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降清的真正原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洪承畴是经过心理挣扎才投降清朝的。他儒学根底深厚,自然知道纲常伦理,重视个人名节。被俘之初,洪承畴不发一言,对来劝降的人闭目不见,只求速死。求死和求降的转变是怎么完成的呢?肯定不是皇太极和庄妃这对夫妻施展美人计的结果。倒是比洪承畴早降清的汉人范文程抓住了洪的心理——这个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裔,当初主动投奔清朝,引起了大明朝野不小的骚动。范文程来劝降的时候,洪承畴根本就不看他,闭目养神。范文程也没想一次就能劝降洪承畴,丝毫不提招降之事,反而和洪承畴大谈诗书典籍。洪承畴久居兵戎,又身陷塞外,竟然听到中原掌故和儒家典籍,耳目一新,睁眼和范文程相谈甚欢。谈话间,房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正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轻轻地把它掸掉。范文程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回去奏报皇太极:“洪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的确,洪承畴并没有必死之心。他对人世有深深的留恋。从小,洪承畴就立志要治国平天下,从政后事业心很重。他办事务实狠辣,涉猎广阔。被俘时,洪承畴50岁,身体还很好,能力卓越,政治经验丰富,正处于迎接事业新辉煌的关键时刻。原本想着大干一场,突然成了阶下囚,洪承畴不甘心。
皇太极很赞同范文程对洪承畴的判断,对洪承畴的恩遇更加优厚,希望招降为己所用。良禽择木而栖。崇祯和皇太极相比,崇祯乖戾多动、政无定法、吝啬多疑,政治上极不成熟;皇太极则稳重厚道,文韬武略远在崇祯之上,他统率的清王朝朝气蓬勃,正处于茁壮成长时期。回想崇祯皇帝治下明朝臣子的遭遇(比如袁崇焕、孙传庭),再看看皇太极治下清朝百官的状态和前途,洪承畴的心理天平开始朝皇太极和清王朝一边倾斜了。直到有一天,皇太极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大受感动。他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和经验,就缺少需要皇帝支持的“天时”了,当即表示归顺大清。皇太极喜出望外,宣布找到了平定天下的向导。
的确,洪承畴并没有必死之心。他对人世有深深的留恋。从小,洪承畴就立志要治国平天下,从政后事业心很重。他办事务实狠辣,涉猎广阔。被俘时,洪承畴50岁,身体还很好,能力卓越,政治经验丰富,正处于迎接事业新辉煌的关键时刻。原本想着大干一场,突然成了阶下囚,洪承畴不甘心。
皇太极很赞同范文程对洪承畴的判断,对洪承畴的恩遇更加优厚,希望招降为己所用。良禽择木而栖。崇祯和皇太极相比,崇祯乖戾多动、政无定法、吝啬多疑,政治上极不成熟;皇太极则稳重厚道,文韬武略远在崇祯之上,他统率的清王朝朝气蓬勃,正处于茁壮成长时期。回想崇祯皇帝治下明朝臣子的遭遇(比如袁崇焕、孙传庭),再看看皇太极治下清朝百官的状态和前途,洪承畴的心理天平开始朝皇太极和清王朝一边倾斜了。直到有一天,皇太极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大受感动。他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和经验,就缺少需要皇帝支持的“天时”了,当即表示归顺大清。皇太极喜出望外,宣布找到了平定天下的向导。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