是凯恩斯主义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